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浮肿面青黄。
此患先调胃气,后下虚积,次和脏腑即安。
《石壁经》三十六种内翻花脱肛候歌:本为医人下药凉,致令冷气入回肠。鼻头(一云鼻根)只见多青脉,唇白相兼更齿旁(一云根黄)。初患百朝常此候,若经年月脸生光。眉红好哭唇干燥,形候分明要审详。
只当温大肠、止渴、调气则愈,慎不可食冷药也。
《颅囟经》治孩子脱肛方。
上用苦葫芦一个,并子细捣,时时水调服之。切忌动风之物。如泻血用栝蒌一个,慢火烧令熟,细研为末,熟水下一钱。
《颅囟经》又方:大黄(二两) 木贼草(一分,炙) 白矾(半两,烧灰)上为细末,空心,米饮下半钱。
《葛氏肘后》卒脱肛方。
上烧蜘蛛为灰,敷肛上。
《千金》鳖头丸 治小儿积冷久不瘥,后余脱肛不瘥,腹中冷,肛中疼痛,不得入者方。
死鳖头(二枚,炙令焦) 磁石(四两) 小 皮(一枚,炙令焦) 桂心(三两)上四味末之,蜜丸如大豆。儿三岁至五岁服五丸至十丸,日三。儿大以意加之。
《外台》:《古今录验》疗小儿久痢脱肛方。
鳖头(一枚,炙焦) 东壁土 五色龙骨(各五分) 卷柏(四分)上四味捣散,以粉敷之,按内之即瘥。
《外台》:《古今录验》又方上取铁精粉敷内之瘥。
姚和众治小儿因痢脱肛方:连翘(不以多少,先用水洗去土)上为细末,先用盐水洗,次用药末时时干敷脱肛上,立瘥。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小儿脱肛不收方。
卷柏(二钱) 鳖(一枚,火 ) 白矾(一钱,火 )上件为末,先用盐水洗,次用药涂脱肛上,立瘥。
《千金》灸法;小儿脱肛,灸顶上旋毛中,三壮即入。
《千金》又灸尾翠骨三壮。
《千金》又灸脐中,随年壮。
《圣惠》灸法:小儿脱肛泻血,每厕脏腑摄痛不可忍者,灸百食一穴三壮,在头中心陷者是也。炷如小麦大。
《圣惠》岐伯灸法:疗小儿脱肛泻血,秋深不较,灸龟尾一壮,炷如小麦大,脊端穷骨也。
《万全方》灸法:治小儿脱肛泻血,灸第十二椎下节间,名接脊穴,灸一壮,炷如小麦大。
卷第三十(血疾淋痔) 凡十九门
卷第三十
吐血第一《巢氏病源》小儿吐血候:小儿吐血者,是有热气盛而血虚,热乘于血,血性得热则流散妄行,气逆即血随气上,故令吐血也。
钱乙论补下不同云:段斋郎子四岁,病嗽,身热,吐痰数日而咯血。医以桔梗汤及防己丸治之不愈,其涎上攻,吐喘不止,请钱氏,下褊银丸一大服(方见痰涎门中),复以补肺散、补脾散治之(方见胃气不和门中)。今段氏咯血肺虚,何以下之?曰:肺虽咯血,有热故也。久即虚痿,今涎上潮而吐,当下其涎,若使不吐涎为甚便也。盖吐涎能虚,又生惊也。痰实上攻,亦使发搐,故根据法只宜先下痰,后补脾肺,必涎止而吐愈。若先补其肺为逆,先下其痰为顺,先下后补为良也。
《婴童宝鉴》小儿吐血歌:血为荣兮气为卫,二气相随无住滞。忽然血动气来冲,便是妄行忘本位。血随气上奔心来,吐出如屠争忍视。便须服药好看承,解热且令根据次第。
《千金》治小儿吐血方。
上用烧蛇蜕皮末,以乳服之。并治重舌。
《千金》又方上取油三分,酒一分,和之。分再服。
《简要济众》治小儿吐血不止方。
上蒲黄细研。每服半钱,用生地黄汁调下。量儿大小加减进之。
《简要济众》治小儿吐血不止方。
上用黄连一两,去须,捣为散。每服一钱,水七分,入豉二十粒,同煎至五分,去滓,温服。量儿大小加减进之。
《圣惠》治小儿四、五岁以上非时吐血,犀角散方犀角(屑) 栀子仁 生熟地黄 子芩 紫参 刺蓟(各一分)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吐血不止,蒲黄散方蒲黄 乱发(灰。各一分) 伏龙肝(半两)上件药,同研令匀细。不计时候,暖生地黄汁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吐血,心躁烦闷。
茜根散方茜根(半两) 犀角(屑) 川升麻 川大黄(锉,微炒) 黄芩 甘草(炙微赤,锉。以上各一分)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黑豆三十粒,淡竹茹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
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温服。
《圣惠》又方刺蓟(自然汁不限多少)上件药取汁一合,暖令温。不计时候,调下元明粉半钱,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又方上取生地黄汁一合,暖令温。调下面尘半钱,不计时候,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温服。
《圣惠》又方上以乱发烧灰,细研。每服以温水调下一字。张锐《鸡峰方》以米饮调下。
《婴孺》治少小咳唾中有血,款冬汤方款冬花 干姜 阿胶(炙。各二两) 吴茱萸(一升) 桂心(五寸) 艾(鸡子大) 鲤鱼(一条,长一尺二寸)上研细,酒和置鱼肚中,铜器中蒸熟,取汁。大人服一升,小儿一合,以意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