识此,勿误也。胃气虚热,多生疸病。或引饮不止。脾虚不能胜肾,随肺之气,
上行于四肢若水状,肾气侵浮于肺即大喘也。此当服塌气丸。(方见同前。)病愈后面未红者,虚衰未复故也。
治腹胀者,譬如行兵战寇于林,寇未出其林,以兵攻之,必可获寇;若出林,不可急攻,攻必有失,当以 意渐收之即顺也。
治虚腹胀,先服塌气丸(方见同前,)不愈,腹中有食积结粪,小便黄,时微喘,脉伏而实,时饮水,不能食者,
可下之。盖脾初虚而后结有积,所治宜先补脾,后下之。下后又补脾,即愈也。补肺恐生虚喘。
《婴童宝鉴》∶小儿腹胀,为脾胃虚冷气不顺,故腹胀也。
《婴童宝鉴》小儿腹胀歌∶ 风冷结在脏,因成为腹胀,冷极气相并,泄泻定须成。
《葛氏肘后》小儿腹暴病满欲死方。
半夏(随多少,炮)
上下筛,酒和之,服如粟粒大五丸,日三,立瘥。
《千金》治少小腹胀满方。
上烧父母指甲灰,乳头上饮之。
《千金》又方 上以韭根和汁,猪脂煎,细细服之。
《千金》又方 上以车毂中脂和轮下土如弹丸,吞之立愈。
《千金》又方 上用米粉、盐等分,炒变色,腹上摩之。
《仙人水鉴》
分气丸
治大人、小儿一切冷气攻刺四肢,心腹胀满,宿患气块,破腹泄痢;妇人产前产后,室 女一切不恻之疾方 拣丁香(一分) 白芷(三两,洗、焙) 木香(半两,不见火) 陈橘皮(汤洗 净,取二两) 甘草(一两,炙) 缩砂仁(一百个) 生姜(一斤,连皮切作 钱子,用盐一两拌匀,淹一宿,银石器中炒令干,每用一两)
上七味,丁香、木香别捣,余为末合研。用真阿魏一弹大,汤化去滓,飞罗面两匙,煮糊搜木臼中,杵丸 如鸡头大。一切气,每服一丸,细嚼,空心,盐汤、盐酒任下。心腹胀满宿患,生姜橘皮汤下。妇人一切病 患,炒姜酒下。脚膝少力,阿魏煎酒下。破腹泻痢,姜盐粥饮下。室女一切不恻疾患,当归酒或红花酒嚼下。
早晨一丸,能消瘴疠。小儿腹胀,汤化服半丸。
《外台》∶刘氏疗小儿肚胀渐瘦,不食,四肢热不调方。
甘草(炙) 鳖甲(炙) 柴胡 茯神 子芩(各六分) 诃 梨勒皮(一分) 槟榔(三钱) 芍药 橘皮(各三分) 生姜 当归(各四分) 知母(五分) 大黄(八分)
上十三味切,以水一升半,煎取七合。分为数服,得泻病瘥。
《外台》∶《广济》疗小儿心腹满,吃不下。
地黄饮子方
生地黄汁(三合) 生姜汁(三合) 白蜜(一匙) 诃梨勒末(用皮四分)
上四味相合,调匀,分温服之,微利尤良。
《子母秘录》治小儿腹胀。
上用胡粉,盐熬色变,以摩腹上。兼治腹皮青,若不理,须臾死。
《子母秘录》治小儿心腹、胸胁烦满,欲死者方。
上用鸡子壳烧末,酒调服方寸匕。
《经验后方》治大人、小儿吃杂生果多,腹胀气急。
上以肉桂碾末,饭丸如绿豆大。小儿熟水下五丸,大人十丸。未痊再服。
《圣惠》治小儿脾虚腹胀,不能乳食。
诃梨勒丸方
诃梨勒(煨用皮)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气)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
研。各半两) 干姜(炮裂,锉) 甘草(炙微赤,
锉) 木香 白术 人参(去芦头。各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脾胃虚冷,腹胁胀满,四肢不和,乳食全少。
丁香散方
丁香 桂心 白术 人参(去芦头。各一分)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陈 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枣一枚,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四。
更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腹虚胀。
木香散
木香 川大黄(锉,微炒) 麝香(细研。各一分) 桑根白皮(锉) 陈橘皮(汤浸,
去白瓤,焙) 益智(去皮) 草豆蔻(去皮。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 服之。
《圣惠》治小儿腹气壅胀满,虚热不能饮食,大小肠气滞。
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 木通(锉) 人参(去芦头) 甘草(炙微赤,锉) 枳实(麸炒微黄) 当 归(锉,微炒。各一分) 川大黄(半两,锉,微炒)
上件药捣,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又方 鳖甲(涂醋、炙微黄,去裙 ) 赤茯苓 青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枳壳(
麸炒微黄,去瓤。各一分) 川大黄(锉,微炒) 川朴硝(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