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16-幼幼新书-第532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白术 木香 胡椒(各半两,作一服,别研置) 牵牛子(微炒,勿周热,头末一两)
黄 散二钱,牵牛末二钱,天色晴明五更姜汤小半盏调药顿服,更以汤送。平明宣三两行,下多不妨,应 脏腑百病悉出,转后吃一日白粥补。
养生神曲治儿诸疾,丙日作曲,丁日治药,名
丙丁膏
天南星 乌蛇肉(各三钱) 麻黄(去节) 天麻(各半两) 大附子(炮,净,一枚) 蝎(分半) 白附子(三 钱半) 白僵蚕(四钱)

末,水一升,浸三日,捩滓,寒食曲一斗和踏曲,楮叶罨七日,纸袋悬十四日。治儿吐泻后精 神困顿,不乳多睡,入龙麝汤服。变痫鸦声,面青黄、螈 、咽中不利,朱砂、龙麝、曲服。又滑痢,曲末蜜丸鸡头大,
汤化。又曲一两,入朱砂、雄黄少许,琥珀、甘草末各二钱,蜜丸鸡头大,名太一丹。
《婴孺》治八痞、积聚、留饮、伏热、宿食不化、里急腹痛、往来寒热、羸瘦骨立、饮食不为、气力多厌、翕翕 短气、魂神不守、邪鬼往来、恍惚不定,医不能治,太乙决疑
牛黄双丸
牛黄(枣大) 马目毒公(二个) 附子(一枚) 巴豆(炒,四十枚) 雄黄 丹砂 真珠 甘草 牡蛎( ) 蜀 椒(汗) 白蜜(各一两) 杏仁(炒,净,五十粒)

研末,杵杏仁千下次,入巴豆,次牛黄、真珠并杵,又铜器煎蜜热,灌臼中,下诸药,杵千下,丸如桐子 饮服一丸,一宿当和。大便出勿复与药。儿一岁内寒热在胁结痛,哺乳吐下剧者,螈 及背不着席,手足皆 举,目青呕沫,名风痫,为腹癖。以小豆大二丸,平旦服,日中、临卧各服二丸至十二丸。不去,服桐子大 二丸。又不愈,难治。大病数年,此药决之破除。日合勿令妇人见。一无甘草、目毒,有甘遂一两,常山二两。

五参丸
治百病热毒。

人参 苦参 丹参 元参 沙参(各二分) 柴胡 茯苓(各四分) 巴豆(净) 虫(净。各十枚) 黄芩(三 分) 葶苈 杏仁(净。各半合)
末,蜜丸。饮下小豆大二丸,日再。不知,加。若心下食不消,用吐下。一无黄芩、
柴胡、茯苓、杏仁,加干姜、炮附子各一分,防风半分,椒出汗半合。治五痫吐痢,寒热不乳,百病。
大黄汤
大黄(五两) 滑石 龙骨 当归 芍药 黄芩 桂心 甘草(炙) 人参 青石脂 牡蛎( ) 石膏(各二两)

粗末囊盛。五岁,下枣五枚,水八合,煮五合,撮药汤中煮三沸,绞滓,先食尽服。有乳痰即吐,宿乳若 下,宿乳当止,中风汗出 痛,服后安卧衣盖,儿大量加。治百病惊痫
紫芝丸
紫芝 胡黄连 当归 羚羊角 赤石脂 人参 马齿(炙,各一分) 川椒 杏仁 蚱蝉 乌蛇 雀瓮(并炒) 蜂 房丹参 干姜 芍药 龙骨 细辛 黄连 芎(各二分) 丹砂(熬十上下) 牛黄(各五分) 东门上鸡头(炙,

一枚)
末。一岁儿食前乳汁和丸如大豆,二丸,日三。不知,加。一有蜣螂、桂心各三分。主病甚多,常带令不病。

保童丸
治诸疾。一岁上无辜疳湿、闪癖、惊痫、魍魉、除天行、赤眼、面黄等。

牛黄 夜明砂 甘草(炙) 甘遂 牡蛎 真珠 巴豆(净,煮五、七沸,霜,各一分) 虎睛(一分) 芍药 黄 苓杏仁(净。各四分)
末,炼蜜和杵三千下, 器密封。饮下三丸,褥中儿米大一丸,量儿加。利下觉虚,吃蒸饼煮 生赤枣五、六枚,葱薤作羹,大妙。觉吃冬瓜羹数次及裹头豉粥。奶母同。忌服药。后热服炙鳖甲末,饮下一钱。
张氏太乙
金华散
木香 桂心 白姜 陈皮 白芜荑 当归 白术 吴茱萸(各一分) 大黄(半分) 槟榔(二枚,一生一熟) 黄 连巴豆(水浸二宿,逐日换净研。各半两) 肉豆蔻(一枚) 大附子(一枚) 皂荚(一挺,浸去黑皮,半炮半酥 炙,无酥醋代)

末,研五百转,倾药入铫盏,盖定、 火灰上坐一茶久,开盏,拭汗,可五度逐转,以匙抄匀,七日后 可服。霍乱,菖蒲汤。阴毒、伤寒发汗,麻黄汤。血气,当归酒。一切风,汉防己汤。难产胎横,益母汤。胎衣不 下,酒调。腰脚痛,姜葱酒。产后血痢,萝卜子酒。儿疳气,葱汤。咳嗽,桑白皮汤或杏仁汤。食症,神曲 汤。吐逆,生姜汤。泻痢,黄连汤。脾气茶下心痛,芜荑酒。打扑损,暖酒下。儿蛔咬心,冷水。妊娠气冲 心,安胎、酒下。儿肠头出,甑带灰水调。大小便不通,茶下、粥引。赤白带下,赤蜀葵汤。脚痛履地不得,
酒下。败血不散,米饮;血刺,浓朴汤。血汗曾卧,竹簟灰汤。酒疾,酒下。肉疾,肉汁下。热面疾,面汤 下。香港脚,冷茶。五劳七伤,猪胆汤或柴胡汤。 癖、准上口疮,枣汤。五疳,乳汁。肺气咳逆,杏仁汤。
胃气,陈皮汤。一切疮肿,白蜀葵汤。眼昏,黑豆汤。头风发落,大黄汤。邪气中心,发灰汤。产后血冲心,
酒下。胎动,芎 汤。怀胎心痛,芜荑汤。怀胎痢,艾汤。大人一字,儿量服。
治儿惊疳、变蒸、伤寒、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