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乳上吮下。
\x撮风散\x 赤脚蜈蚣一条(去口,炙黄色) 朱砂 僵蚕 蝎尾(各一钱) 麝香少许 为末,竹沥调下一匙,
凡脐风、撮口、噤口俱治。
\x紫霜丸\x 代赭石 赤石脂 巴霜 杏仁 \x消乳丸\x 砂仁 陈皮 三棱 莪术 神曲 麦芽 香附 <目录>下卷\小儿初生诸症<篇名>附∶小儿五软属性:软者,胎气不固,精髓不充,为六淫所袭也。头顶软者,肾虚所致也。或因吐泻,脾弱而得,脾胃为主,六君子加 肉桂、炮姜。风邪侵入,祛风为主。
手软者,两手筋缩不能屈伸,薏苡仁、当归、秦艽、枣仁、防风、羌活、荆芥为末,芡实汤下。
脚软者,骨髓不满,气血不足,筋弱不能束骨而行也,宜地黄丸加牛膝、虎骨、鹿茸、五加皮为主。
身软者,肉少皮宽,饮食不为肌肤,补脾主之。
口软者,心神不足,故不能言语也,人参、石菖蒲、麦冬、远志、川芎、当归各二钱,乳香、朱砂各一钱,蜜丸。
又有禀气不足而蕊不生者,宜补肾丸或十全大补汤加知母、黄柏主之。
〔附方〕 \x六君子汤\x 见疟疾症内。
\x补肾地黄丸\x 见五淋症内。
\x十全大补汤\x 当归 川芎 生地 白芍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黄 肉桂 \x肥儿丸\x 苍术(一两,米泔浸炒) 浓朴(一两,姜汁炒) 山楂肉(一两) 黄连(一两,姜汁炒) 陈皮 (一两,去白) 甘草(五钱,炙) 神曲(一两炒) 麦芽(一两) 白术(八钱,炒) 山药(一两) 半夏(一 两,制) 木香(六钱) 砂仁(六钱,炒) 莲肉(二两,去心) 胡黄连(五钱) 银柴胡(五钱) 白茯苓(一 两) 使君子肉(一两) 上为末,蜜丸如绿豆大,陈皮汤服。
\x四味丸\x 白术 茯苓 胡黄连 芦荟 <目录>下卷<篇名>脉法属性:钱仲阳曰∶小儿之脉气不和则弦急,伤食则沉缓,虚惊则促急,风则浮,冷则沉细,脉乱则不治。
《水镜诀》云∶阴阳运合,男女成形,已分九窃四肢,乃生五脏六腑,部分既别,逆顺难明,若凭寸口之浮沉,必 乃横亡于孩子。须明虎口,别看三关,审详用药,始无差误。未至三岁看虎口,食指第一节名风关,脉见初病易治;第 二节名气关,脉见病深难治;第三节名命关,脉见死不治。三关青是四足惊,赤是水惊,黑是人惊,紫色泻痢,黄色雷 惊,三关通度是极惊之症,必死。或青或红,有纹口线一直者,是乳食伤脾,必发惊热。左右一样者,是惊与积发。齐 有三条,或散是肺生风痰,或者 声,有赤是伤寒及嗽,如红火是泻,红黑相兼主下痢,黑青多白痢赤痢,红色紫色 相 兼加口渴,虎口脉纹乱,主胃气不和。青是惊与积,青黑发慢惊,脉入掌乃内钓,指纹曲里风盛,弯外食积。此论三岁 以上之法,若三岁以下更用一指按高骨,乃分三关,定其息数呼吸,七八至为平脉,九至不安,十至危。因浮主风,沉 迟主虚寒,实主有热,紧主癫痫,洪主热盛,沉缓主虚泻,微迟有积有虫,迟涩主胃脘不和,沉主乳食难化,沉细主 乳积停滞,紧弦主腹中热痛,牢实主大便闭结。沉而数者骨中有热,弦长是肝肺有风,紧数乃惊风为患,四肢掣颤,浮 洪乃胃口有热,沉紧主腹痛有寒,虚涩者有气,又主慢惊,芤主大便利血。四岁以下用一指滚转,寻三部以关为准,七 八岁移指少许,九岁次第根据三关部位寻取,十一十二岁亦同,十四十五岁根据大方脉部位诊视。凡看脉先定浮沉迟数、阴 阳冷热。沉(里)迟(寒)为阴,浮(表)数(热)为阳,更兼看部位。青主惊风,白主虚泻,赤主痰热,黑色病深,
黄主脾疳,以此相参察疗治,庶无误也!(批,以下形脉不可专执,以此投剂,然亦不可不知,故附诸名。以下俱参辨 脉形治也。)
流珠形(批∶流珠形只一点红色,在食指风关之侧)∶主饮食所伤,内热欲吐,或肠鸣自利,烦躁啼哭,用助胃膏 消饮食、分阴阳,若消食而病仍作,用香砂助胃膏以补其脾胃。
环珠形(批∶环珠形比流珠形大)∶主脾虚停食,胸膈胀满,烦渴发热。用五味异功散加山楂、枳实健脾消食,后 用六君子汤调养中气。
长珠形(批∶长珠形圆长,以上非谓圈子,总皆红脉贯气如此)∶主脾伤,饮食积滞,肚腹作痛,寒热不食,先用 大安丸消其积滞,次用异功散健其脾气。
来蛇形(批∶来蛇形即是长珠形散,一头大、一头尖)∶主脾胃,脾湿热中脘不利,干呕不食,此疳邪内作,先用 四味肥儿丸,治疳后用四君子汤补脾。
去蛇形(批∶去蛇亦如此,分上下朝,故曰来蛇去蛇)∶主脾虚食积吐泻,烦渴气短,喘急不食,困倦,先用六君 子汤加枳实健脾消积,次以七味白术散调补胃气。
弓反里形(批∶角弓反张向里为顺,向外为逆)∶主感冒寒邪,哽气出气,惊悸困倦,四肢梢冷,小便赤色,咳嗽 吐涎,先用惺惺散助胃气、祛外邪,后以五味异功散加茯神、当归养心血、助胃气。若外邪既解,而惊悸指冷,脾气受 损也,宜用七味白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