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17-幼幼新书宋刘昉-第282页

胸膈热疾,亦主疟及小儿痞满。按此草初生无白,入夏叶端半白如粉,农人候之莳田,三叶草白便秀,故谓之三白。
陈藏器又方上用甜藤叶捣,敷小儿腹,除痞满闪癖。
《圣惠》治小儿腹内痞结,壮热羸瘦,多啼。宜服前胡散方前胡(去芦头) 川大黄(锉碎,微炒。各三分) 枳壳(微炒,微黄) 赤茯苓 犀角(屑) 郁李仁(汤浸,去皮,微炒)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各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看儿大小分减温服,微利为度。
《圣惠》治小儿腹内痞结,身体壮热,中焦壅闷,肠胃不利,柴胡散方柴胡(去苗) 赤茯苓 芎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赤勺药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槟榔(各半两)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服。更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腹内痞结,壮热憎寒,大小便不利。
大腹皮散方大腹皮(锉)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桔梗(去芦头)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各三分) 人参(去芦头) 赤芍药 川大黄(锉碎,微炒) 木通(锉。各半两)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看儿大小分减温服之。
《圣惠》治小儿腹内痞结,壮热不能乳食,心胸烦壅。宜服槟榔散方槟榔 川大黄(锉碎,微炒。各半两)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人参 柴胡(各去芦头) 知母 赤芍药 地骨皮 甘草(炙微赤,锉。各一分)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清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腹内痞结,虽服汤得利,而滞实不去,心下坚满,按之辄啼,内有伏热诸候,集成此疾,宜服破痞除热甘遂散方甘遂(一分,煨令微黄) 青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黄芩 川大黄(锉碎,微炒。各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温服,以利即止。
《圣惠》治小儿腹内痞结,多惊。
牛黄丸方牛黄 麝香(各细研) 甘遂(煨令微黄) 川椒(去目及开口者,微炒去汗。各一分) 巴豆霜(半分) 蜈蚣(一枚,去足,炙令黄) 蚱蝉(七枚,微炙) 川芒硝 真珠(末) 雄黄(细研。各半两)上件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用炼成蜜一合,入白腊一两,合煎令熔,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饮下二丸,以利为度,如未利,再服。看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腹内痞结妨闷。
硝石丸方硝石 柴胡(去苗) 川大黄(锉碎,微炒) 黄芩(各半两) 细辛(洗,去苗、土) 当归(锉,微炒) 茯神 赤芍药 甘遂(煨令微黄) 木香甜葶苈(隔纸炒令紫色。各一分) 巴豆(十枚。去皮、心,纸裹压去油)上件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一岁儿一丸,二岁二丸,三岁三丸,四、五岁儿可服五丸。并空心以粥饮下,以得快利为度,若未利,明旦再服之。更量儿虚实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腹内痞结,乳食不消,心腹刺痛。
甘遂丸方甘遂(煨令微黄) 真珠(末。各一分) 黄芩 赤芍药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巴豆霜(各半两)上件药捣,罗为末:入杏仁、巴豆霜同研令匀,炼蜜和丸如麻子大。二、三岁儿空腹,以温水下二丸,以利为效,未利再服。更随儿大小以意加减。
太医局进食丸 治乳食不消,心腹胀满,壮热喘粗,呕吐痰逆,肠鸣泄泻,水谷全出。或下痢赤白,腹痛后重,及食 ,乳癖, 气,痞结,并皆治之。
代赭(醋 ,研) 当归(去芦头,锉,微炒) 朱砂(细研水飞)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木香(各半两) 麝香(细研,一分) 巴豆霜(半分)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研药匀,面糊为丸如麻子大。每一岁儿服一丸,温米饮下。更量虚实加减服之,食后。
《婴孺》鳖甲足丸 治少小里急、胁下支坚方。
鳖头、足(一具,酒二斤,浸一宿,炙干) 蛴螬(四十个,炙) 虻虫(二合。去头、足、羽) 蚱蝉蜣螂(各炙二十个) 干姜 人参(各三两) 云母(炼) 芎(各二两) 桂心(一两) 牛黄(一分)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二丸,日再。
《婴孺》治小儿八痞,曾青丸 一、当心下坚痛,大如小杯,名蒸痞,曾青主之。二、如板起于胁下,抢心,名蛇痞,龙骨主之。三、夹脐如手,名鱼痞,龟甲主之。四、绕脐腹雷鸣,名寒痞,干姜主之。五、当心如杯,不可摇动,名虫痞,牡丹主之。六、心下如盘,名气痞,鳖甲主之。七、生于寒热,腰背痛状如疟,名血痞,虫主之。八、脓出腹中痛,名风痞,蜚蠊主之。
曾青 干姜 虫 紫石英 牡丹皮(去心) 桂心(各二分) 大黄 龙骨(各五分) 蜀漆(七分) 龟甲(亦云鳖甲) 真珠 蜚蠊(各三分) 细辛(六分) 附子(炮,四分)上十四味为末,视上所说,根据病所主,皆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