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或饮酒家不喜甘者,慎不可行桂枝也。仍有桂枝证,服汤已,无桂枝证者,尤不可再与。
《活人书》仲景桂枝加葛根汤桂枝 甘草(各一两) 葛根(二两) 芍药 麻黄(各一两半)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生姜四片,枣子一个,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服。覆取微汗。
《活人书》仲景五苓散猪苓(去黑皮,秤) 白术 茯苓(去皮,秤。各三分) 泽泻(一两一分) 桂枝(去皮,半两,不见火)上各事持捣筛为散,拌匀。每服抄三钱,白汤调下。此药须各自事持,秤见分两,然后合。
《活人书》仲景茯苓甘草汤茯苓 桂枝(去皮。各二两) 甘草(炙,一两)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煮至八分,去滓温服。
《活人书》仲景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皮) 芍药(各一两半) 甘草(炙,一两) 附子(炮去皮,用半两)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生姜四片,枣子一个,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
《活人书》仲景芍药甘草汤白芍药 甘草(炙。各二两)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
《活人书》仲景甘草干姜汤甘草(炙,四两) 干姜(二两)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分减服。
《活人书》仲景调胃承气汤甘草(一两) 芒硝(一两一分) 大黄(去皮,二两)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服。
《活人书》仲景蜜煎导 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亦可为导煎。
蜜(四两)上一味,内铜器中,微火煎之,稍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着欲可丸,捻作挺如指许长二寸;当热时急作,冷时硬,令头锐,内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
《活人书》仲景麻黄汤麻黄(一两半,去节) 桂枝(一两) 甘草(炙,半两) 杏仁(三十五个,去皮尖)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水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覆取微汗,不须 粥。加减法:伤寒热病药性须凉,不可太温,夏至后麻黄汤须加知母半两、石膏一两、黄芩一分,盖麻黄汤性热,夏月服之,有发黄斑出之失。唯冬及春,与病患素虚寒者,乃用正方,不再加减。
《活人书》仲景四逆汤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个,生用)上锉如麻豆大。每服四钱,以水一盏半,煮至七分,去滓温服。强人加附子半个,加干姜一两半。
《活人书》仲景温粉法白术 本 芎 白芷(各等分)上捣罗为细末,一两入米粉三两和之。粉扑周身,止汗。无 本亦得。
《活人书》防风白术牡蛎汤防风(独茎者,去芦头) 牡蛎(炒黄) 白术(各等分)上捣罗为细末。每服二钱,以酒调下,米饮亦得。日进二、三服,汗止便服小建中汤。
《活人书》仲景小建中汤桂枝(一两半,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一两) 胶饴(半升。旧有微溏或呕者,去胶饴)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四片,大枣一个,煮至八分,去滓,下胶饴两匙许,再煎化温服。日三服,夜二服。尺脉尚迟,再作一剂,加黄 末一钱。
煎造饴胶法糯米(一升,拣净洗) 大麦 (末,六两)上米一如炊饭,甑上至气溜取下,倾入一盆子,入 末一合,并汤盏来许,拌匀,再上甑,至饭熟却入盆子内,都以 末拌匀,入一瓷罐子,可容五升许。冬月罐子可令热,春秋夏温。冬月用汤二升许入罐子内,罐子内饭上汤三指许即得,布并纸三五重盖定,更以绵或絮包定,近火。春秋夏即温和至一宿,见米浮在水面上,即以布绞裂取清汁,银石器内煎至面上有膜,即以木蓖不住手搅至稀糊,以瓷器收。夏月置井中,庶不酸。
卷第十五
伤寒头汗出第二《活人书》论伤寒小儿、大人治法:一般但小分剂,药性差凉耳。问:头汗出者,何也?病患表实里虚,元腑不开则阳气上,出汗者见于头。凡头汗出者,五内干枯,胞中空虚,津液少也。慎不可下,下之者谓之重虚。然头汗出者有数证: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有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小柴胡汤主之。)伤寒五、六日,已汗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表未解。(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病患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五苓散、茵陈汤。)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 ,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心下紧满,无大热,头汗出者,(茯苓汤主之。仲景云:伤寒心下紧满,无大热,但头汗出者,此名为水结在胸胁,以汗头出别水结证,用小半夏加茯苓汤。)《活人书》仲景小柴胡汤柴胡(四两) 黄芩(一两半。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一两半。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二两)人参(一两半。若不渴,外有微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