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舌生疮,腮颊红赤,脉洪数有力,法宜清热通利。时时热者,凉膈散主之;午后 潮热者,大柴胡汤主之。
\x凉膈散\x(方见急惊风)
\x大柴胡汤\x(方见伤寒)
<目录>卷六\积滞门<篇名>积滞总括属性:小儿养生食与乳,撙节失宜积滞成,停乳伤食宜分晰,因证调治保安宁。
【注】夫乳与食,小儿资以养生者也。胃主纳受,脾主运化,乳贵有时,食贵有节,可 免积滞之患。若父母过爱,乳食无度,则宿滞不消而病成矣。医者当别其停乳、伤食之 异,临证斟酌而施治焉。
<目录>卷六\积滞门<篇名>乳滞属性:婴儿乳滞睡不安,多啼口热吐惊烦,肚胀腹热便酸臭,慎攻宜用消乳丸。
【注】乳滞之儿,其候睡卧不宁,不时啼叫,口中气热,频吐乳片,肚胀腹热,大便 酸臭也。但脏腑娇嫩,不可过攻。惟宜调和脾胃为上,以消乳丸消导之。
\x消乳丸\x(方见伤乳吐)
<目录>卷六\积滞门<篇名>食滞属性:小儿食滞任意餐,头温腹热便脓酸,嗳气恶食烦作渴,大安承气审宜先。
【注】小儿恣意肥甘生冷,不能运化,则肠胃积滞矣。其证头温,腹热,大便酸臭,暖 气,恶食,烦不安眠,口干作渴。滞轻者,宜木香大安丸消导之;滞重便秘者,宜小承气汤攻下之。
\x木香大安丸\x 木香 黄连 陈皮 白术(土炒) 枳实(麸炒) 山楂肉(各三钱) 连翘(去心,二钱) 神 曲(炒) 麦芽(炒,各三钱) 砂仁 莱菔子(焙,各二钱)
上为细末,神曲糊为丸,每服一钱,陈仓米汤下。
\x小承气汤\x(方见食痛)
<目录>卷六\癖疾门<篇名>癖疾总括属性:癖疾过食肠胃满,浊液外溢被寒凝,潮热饮冷肌削瘦,腹满硬块面青黄。
【注】癖疾一证,皆因饮食过节,肠胃填满,浊汁外溢,复感寒气凝结而成。每生于 左胁之下,始如鸡卵,坚硬成块,渐如覆盆之形,越脐则难治矣。其候身体潮热,喜饮 凉水,肌肤削瘦,面色青黄也,治者宜详察之。
<目录>卷六\癖疾门<篇名>癖疾属性:癖疾潮热渴饮冷,肚大青筋坚硬疼,内服消癖木香效,外贴红花膏最灵。
【注】癖疾之始作也,午后潮热,口渴饮冷,肚大青筋,渐至坚硬成块,不时作痛。内 以《千金》消癖丸治之,外贴红花膏。内外兼治,其癖自消。若无热渴者,先以木香丸 治之,外亦以红花膏贴之。
\x千金消癖丸\x 芦荟 阿魏(另为糊) 青黛 木香 浓朴(姜炒) 槟榔 陈皮 甘草(生,各一钱) 使君 子(去壳) 胡黄连 山楂肉 香附(醋炒) 三棱(醋炒) 莪术(醋炒,各二钱) 水红花子 神曲(炒) 麦 芽(炒,各四钱)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各三钱)
上为细末,将阿魏一钱,白水和面,打糊为丸,绿豆大,米饮下,量儿大小服之。
\x木香丸\x 木香 蓬莪术 缩砂仁 青皮 朱砂(研细各二钱)
共为细末和匀,飞白面糊和丸,麻子大,每服二、三丸,乳伤乳饮下,食伤以所伤物熬汤下。
\x红花膏\x 没药(五钱) 血竭 麝香 阿魏(各三钱) 当归 赤芍(各一线) 水红花料(一捆煎汁去渣熬 膏一碗)。
共为细末,入膏内搅匀,以青布摊贴患处。
<目录>卷六\汗证门<篇名>汗证总括属性:自汗属阳有虚实,或因胃热或表虚,睡中盗汗为阴弱,心虚血热随证医。
【注】汗乃人之津液,存于阳者为津,存于阴者为液,发泄于外者为汗。若汗无故而 出者,乃因阴阳偏胜也。如小儿无因而汗自出者,谓之自汗。自汗属阳,有虚实之别。虚 者汗出翕翕,发热恶寒,乃表虚也;汗出蒸蒸,发热不恶寒,乃里热也,表虚者,法当 固表;里实者,法当攻热。又有睡则汗出,觉则汗止,谓之盗汗。盗汗主阴虚,然当分心 虚不固,心火伤阴也。心虚当补心,心热当凉血。治者宜详辨之,庶无差谬。
<目录>卷六\汗证门<篇名>自汗属性:表虚自汗玉屏风,甚者桂枝加附从,里实自汗用白虎,便秘调胃承气攻。
【注】表虚 自汗,玉屏风散主之。若恶寒冷,阳气虚也,桂枝汤加附子固之。阳 明里实,蒸蒸自汗,用白虎汤清之。便秘者,以调胃承气汤攻之。
\x玉屏风散\x 黄 (蜜炙) 防风 白术(土炒)
水煎服。
【方歌】表气虚弱时自汗,玉屏风治颇相宜,黄 防风炒白术,水煎温服不拘时。
\x桂枝加附子汤\x 白芍药 桂枝 甘草(炙) 附子(制)
引用姜枣,水煎服。
【方歌】表气虚弱甚,桂枝汤最良,芍药桂枝草,加附病渐康。
\x白虎汤\x \x调胃承气汤\x <目录>卷六\汗证门<篇名>盗汗属性:心虚盗汗睡多惊,酸枣仁汤服即宁,心火伤阴必烦热,当归六黄汤奏功。
【注】盗汗有二,虚实两分。心虚者,阴气不敛也,睡则多惊,以酸枣仁汤主之;心 热者,火伤于阴也,身多烦热,以当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