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17-幼幼新书宋刘昉-第171页

>七宝牛黄丸朱砂 粉霜 轻粉(各一钱) 牛黄(半钱) 脑麝(各一字)上为末,糯米糊丸如○大。每服二三岁半丸,四五岁一丸,煎金银薄荷汤磨下。月内小儿一丸分四服,百日内者一丸分三服。量儿大小、壮怯及病轻重加减。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婴孩小儿潮热金莲散 兼治伤寒夹惊。
连翘 山栀子(去壳) 甘草(炙) 防风 蝉壳(洗去土令净。各等分)上为末。每服婴孩一字,二、三岁半钱,四、五岁一钱,以水一药注或半银盏,煎十数沸服。
张涣金泥膏方 治伤寒邪热乘心,兼发惊病。
菖蒲(一寸九节者用) 远志(去心) 钩藤(各一两) 人参(去芦头) 草龙胆 甘草(炙。各半两)以上捣罗为细末,次用:水银(一分) 牛黄(别研) 麝香(研。各一钱) 金箔(二十片,将水银研如泥)上件与诸药一处拌匀,用蜜半斤,酥四两,用银锅或石锅中,先入水二升,除出金泥、酥、蜜外,先入诸药,慢火熬至一升,新绵滤去滓,方再不酥、蜜,金泥搅匀,用柳枝不住手搅,熬成膏,用瓷合盛。每一豆大,薄荷汤化下。
张涣防风天麻膏方 祛风镇惊及伤寒夹惊。
防风 天麻 人参(去芦头。各一分) 甘草(炙) 白僵蚕 干全蝎 白附子(各半两)以上捣罗为细末,次用:朱砂(细研,水飞,一两) 牛黄(研,一分) 麝香(研,一钱)上件都研匀,炼蜜和如皂皂大。每服一粒,用薄荷汤化下。
《婴童宝鉴》治小儿夹惊、夹风伤寒,侠食微转。
千金丸方朱砂(末,一钱重) 腻粉(一分) 麝香(半钱) 全蝎 白丁香(各七个,末)上件和匀,白饭为丸如萝卜子大。薄荷汤下,一岁三丸。
《玉诀》治小儿伤寒惊搐。
梨浆饼子 治风下涎。
轻粉(半两) 铁粉 荆芥穗 辰砂 腊茶(各一钱) 郁李仁(七个,出油) 粉霜(半钱) 牵牛子(二十七个,微炒) 脑麝(各少许)上为末,炼蜜为饼子,加减。用梨汁薄荷汤化下。
《玉诀》坯煎散 治夹惊伤寒及解惊发汗。
全蝎 川乌(炮,去皮尖) 甘草(炙) 朱砂 大黄(炮) 羌活 川芎 麻黄(去节) 天麻(酒浸) 白僵蚕(去丝。以上分两元本阙) 脑麝(各少许)上末之。每一钱、半钱,入坯子五粒,葱白半寸,煎三四沸。通口服,并二、三服,出汗。
《三十六种》治夹惊伤寒。
白附子散白附子 朱砂(各三分) 全蝎(一分半) 黑附子(炮,去皮脐) 雄黄 羌活(各半两) 石膏(七钱半) 麻黄(一两,去节) 脑麝(随意入,别研)上件为末。每服半钱、一字,薄荷腊茶调下。有热再服。
《凤髓经》坯煎散 治小儿夹惊伤寒,浑身壮热,睡中惊掷,咳嗽烦躁,下泄多。
川乌头(半两,炮裂,去皮尖) 大黄(蒸熟,三钱) 雄黄 白附子 甘草(炮) 川芎 天麻 僵蚕(去足。
各一钱) 麝香(少许) 麻黄(去节,四钱)上为末。每服半钱或一钱,大者一钱半,水半盏,入坯子三粒,葱白半寸,同煎数沸,温温服。如出汗并三服。
《保生论》麦汤散 治小儿变蒸,伏热,伤寒,咳嗽喷嚏,体热面赤。
麻黄(去节) 滑石 甘草 杏仁(去皮尖) 大黄 北葶苈子 地骨皮上各等分,为细末。每服半钱、一钱或一字,小麦薄荷汤下。
《刘氏家传》红绵散 治小儿夹惊伤寒,吐逆,躁闷热渴,夜啼不睡。常服温平镇心、不凉。过一百日后,六、七日间进一服不妨。
全蝎 人参 白茯苓 天麻(各一钱) 麻黄(半两,去节) 大辰砂(一钱)上件为细末,将辰砂研细,一同和匀。每服一小钱,水少许,薄荷一叶,同煎十沸,温温服。
《吉氏家传》治惊,胃气虚弱,吐后手足搐搦、眼下及唇青者,不进饮食,是夹惊伤寒。
没石子膏没石子(三个,生用) 人参 诃子(炮) 白术(各二钱) 丁香(五七个) 甘草(炙,半两) 香附子(三十七个,去皮)上末匀,煮猪肉,煞研丸如梧桐子大。不进饮食,白术汤下。
《吉氏家传》治夹惊伤寒。
铁刷散麻黄(去根节,一两) 甘草(炙,半两) 细辛(半两) 石膏 葶苈 青皮(各一分) 杏仁(十二个)上末。如小儿伤寒三二日壮热,不曾调理,外风把定关窍,伤寒面黄白色,壮热微渴,此是伤寒候。三、五日内,心藏热,面赤唇红,多躁壮热,热极生涎,即为惊也。元初伤风为伤寒,此候为夹惊伤寒也。如此患先下异功散二服,紫苏木瓜汤煎后,以此药半钱,水一盏,姜三片,煎至四分,温服,头面微有汗解。伤寒不退,如壮热,煎胜金散。如壮热后多睡,更烦躁口干,手足冷,此是外风把定关窍,用绵煎散一服发汗。
汗出关窍通,只用异功散二服和气,更服此药解伤寒。(异功散方见胃气不和门。)《吉氏家传》胜金散 治小儿伤寒,热惊风,麻痘疮疹,潮热。
天南星(一两) 白附子(半两) 雄黄(一钱)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葱白三寸,同煎三分,作三度与,作三服。
《吉氏家传》治伤寒退热。
绵煎散麻黄(去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