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至酥,研末,水飞过用) 杭青皮(醋炒) 蓬莪术(煨) 南木香(锉骨)
青化桂(各三钱) 巴豆霜(去油极净,取霜,一钱) 川大黄(二钱)
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丸萝卜子大。每服五丸,淡姜汤送下。
<目录>卷四\癖积症治<篇名>积癖简便方属性:治癖积心腹内结如拳,及脐腹痛不可忍,用庄黄一两酒蒸,炮姜五钱、熟附子三钱、九肋鳖八钱,用好醋 将鳖甲煮一时久,取起,酥炙黄色为度,共为细末,用三年老米醋一升,熬至半升,和前末为丸绿豆大。每服 十丸,空心米汤下。取下积如鱼脑、败血、烂肉、青 泥即愈,后用补脾调理。按此方药廉功大,比挨癖丸力胜十倍,允称神妙。
小儿好食茶叶成癖,用鲜榧子一斤,空心,晌午、黄昏,每服十四粒,吃完即愈。榧子京果铺有卖。
小儿食积结痞块,用大红枣一斤、皮硝一两同煮,以水干为度,晒干。每日食此一枣,徐徐服之自消。
小儿积久而成“鳖”,腹内有形,摇头掉尾,大者如杯,小者如钱,上侵入喉,下蚀入肛,或附胁脊,或 隐肠腹。用生硫黄研极细末,每日老酒调服一钱,空心下,久服自化。硫黄须色如初出鹅雏者方可用,带青带 赤带黑色者,皆不堪。此物最平稳,任多服无碍。
<目录>卷四<篇名>虫痛证治属性:经曰∶肠中有虫瘕、蛟蛔,皆不可取以小针。又曰∶饮食者,皆入于胃,胃中有热则虫动,虫动则胃缓,
胃缓则涎出。夫虫痛者,蛔虫也。盖由小儿脾胃虚弱,多食甘肥生冷,留而为积,积化为虫,动则腹痛,发 则肿聚一块,痛有来去,乍作乍止,呕恶吐涎,口出清水,久而不治,其虫长至一尺,则贯胃伤心杀人矣。外证 面白唇红,六脉洪大,是其候也。内有虫,必口馋好甜,或喜食泥土、茶叶、火炭之类,宜攻去之,槟榔丸。
小儿虫痛,凡脾胃怯弱者,多有此证。其攻虫取积之法,却又未可常用。及取虫之后,速宜调补脾胃,或 集成肥儿丸,或乌梅丸,或六君子汤多服之,以杜虫之复生。
<目录>卷四\虫痛证治<篇名>入方属性:\x槟榔丸\x 治小儿一切虫积,能杀诸虫。
小槟榔(一两) 南木香(五钱) 鹤虱子(五钱) 光贯仲(五钱) 广锡灰(五钱) 陈漆渣(烧灰)
正轻粉(一钱) 白雷丸(二钱) 巴豆霜(一钱)
以漆渣灰五钱,同众药研为细末,醋煮 面糊丸麻子大。每服二十丸,五更时,苦楝根皮煎汤下。
\x集成肥儿丸\x 方见卷四黄瘅门。
\x乌梅丸\x 方见卷四腹痛门。
\x六君子汤\x 方见卷二类搐门。
<目录>卷四\虫痛证治<篇名>下虫简便方属性:凡小儿甘肥过度,或糖食甜物太多,乃致湿热久停而成积,积久生虫,时发腹痛,以手摸之,腹内有块,或 作一条梗起。外证面白唇红,六脉浮洪,其痛时作时止,痛止即能饮食者,虫痛无疑。又有腹痛,一痛即死者,
亦是虫证。欲去此虫,无如苦楝根皮,诚天下打虫第一神方。其法,于月初旬,虫头向上之时行之。先夜掘苦楝 根,须取每年结子者方是母树,其根浮于土面者有毒,不可用,专取土中者,净洗泥土,以刀刮其红皮,止取白皮 四五钱,儿大者六七钱,切碎听用。次早,以油煎鸡蛋令儿嗅之,以引其虫头向上而求食;另于别室,以水一盏,
浓煎苦楝皮汤一小杯,不可使儿闻其药气,一闻其气,虫即潜伏矣;俟药熟,以鸡蛋与儿食,即服药,半日不可 饮食,俟虫下后,方饮食之。服药后,儿似困顿,万万放心。虫下后精神如旧,仍当急为健脾,庶虫不复生,永 无患矣。
<目录>卷四<篇名>诸汗证治属性:经曰∶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又曰∶阳加于阴谓之汗。又曰∶心为汗。夫心之所藏,在内者为血,在外 者为汗。盖汗乃心之液,而自汗之证,未有不由心肾两虚而得之者。然阴虚阳必凑之,故发热而自汗,阳虚阴必凑 之,故发厥而自汗。是皆阴阳偏胜所致也。
小儿脏腑娇嫩,肤腠未密,或重衣浓被,致五内生热,热搏于心,故心液不能自藏而额汗出也。额为心之位,
宜收敛心气,团参汤。
大病后气血两虚,津液自汗,或潮热,或寒热,发过之后身凉。自汗日久,令人黄瘦,失治则变蒸疳,宜黄 固真汤。
睡中汗出,醒来则止。此心虚盗汗,宜敛心气、养心血,用团参汤。
睡中遍身有汗,觉来久不干者,此食积盗汗,脾冷所致。益黄散。
脾虚泄泻,自汗后而遍身冷,有时遇泻则无汗,不泻则有汗。此为大虚之候,急当补脾,理中汤;待泻止,
黄固真汤 凡自汗上至胸,下至脐,此胃虚也。当补胃,四君子汤加黄 。
肺虚自汗,面白唇白,六脉无力。盖因久嗽脾虚,故令自汗。四君子汤加麦冬、五味。
伤风自汗,宜实表,桂枝汤;伤寒汗出,自头至颈而止者,欲发黄也,茵陈汤。如有实热在内,烦躁汗出不 止者,胃实也,宜集成沆瀣丹微下之。
诸汗服药久不止者,用五倍子一个研细末,醋和作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