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饮食,有冷气在肠胃之间,而复为热气所伤,而肠胃宿虚,故受于热。
冷热相交,而变下利,乍黄乍白,或水或谷,是为冷热痢也。
《圣惠》∶夫小儿赤白痢者,由乳食不节,肠胃虚弱,冷热之气入于肠间,变为痢也。然而赤白者,是热乘 于血,血渗入肠内则赤也。若冷气搏于肠,津液凝滞则白也。冷热相交,赤白相杂。重者状如浓涕,而血杂之;
轻者白脓上有赤脉薄血,状如鱼脑,亦谓之鱼脑痢也。
《石壁经》三十六种内赤白痢候歌∶ 鼻梁白色唇如玉,此患本来非脏毒。只是当时爱吃泥,(一云∶吃茶。)致使病成亲手触。(此两句在《凤体经》即 云∶初因脏腑冷热多,致使脾胃不消谷。)脸白目胞垂青线,莫作常疾一般看。只看伊芳家手足心,点点深红若斑烂。
此病先当生胃气,次去其积,亦分水谷,定渴即止。
《小儿形证论》四十八候赤白痢歌∶ 赤白因积形如玉,鼻头白色非常毒。下药冷热不根据方,致使大肠多结促。脸白眼胞如青线,若作常疾观不 足。定请看医手足心,点点斑红如血衄。
此候冷热不调,手脚心有点子,红赤色,宜宣连丸(方见蛊痢门中。)
《惠济》小儿赤白痢候歌∶ 痢冷为青热带红,料因有积更兼风。初时患渴常身热,饮食全妨痢愈脓。开胃但交调上膈,腹疼须与急交 攻。重重热渴无多日,为他脉息大浮洪。
《颅囟经》治孩子赤白痢方。
阿胶 赤石脂 枳壳(麸炒) 龙骨 诃子(炮半熟,去核。各半两) 白术(一分)
上为末。一岁、二岁空心米饮下半钱。
《本草》治小儿赤白痢方∶ 上用乳腐,细切如豆面,拌醋浆水煮二十余沸,小儿患服之弥佳。
《外台》∶《救急》疗赤白痢,无问新旧,入口即断方。
香豉心(豉心谓合豉,其中心者,熟而且好,不是去皮取心,勿浪用之)
上一味爆令干香,捣为末。大者,一大升豉心为四服,服别以酒一大升。小儿,一小升豉心还根据剂为四服,
和之即止下。儿更小,量气力与之。
《外台》∶《近效》赤白痢日数行,无问老小方。
上用甘草二两,炙,切,以浆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
《外台》∶崔氏治大人、小儿痢,无问冷热、赤白、久新并疳温。刘秘监积年患痢,每服此即愈方。
阿胶(二两,一两炙入药,一两消作清) 干姜(二两) 吴黄连(一两) 入黄无食子(二枚,久痢肠滑甚者,
量加至三、四枚)
上四味捣,筛为末,以醋溶胶清,顿和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丸,五日再渐加至三十丸。老小者以意斟酌。
忌如常法。一云∶冷痢以酒下,热痢以粥饮下。
《外台》∶《广济》疗小儿赤白痢,腹痛方。
赤白石脂 龙骨 地榆 黄连(各四分) 浓朴(炙) 人参(各三分) 当归 干姜(各二分)
上八味捣散,以饮服半钱匕,日再服之;或蜜丸,以乳汁下三丸至七丸亦佳。此方甚妙,以意量之。
《外台》∶《必效》疗小儿一岁以上,二岁以下赤白痢,久不瘥。
鸡子饼子
鸡子(二枚,取白) 胡粉(二钱,熬) 蜡(一枣许)
上三味以铫中熬令消,下鸡子、胡粉,候成饼。平明空腹与吃,可三顿,痢止。
《外台》刘氏疗小儿赤白痢方。
上用油麻子一抄许,炒令香,捣末,以蜜作浆调与服,大人亦疗之(《子母秘录》用麻子妙,乃是大麻子。《圣惠》
亦用藿麻子调蜜和作丸,蜜水化下。)
《外台》刘氏疗小儿赤白痢方。
黄柏(炙,半两) 当归(六分)
上二味切,以水一升煮取六合,分温服之佳。
《外台》刘氏又方 莨菪子 羊肉(切薄布上)
上二味以绵裹,内下部中,不过再瘥,量之可用,甚妙。
《食医心鉴》治小儿赤白痢及水痢方。
上用云母粉研作粉,煮白粥调一钱,空腹食之。
《海药》小儿赤白毒痢、蛇毒、瘅、溪等毒,一切疮肿方。
上并宜煎风延,母服。只出南中,诸无所出也。
《子母秘录》治小儿赤白痢多时,体弱不堪方。
上用宣连浓煎,和蜜服,日六、七服。量其大小,每煎三分水,减二分,频服。
《子母秘录》治小儿及大人赤白痢方。
上用新槲皮一斤,去黑皮,细切,以水一斗煎取五升,去滓,更煎如膏,和酒服瘥。
《圣惠》治小儿赤白痢,腹内 痛,羸弱不能饮食。
白术散方
白术 人参(去芦头) 黄连(去须,锉,炒) 当归(锉,微炒) 地榆(锉) 木香 榉株皮(锉) 甘草(炙 微赤,锉。各半两)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三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赤白痢,烦渴寒热,腹痛羸瘦,不欲饮食。
地榆散方
地榆(炙,锉) 阿胶(捣碎,炒令黄燥) 黄连(去须,锉,炒。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