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19-幼幼集成-第14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急以此火散之。
一凡儿病面青面黑,扭项摇头,仰身擦面,或眼青怒视,或左右斜视,或上下窜视,或两目连扎,或头项 牵强,蜷舌露筋,嘘风撮口,啼哭咬人,或手如数物,或两手牵引,或两足跳掣,忽扰忽乱,失张失志,但 觉神情与常有异者。由从前表里不清,将欲作痉,此火至妙。
一伤寒已痉,角弓反张,眼目斜视,左右搐搦,并中恶、客忤、痫证,与食填太阴,及一切风闭、火闭、
痰闭、气闭,乍然卒死者,此火最神。
一食伤脾胃,肚大青筋,于端午日午时,用全身灯火,复于青筋开叉处,以火载之,一 叉一点,其病自消。
一风寒痰气闭塞之证,此火实有神功。凡用灯火既完,候儿啼哭已停,即以金粟丹半丸,姜汤化服。服后,
以衣裹之,蒙其头面,令之安卧片时,以复其神志,其病如失。
【目录】卷一\指明火穴【篇名】切忌火者属性:一小儿四时伤风感冒,身热自汗,大小便调,唇舌如常,口不作渴,此表病轻证也,疏解之则愈。愚人妄 用,是谓轻病重治,反为不详。
一小儿邪已入里,身热面赤口渴,大小便秘,唇焦舌紫眼红,或手足心热,夜热焦烦,舌上黄胎,扬手掷 足,掀衣揭覆,此里证内热也。清利之自愈,不可用火,强用,不特不能使热邪从里以达表,适足以助热而耗 阴,致身热不退,在夏秋燥令,尤为大忌。
一小儿大病久病,身体怯弱,面目青黄,唇舌白莹,摇头斜视,昏睡露眼,形骸消瘦,声息轻微,自汗盗 汗,或一切呕吐泻利,痘麻疮痈,久疟久嗽,失血之后,精神疲倦,乳食减少,指纹沉细,六脉无神,此皆虚 极之证。切忌火攻,虑其升故也。
一切久热消渴疳证,形骸黑瘦,毛发焦枯,由阴亏血弱,虚热所为。误用灯火,愈增其病,慎之!
一灯火为儿科切要。今医家不特不明火穴,而并不辨寒热虚实,不当用而用之,反为大害。惟根据以前辨法,
则用之无不当矣。
夏禹铸曰∶脐风初发,吮乳必口松,两眼角挨眉心处,忽有黄色,宜急治之,治之最易;黄色到鼻,治之 仍易;到人中、承浆,治之稍难,口不撮,微有吹嘘,犹可治也。至唇口收束锁紧,舌头强直,不必治矣。一 见眉心鼻准有黄色,即用灯火于囟门一 ,人中、承浆,两手大拇指端少商各一 ,脐轮绕脐六 ,脐带未落,
于带口一 ,既落,于落处一 ,共一十三 ,风便止而黄即退矣。
予按∶古今灯火,惟上全身火,有经有 府,有理有法,无有出其右者。第火穴多,恐仓卒之际,在娴熟者不难,倘素未经练者,一时不能用,故附夏 氏脐风火图于此,庶忙迫之时,可以济急。此火亦曾经验,第不及全身灯火耳。
\r夏禹铸脐风火图\p03-b34a4.bmp\r 【目录】卷一【篇名】回生艾火属性:以前全身灯火,皆为实邪升散之用,并一切怪证莫可名状者,无不奏功。倘涉久病体虚,忽然精神溃乱,
人事昏沉,前火则为不宜,须用回生艾火挽之。盖此火能回散失之元阳,收归气海,固其根蒂,免致离散。其 法以生姜切为纸浓薄片,大如指甲,贴尾闾穴(脊骨尽处、命门穴在腰脊间,前正对脐,)以艾绒揉紧如绿豆大,
安姜片上,用火灸之,每穴以三炷为度,灸完,另以姜片贴脐下阴交穴,如前灸之。此火不特小儿可用,凡男 妇一切中风中痰,气厥阴证,虚寒竭脱,凶危之候,咸宜用之。有起死回生之功,幸毋轻视。
凡小儿中恶、客忤,以及痰闭、火闭、风闭,乍然卒死,即以全身灯火醒之。倘一时未有其人,即以大拇 指掐其人中穴,病轻者一掐,即啼哭而醒;倘不应,掐合谷;又不应,掐中冲;若再不应,其病至重,则以艾 丸如萝卜子大,于中冲穴灸之,火到即活。盖中冲一穴,为厥阴心包络之脉所出,其经与少阴心脏相通。此火 一燃,则心中惕然而觉,倘此火全然不知,则百中不能救一矣。
\r图\p03-b34a5.bmp\r \r图\p03-b34a6.bmp\r 【目录】卷一\回生艾火【篇名】入方属性:
辰砂僵蚕散
治撮口、脐风、锁肚。

镜辰砂(水飞,五钱) 直僵蚕(炒,一钱) 天竺黄(五分) 蚌珍珠(三分) 真麝香(一分)
为末。每用少许,蜜调,抹儿口中。

龙胆汤
治身热脐风撮口。

龙胆草 钩藤钩 北柴胡 片黄芩(炒) 京赤芍 炙甘草 芽桔梗 白茯苓(各五分) 川大黄(纸包,
煨,一分)
大枣一枚,水煎,温服。

治撮口
用牛黄一分,研末,竹沥调,滴入口中。


又方
取蝎虎(即壁虎也一个,)装瓶内,用朱砂细末,亦入瓶内,封其口月余。令食朱砂,取出,其身 赤色,阴干为末。每一二分,酒调下。


又方
治撮口用。

穿山甲(用尾上甲三片,羊油炙极黄色) 蝎梢(七个)
共为细末,入乳汁调涂乳上,令儿吮之。用浓衣包裹,须臾汗出即愈。

保生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