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16-幼幼新书-第376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以水二升半煮取八合,温一合,日三服。
《婴孺》治小儿吐 。
当归汤
方 当归 黄芩 甘草 芎 黄连(各一分) 细辛 干姜(各二分半)

上切,以水二升煮取八合,服半合,日三,温服。
张涣∶婴儿饮乳过多,胸膈不快,或多吐 ,大便奶瓣不消,宜用消乳丹方,兼宜令儿乳后常服。
木香 丁香 青橘皮(炒黄) 肉豆蔻(各半两) 牵牛子(一钱,炒黄)
上件捣,罗为细末,滴水和丸如针头大。每服三粒至五粒,粘在奶头上令儿吮之。
《婴童宝鉴》治小儿 乳。
玉真散
方 白术(半两) 半夏(七个) 椒(半分,去目、汗)

上件为末,每服半字,水一呷调下。大者一字。
《三十六种》治 奶。
青皮散
方 青皮 滑石 硫黄(研。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半钱,藿香汤调下。
【目录】卷第二十七【篇名】哕逆第三属性:《巢氏病源》小儿哕候∶小儿哕,由哺乳冷,冷气入胃,与胃气相逆,冷折胃气不通,则令哕也。
《千金翼》论∶胃中虚冷,其人不能食者,饮水即哕。
《千金》治小儿哕方。
生姜汁 牛乳(各五合)
上二味煎取五合,分为二服。《圣惠》同以牛乳二合,姜汁一合,银器中煎一沸,一岁儿饮半合。
《千金》又方 上取牛乳一升,煎取五合,分五服。《外台》以羊乳煎,无,即以牛乳代。《圣惠》同,只煎三、两沸。
《古今录验》治小儿哕方。
鹿角粉 大豆(末)
上等分相和,乳调涂奶上饮儿。
《圣惠》治小儿哕不止。
丁香散
方 丁香 藿香 白茅根(锉。各一分) 人参(半两,去芦头) 花桑叶(三两、炙)

上件捣,罗为散。三、四岁儿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带热服之。更 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哕逆不止,心神烦乱。
人参散
方 人参 白术 白茯苓(各半两) 甘草(炙、锉) 藿香(各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之。量儿大小以意分减服。
《圣惠》治小儿哕,不纳乳食。
草豆蔻散
方 草豆寇(三枚,去皮) 甘草(一分,炙,锉) 人参(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增减。
《圣惠》治小儿多哕,心胸烦闷。
麦门冬散
方 麦门冬(一两,去心,焙) 甘草(一分,炙,锉) 人参 陈皮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三、四岁儿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四分去滓,稍热频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加 减。
《圣惠》治小儿哕,乳母服
人参散
方。

人参(三分) 陈皮(一两,去白)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热服,至夜三、四服。乳母 服讫,即乳儿甚效。
《惠眼观证》
平胃丸
养实胃气,大治干呕方。

马芹子(生) 白僵蚕(直者) 丁香 上各等分为末,炼蜜为丸,如此○大。每服一丸,用陈皮一片炙过,煎汤化下。凡诸疾觉胃气稍怯,即服之。
【目录】卷第二十七【篇名】霍乱吐利第四属性:《巢氏病源》小儿霍乱吐利候∶霍乱者,阴阳清浊二气相干,谓之气乱。气乱于肠胃之间为霍乱也。小儿肠 胃嫩弱,因解脱逢风冷,乳哺不消而变吐利也。或乳母触冒风冷,食饮生冷物,皆冷气流入乳,令乳变败,
儿若饮之,即成霍乱吐利。皆是触犯腑脏,使清浊之气相干,故霍乱也。挟风而结实者,则身发热、头痛、
体痛,而腹吐利。凡小儿霍乱皆须暂断乳,亦以药与乳母服,令血气调适,乳汁温和故也。小儿吐利不止,血 气变乱,即发惊痫也。
《千金翼》问曰∶病有霍乱者,何也?答曰∶呕吐而利,此为霍乱。
茅先生∶小儿生下有中诸般泻候,各别各有所见,下药分次第。下项小儿有中霍乱吐泻候,上吐下泻,遍 身微热,不能乳哺。此候因吃食冷热不调,气不顺,脾家受热,胃冷不消化致此。所治者,先用沉香睡惊饮(方 见霍乱门中)夹丁香散(方见吐利门中)、乳香散(方见一切泄泻门中)、活脾散与服安乐。(有两方,一方见胃气不和门,
一 方见慢脾风门中)。如传变,大渴不食,面脸红,眼微视,气小不语,汗多,恐化慢脾风,死候不治。
汉东王先生《家宝》∶凡婴孩小儿霍乱而成吐泻,仍须进大七宝散二、三服(方见本门),并观音散二、三服(方见 胃气不和门中),温白丸二、三服。如不退,恐脾困不进乳食,须进惺惺散二、三服。如根据次用药不退,往往变作慢脾风,
慢惊风。如得此患,宜进竹沥膏二、三服,间惺惺散(三方并见利久不止门中)调胃气药,并沉香散与之(方见本门)。
张涣谨按∶小儿霍乱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