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油)上为末,一处用煮面糊为丸如○大。十岁以下至一岁以上每服十丸,用生葱汤吞下,早晨、日午至晚连宵空心各进一服。子母皆忌生冷、觅菜、炙爆,淹藏、花色、酒肉。又云:十五岁以下至七岁十五丸,七岁以下至周岁十丸,周岁以下至百 七丸,皆葱白汤下。乳母根据前。百 以下至盈月五丸,用荆芥汤下。盈月至三朝三丸,用蜜、姜汁少许调下。以上日各空心,日进三服。但是不安,看轻重加减与服。
《刘氏家传》睡惊十宝丹朱砂 轻粉 芦荟 青黛 京墨 寒食面 脑麝(各等分) 使君子(比等分者一倍,煨) 金箔(十片)上为末,以寒食面煮糊为丸如虎睛丸大。薄荷汤化下,临卧后量大小与之。金箔只为衣。
《刘氏家传》调理诸般惊。
睡应丹京墨 天南星 白附子 朱砂 雄黄(各末,抄一钱) 金箔(二片) 脑麝(各少许) 青黛(末,抄半钱) 全蝎(一枚) 轻粉(抄三钱)上为末,煮糊为丸如○许。大小儿HT 小,壮热,金银薄荷汤化下。微微吐逆,手足冷,吃食进退,睡中忽叫两三声,此乃心脏惊气不散,金箔汤下三五丸,临时更煎人参汤下一服。或时时泻青物,煎木瓜汤下五七丸。
《刘氏家传》起死轻骨丹 主中风瘫痪,四肢不随,风痹等疾及小儿惊风。
麻黄(去根节,秤五斤,锉,以河水二石熬之,去滓成膏) 桑根白皮(须上下者,自采锉) 白芷 苍术(去皮)甘松(只用腿) 川芎(各二两) 苦参(一两,末)上末之,衮研极细,以前麻黄膏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温酒一碗研化,顿服之,临卧取汁,五七日间再服,手足当即轻快。小儿惊风量与之。卒中涎潮分利,涎后用之。其效不可具述。
《刘氏家传》红散子 治小儿壮热发惊,痰壅,脚手心烦躁,夜啼,常服压惊,如是天 风亦可常服。
川天南星(二两,以面裹炮,面熟为度,此间者修制须犯生姜,恐小儿难吃) 桔梗 大防风 白芷 干蝎(使糯米炒焦为度。各半两) 麝香(半铢) 灵砂(一分) 脑子(一铢) 甘草(一两,生熟各半)上件捣为细末,次入麝香、脑子、灵砂,乳钵内细研拌匀。每服一钱,食后临卧银汤点吃。
《刘氏家传》白附丸 治小儿因惊,或风涎盛,手足欲动之疾。(《张氏家传》治惊风,天 眼睛,搐掣手脚,名真珠膏。又治涎潮心舍,叫唤不应并夹惊伤寒、惊痫,名人参丸。)白附子(两个大者,生用) 天南星(半两炮) 全蝎(三七个) 白僵蚕(二七个,直者,麸炒赤色,去麸) 人参(二钱) 朱砂(一钱) 脑麝 乳香(各少许)上件为末,炼蜜作丸如此○大。每服一丸,煎金银薄荷汤化下,临卧。
《刘氏家传》金箔镇心丸 治小儿一切惊气,夜睡不稳,喉中涎声,梦中狂叫,精神躁闷,并宜服之。此药不凉,兼醒脾,过一百日后,四、五日间服半丸,甚妙。如睡不稳,便宜服之。
白附子(一分) 白僵蚕(直者半两,用麸炒赤色,去麸) 朱砂(一钱研) 脑麝(各少许) 金、银箔(各十片) 牛黄(半钱)上件为细末,水面糊为丸如此○大,留朱砂一半为衣,服一丸或半丸,煎薄荷汤化下,临卧服。
《张氏家传》睡惊丸 孩子惊风,服药后须睡一向,然后取下惊涎立瘥。
白龙脑 朱砂 香墨 青黛 芦荟(各一钱重) 腻粉(一钱) 使君子(两个,麸裹煨,为末)上件同研令细,以寒食面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岁半丸,二岁以上一丸,五岁以上两丸,薄荷水化下。
《张氏家传》琥珀丸 治惊风温壮,咳嗽涎壅,一切惊热。(孔氏亦治邪热多睡,惊悸)天麻 人参 防风(各一两) 甘草(半两,炙,孔氏用一两) 干蝎(全者炒) 僵蚕(各半两) 牛黄(一钱)朱砂 麝香 雄黄(各二钱半。二味孔氏各用一两)上为细末,蜜丸桐子大。二、三岁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
《张氏家传》治小儿注唇膏 常服永不生风疾,正心无惊,多红润,唇脸如丹。常服无疳积、诸癖疾患。
白僵蚕(一两,去头足直者,生为末,以姜汁和为饼子,于火上炙干。又再为末,复以汁为饼子,干为度) 朱砂(二钱,细研,用水一碗浸淘三遍,去黄色,倾纸上,候干研如粉细)上同合和,研匀,炼蜜为膏,入瓷合子内贮,每用如鸡头大,三岁只可一丸,如三岁以上更分用之,饮汤熟水化下。
《张氏家传》治小儿镇心压惊坠涎。
朱砂丸朱砂(细研,急水飞过,熟灰池渗干尤佳) 白僵蚕(择去丝,取直直,洗过,焙干) 新罗白附子(以湿纸煨裹,候令纸干,取出油,切成片子,焙干) 天南星(炮裂,去粗皮脐,切成片子。各半两) 麝香(半钱,研入,和匀) 干蝎(一两,铫子内慢火炒,令极热,不可太过)上六味各为末,煮白面糊为丸如粟米大。每服十丸,用煎金银薄荷汤吞下,如遇惊取下后,且以此药服一二服,无不效。或有虚汗,用麻黄根煎汤下。
《张氏家传》黑神丸 治一切左瘫右缓,小儿惊风,妇人产后中风,心神恍惚,头目昏晕眩,常服活血驻颜及治伤风鼻塞头痛,善治山岚瘴气,其效如神。
桔梗 麻黄(去节) 川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