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17-幼幼新书宋刘昉-第67页

研细,五钱匕)上同研匀,蜜和为剂,食后薄荷汤温化下半皂子大。
钱乙牛黄膏 治惊热及伤风温壮,疳热引饮。
雄黄(研) 甘草末 川甜硝(各一分) 寒水石(生,飞,研,一两) 郁金末 脑子(各一钱) 绿豆粉(半两)上研匀,炼蜜和成膏,薄荷水化下半皂子大,食后。
钱乙五福化毒丹 治惊热,凉心脾。
生熟地黄(焙,秤。各五两) 元参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焙,秤。各三两) 甘草(炙) 甜硝(各二两) 青黛(一两半)上八味为细末,后研入硝、黛,炼蜜丸如鸡头大。每服半丸或一丸,食后水化下。
钱乙软金丹 治惊热,痰盛壅嗽膈实。
天竺黄 轻粉(各二两) 青黛(一分) 黑牵牛(一粒,取末) 半夏(用生姜三分,捣成面,焙干,再为细末。
各三分)上同研匀,熟蜜剂为膏。薄荷水化下半皂子大至一皂子大,量儿度多少用之,食后。钱乙镇心丸凉心经,治惊热痰盛。
甜硝(白者) 人参(切去芦头,取末) 朱砂(各一两) 甘草(炙,取末) 寒水石(烧。各一两半) 干山药(白者) 白茯苓(各二两) 龙脑 麝香(与前脑并研。各一钱)上为细末,熟蜜丸鸡头大。如要红,入坯子胭脂二钱(即染胭脂),温水化下半丸至一二丸,食后。
《良方》小儿之病,因惊则心气不行,郁而生涎,逆为大疾。宜常服,行小肠去心热。儿自少惊涎,惊亦不成疾。
寒水石膏寒水石(二两) 滑石(水研如泔,扬取细者,沥干,更研无声及止,二两) 甘草末(一两)上量儿大小,热月冷水下,寒月温水下。凡被人惊,心热不可安卧,皆与一服,加龙脑更良。
《良方》治小儿惊热,多涎,身热痰疟,久痢,吐乳,或午后发热,惊痫等疾。
辰砂丸辰砂 粉霜 腻粉(各一分) 生龙脑(一钱)上软粳饭为丸绿豆大。一岁一丸,甘草汤下,大人七丸。
《万全方》治小儿血脉盛实,寒热时作,四肢惊掣,发热大吐。儿若已能进哺,中食不消,壮热及变蒸不解,中风,客忤人鬼气并诸痫等。并宜服龙胆散方龙胆(择去芦头) 钩藤 柴胡(去苗) 甘草(微炙) 赤茯苓 黄芩 桔梗 赤芍药 川大黄(锉,炒。以上各一分)上杵,罗为末。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五分温服。
《万全方》治小儿惊热至甚。
郁金散郁金 天竺黄 马牙硝 铅霜(各半两) 龙脑(一分)上捣、罗为末。每服半钱,以热水调下。
《惠眼观证》牛黄散 大解惊热。
郁金(半两,皂角水浸) 牙硝 甘草(炙) 石膏(各一分) 雄黄(一钱,用米醋煮,别研) 龙脑 麝香(各少许)上为末。每服五分,以熟水调下。
《惠眼观证》朱砂膏 治襁褓内牙儿等,因惊风后,余涎响。及初生下,患鹅口重舌 ,心热夜啼,发病搐搦,项背强直,痰涎壅并目带上翻,进退无时。
朱砂(好者,别研) 硼砂(通飞者,研。各半两) 甘草(炙,一分) 牙硝(一两半, 过,少分生,别研) 麝香(研) 龙脑(研。各一字)上先研朱砂四五百转,又别研硼砂同前数,入诸药再研,出,方研脑子,再入诸药末,滚合滴水、研成膏,摊一宿以油纸单内。每服皂皂大,更加减吃。若更滚涎,用鸡子清化下,常服甘草汤。
《刘氏家传方》惊热风涎,前后不通。
大黄(二钱) 甘草 牙硝(各一分)上生锉为粗末。每服半钱,水半盏,入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冷服。入脑、麝尤妙。
《刘氏家传方》天竺黄散 治惊风热。
天竺黄 郁金 山栀子 白僵蚕 蝉蜕 甘草上等分,生用,日干末之。每半钱或一字,冷生水、熟水亦得调下。量儿大小加减。
《刘氏家传方》镇心丸 治惊风热积,惊泻痰涎,壅滞咳嗽,善退壮热,逐恶涎。
朱砂(研) 雄黄(通明者,研。各一钱) 干蝎(全者,七个,生,末之) 脑麝(各半字) 巴豆(七粒,去皮,研,以纸出油尽成霜,同众药和匀,出油了,取十二字)上研匀,白水糊丸粟米大,阴干。一岁一丸,二岁二丸,三岁三丸,随年数。用煎金银薄荷汤下,常服二丸,不拘时候。
《刘氏家传方》阿胶丸 治上焦风壅,咽喉涩痛。镇心脏,去邪气,化痰涎,解伤寒烦热兼小儿惊涎,五般潮热。
阿胶(麸炒焦,三分) 人参 甘草 朱砂(各一两) 脑(一分)上除砂、脑别研,前三味末之和匀,再砂炼蜜丸○大,每服一丸,细嚼麦门冬,温熟水下,食后夜卧服。
解烦热,研薄荷,井花水下。小见一丸分两服,煎荆芥薄荷汤化下。看儿大小加减。
《刘氏家传方》安神丸 治惊镇心脏,退热化涎,小儿常服,永无惊悸之疾。
琥珀如无用茯神 人参 远志(去心) 天麻 花蛇肉(酒浸,去皮骨) 白附子 麻黄(去节) 羌活 大川乌(炮,去皮脐) 蝉蜕(洗去泥土,去内白筋) 南木香(不见火) 真珠末 白僵蚕(直者,去丝,净洗) 全蝎(生姜自然汁炙。各半两) 朱砂(二钱,研极细) 金银箔(别研入。各三十片) 麝香肉(一钱,别研入)上为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