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17-幼幼新书宋刘昉-第353页


《圣惠》治小儿霍乱不止肉豆蔻散方肉豆蔻(一分) 藿香(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霍乱但利不吐方。
乌牛粪(半两,烧灰) 人参(三分) 生姜(半分,切)上件药用甜淡浆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霍乱吐逆不止人参散方人参 藿香 葛根(锉。各半两) 白术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令香熟) 甘草(炙,锉。各一分)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霍乱不止 散方故 篾(半两) 盐(一字) 牛黄(一黑豆大,细研) 乳汁(一合)上件药,将乳汁煎二味三、两沸,去滓。调入牛黄服之立瘥。
沉香 丁香(各一分) 槟榔 甘草(炙。各半两) 肉豆蔻(一两)上为末,每服半钱。一钱用枣子半个,水五分盏同煎三分,通口服。
《婴孺》治小儿霍乱,腹胀不得利。
牛泄方上取牛泄绞汁,百日儿服一合,二百日一合半,二岁、一岁二合。
《婴孺》治小儿霍乱,呕吐不止。
人参饮子方人参(六分) 浓朴(三分,炙) 粗仓米(二合,淘)上以水二升,煮取七、八合,绞汁。百日服半合,一岁三服。《外台》方同。
《婴孺》治小儿霍乱吐乳不止方。
上以人参煎汤服立已。
《婴孺》又方上取薄荷叶未干者,研汁,量多少,捻鼻令口开灌之。
《婴孺》治小儿霍乱,乳母服之方。
扁豆茎(一升,先炙,令萎,切细) 人参(三两,切之)上以水三大升半,取汁煮粟米少许为粥,与乳母服之。衣裹乳,勿令露之,每欲乳儿,先捏去少许,然后乳母乳儿。常服大佳。
《婴孺》治少小大吐下,心结坚,食饮不下,呕逆欲死,并霍乱后吐下不止,短气烦满。
半夏汤方半夏(四分) 黄芩 甘草(各二分) 干姜 橘皮 当归 人参(各三分)上以水四升,煮一升半,二百日儿服三合。若腹痛加当归二分,呕逆甚加橘皮三分。
《玉诀》银白散 取积,取虫,后生胃气,使不霍乱方。
人参 茯苓 甘草(炙) 白术(麦麸炒) 白 豆(去皮)上各等分,末一钱,紫苏汤调下。一方有藿香叶等分。
《玉诀》芦荟丸 治霍乱后干哕不常方。
芦荟 安息香 胡黄连 枳壳(麸炒。各一钱) 使君子(三、七个,炒) 芜荑(一分) 淀粉(一钱半) 麝香(少许)上末, 猪胆糊丸如此○大,五、七丸,米饮吞下。
《惠眼观证》香参膏 治霍乱泻住,吐不住方。
人参(一指大,锉之) 丁香(一十四粒) 藿香(一钱) 糯米(七十粒,同丁香炒合米黄)上件四味同为末,用枣肉和为膏。每服一指头大,用盐姜汤下。
《惠眼观证》石黄散 治霍乱吐泻不住方。
硫黄(半两) 滑石(一分)上二味同研令细。每服半钱,米泔下。
《吉氏家传》治霍乱吐不食奶丁香散方丁香(二十个) 母丁香(一个) 藿香(一钱) 半夏(五个,汤泡七次)上件末,都以姜汁浸三宿,焙干再为末。每服一字,藿香汤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霍乱候,呕逆不止,心胃虚热。
人参散方人参 陈皮 桔梗 甘草(炙) 白芷(各二钱)上件为末。每服一钱,水五分,入淡竹叶煎二分,入芦荻根煎亦得。
卷第二十七
吐利第六(但吐利而不霍乱)《巢氏病源》小儿吐利候:吐利者,由肠虚而胃气逆故也。小儿有解脱,而风冷入肠胃,肠胃虚则泄利,胃气逆则呕吐。此大体与霍乱相似而小轻不剧,闷顿,故直云吐利,亦不呼为霍乱也。
钱乙论小儿初生三日内吐泻壮热,不思乳食,大便乳食不消,或白色,是伤食,当下之,后和胃。下用白饼子,(方见本门。)和胃用益黄散主之。(方见胃气不和门中。)钱乙论小儿初生三日以上至十日,吐泻,身温凉,不思乳食,大便青白色,乳食不消,此上实下虚也。更有兼见证:肺主睡露睛、喘气,心主惊悸、饮水,脾主困倦饶睡,肝主呵欠顿闷,肾主不语畏明,当泻。见儿兼脏,补脾益黄散主之。此二证多病秋夏也。(益黄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钱乙论夏秋吐泻,五月二十五以后吐泻身壮热,此热也,小儿脏腑十分中九分热也。或因伤热,乳食吐乳不消,泻深黄色,玉露散主之。六月十五日以后吐泻身温,似热,脏腑六分热四分冷也。吐呕乳食不消,泻黄白色,似渴,或食乳,或不食乳,食前必服益黄散,食后多服玉露散。七月七日以后吐泻身温凉,三分热七分冷也。不能食乳,多似睡,闷乱,哽气、长出气,睡露睛,唇白、多哕,欲大便,不渴,食前多服益黄散,食后少服玉露散。八月十五日以后吐泻,止冷无阳也,不能食乳,干哕,泻青褐水,当补脾,益黄散主之,不可下也。(玉露散方见本门,益黄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
钱乙论吐泻,争上去:广亲此宅,四大王宫五太尉病吐泻不止,米谷不化,众医用补药,言用姜汁调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