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16-幼幼新书-第55页

肤渐渐匀。第四脾蒸生于智,尻骨初成独坐 戏。三焦胃管渐开张,乳哺甘甜不肯离。第五肾蒸生精志,气候相通转流利。掌骨初成学匍匐,反复捉搦能随 意。第六筋骨蒸初成,九窍津液皆相应。时时放手亭亭立,气力加添日渐胜。第七膝踝骨初成,颜色红光遍体 荣。举脚抬肩便移步,嘻嘻学语百般声。第八呼吸定精神,风血气脉自回轮。八蒸之候细分别,一一从头为列 名。七日之中有乖治,但看外证辩其名。第一看儿毛发立,口唇尖起白珠生。三两日中寒热起,忽然睡里作虚 惊。或即遍身流盗汗,或乃微利腹中鸣。或即脊膂皮肤急,忽乃呕逆气交横,或则困闷通身 软,忽然啼哭没心情。重者不过一七日,轻者三朝便得平。上古圣贤制方论,还须服药觅延生。
《葛氏肘后》\x黑散方\x 麻黄(二两) 大黄(一两) 杏仁(二分)
上件并捣为散,将杏仁熬,别研如脂,乃内散同捣令调和,(《圣惠》并炒令黑,都研细。汉东 王先生并烧灰存性。)密盛器中,
勿令见风。一月儿服如小豆一枚,乳汁和咽之。拘令得汗,勿使见风。百日儿服如枣核,量大小与之佳。《千 金要》、《翼》分两同。《元和纪用经》大黄只半两。《千金要》三味先捣,麻黄、大黄为散,别研杏仁如 脂,乃细细内散。又捣令调和,内密器中。又《千金要》、《翼》黑散治小儿蒸变挟时行温病,或非变蒸时而 得时行。《元和纪用经》自四味饮以下,黑散、紫丸、至圣散、五加皮治不能行。蜀脂饮、麝香丸七分,谓 之育婴七宝。紫阳道士一名《保子七圣至宝方》,专为一书者,此方是也。
《葛氏肘后》\x紫丸方\x 代赭 赤石脂(各一两) 巴豆(四十枚) 杏仁(五十枚)
上件代赭、赤石脂先捣细筛,巴豆四十枚去心、皮熬,(《千金翼》、《元和纪用经》并三十枚,又《纪 用经》以二十枚洗,沙皮制,
十个生用。)杏仁五十枚去皮,令碎研如脂,(《元和纪用经》用四七个。)合三物,捣三千杵,自相看,若 硬,加少蜜更捣,
密器中盛。三十日儿服如麻子一丸,与少乳汁令下,良久复与少乳,勿令多,宜至日中当小下,热若不尽,
明旦更服一丸。百日儿如小豆大小,以此加减,若小儿夏月多热,往往发疾,此丸无所不治,三、二十日与 一服殊佳。如真代赭不可求,用左顾牡蛎代之。《千金要》、《翼》紫丸治小儿变蒸发热不解,并挟伤寒、
温壮,汗后热不歇,及腹中有痰癖,哺乳不进,乳则吐 、食痫、先寒后热,此亦《元和纪用经》育婴七宝,
紫阳道士保子七圣方也。又《千金翼》谓小儿气盛有病,但下之,必无所损,若不时下,则将成病,固难治矣。
《圣惠》治小儿变蒸,经时不止,挟热心烦、啼叫无歇,骨热面黄。\x柴胡散方\x 柴胡(去苗) 甘草(炙微赤,锉) 人参(去芦头) 元参(各一两) 龙胆(半两,去芦头) 麦 门冬(一两半,去心焙)
上件药捣,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婴孺方》治小儿变蒸,壮热不止。
代赭(一两半) 杏仁(三十个,别入研。)
上为末,拌和匀,以黄蜡丸之。二十日儿服黑散,汗出后,更服此紫丸子,黍大一丸讫,少乳乳之,令药 得下。两食久,复乳之,勿过饱。平旦一服,日中药势尽,日西久时复增丸。至鸡鸣时若不瘥,复与一丸,
若愈即止。三十日儿,胡豆大一丸。若不利,壮热者加半丸,以利下为度。又方云∶紫丸服之当利而全出,
若不出及不全者,为病未尽,更须服之。有热服紫丸子,无热有寒者,勤服当归散,若黄 散。变蒸后微热 者,可与除热黄芩汤。
汉东王先生服黑散,候有微汗,浑身稍凉,即用\x香粉散方\x 蚌粉(末拘多少,研令极细,水飞过) 麝香(少许,研细)
上为末,用绵裹掺之。
张涣治婴儿周 内,时或体热,眠卧不宁,乳哺不调,目睛不明,或瘥或作,三十二日一变,六十四日再变,
甚者微惊,乃长血气,名曰变蒸候。过周 渐除,切不可乱投汤药,宜用\x清心汤方\x 人参(半两,去芦头) 麻黄(去节) 川大黄 麦门冬(去心) 甘草(炙) 犀角屑(各一分)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入杏仁一个,去尖拍破,同煎至四分,去滓,放温,时时与服。
张涣\x紫砂丹方\x 治变蒸身热不已。
代赭(研细,水浸一宿,澄去清水,焙干) 当归(洗、焙干。各半两) 朱砂(细研,水飞) 木 香人参(去芦头。各一分)
上件为细末,与代赭石同研匀,入杏仁十个,去皮尖,巴豆五个,去心膜,出油同研匀,入麝香半钱,拌 匀,滴水和如针头大。每服三粒至五粒,煎荆芥汤下,乳后。
《吉氏家传》治伤寒变蒸候方。
当归(一钱) 大黄(炒) 北黄芩 川乌头(煮。各一分) 防风(半两)
上件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半盏,入荆芥煎四分,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