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30-幼科指南-第9页

。盖既不吐 泻,则邪无去路,故症不轻也。
\x湿霍乱\x 如暑饮合邪,其证吐泻不已,肚腹频痛,口渴引饮,胸膈闷膨。饮盛者,主以二香饮治之;暑盛者,以辰砂益元散 治之,则暑饮之邪清,而霍乱之证愈,其功最灵也。
\x干霍乱\x 如欲吐不吐,欲泻不泻,乃寒暑凝结,腹中绞痛,不能堪当,俗名绞肠痧病也。治者当分寒暑,如烦渴大饮者为热,
以桂苓甘露饮主之;若四肢厥逆,口不渴,理中汤煎服。
<目录><篇名>痢疾门属性:\x总括\x 痢疾之证,多因外受暑湿,内伤生冷而成。伤于气者,色多白,以肺与大肠相表里也。伤于血者,色多红,以心与 小肠相表里也。其证后重下坠,里急而腹窘痛。又有寒痢、热痢、时痢、噤口痢之名,医者辨之。
\x寒痢\x 寒冷伤胃,久痢不已,或脏气本虚,复为风寒所乘,伤于肠胃,故痢时肠鸣切痛,实难堪当,面唇青白,口呈渴而 喜饮热,此里寒虚之证也。初宜理中汤,久则真人养脏汤主之,其效通仙也。
\x热痢\x 热痢者,皆因湿热结于肠胃,致腹窘痛,下痢无度,尿短色红,舌赤唇焦,喜饮冷水,此里热之证也。重则当归芍 药汤主之,轻则白头翁汤主之,或香连丸治之亦灵。
\x时痢\x 时痢者,乃痢疾时复感时气也。身体发热无汗,遍身疼痛,热为邪束,因作呕逆。须以仓凛汤散之,而痢自止,有 奇功也。
\x噤口痢\x 如火毒冲冒而成噤口,其证脉大身热,不能饮食,舌赤唇红,惟喜饮冷,急宜参连开噤散救之,其功奇矣。
<目录><篇名>疟疾门属性:\x总括\x 疟疾者,多因夏伤于暑,其气含入于荣内,至秋复感寒风,则荣卫合邪,而病始成。发时阴阳相并,故或寒或热也。
乃有每日作者,因初病邪气尚浅,伏藏于荣,随经络而行故也。其间日作者,因邪已深入脊膂间,伏藏于冲脉故也。其 昼发者,因邪在三阳之浅;夜发者因邪在三阴之深。疟将退者,亦由夜而昼,由间日而至每日。此去阴就阳,由深而浅,
病将已矣。治者,须详细分明别之也。
\x寒疟风疟\x 凡疟疾,先伤于寒,后伤于风,故先寒后热,身体无汗,此为寒疟,不须细详。如先伤于风,后伤于寒,故先热后 寒,身体有汗,此为风疟,亦已详明。如寒疟,以麻黄羌活汤之剂为主;如风疟,惟桂枝羌活汤斟酌用之。
\x食疟\x 食疟者,因小儿饮食无节,复感风暑之气,以致寒热交作,胸腹胀满,面黄恶食,痞闷不通也。但食有轻重,轻者 须用柴平汤之剂主之;如重而便 者,用加味大柴胡汤攻之,则积滞清,而疟渐退矣。
\x疟痰疟饮\x 小儿素有痰饮,复因外邪凝结脾胃,故多呕逆,面黄目肿,胸膈膨胀也。若疟疾已经汗下之后,表里无证,宜用清 脾饮以和之。如痰盛者,用清脾饮加橘红倍半夏;饮盛者,加苍术倍茯苓;若气已虚弱,加人参以扶其正。
<目录><篇名>咳嗽门属性:\x总括\x 《病机式要》云∶肺病则咳嗽,谓有痰有声,因肺气受伤,动乎脾湿而然也。若只有声而无痰,是咳之名,肺气伤 而不清也。有痰而无声,谓之嗽,脾湿动而为痰也。二者虽俱属肺之为病。然又有肺寒肺热之分,食积风寒之别,医者 宜详辨之。
\x肺寒咳嗽\x 寒嗽者,因平素肺虚喜饮生冷,以致寒邪伤肺,发为咳嗽。其证面色 白,痰多鼻涕清稀。初宜圣惠橘皮散为主之 药;若日久而嗽不愈者,须用补肺阿胶散治之,则顺气化痰而嗽宁矣。
\x肺热咳嗽\x 火嗽一证,乃火热熏扰肺金,遂致频频咳嗽,面赤,咽喉干燥,痰黄气秽,多带稠粘也。便软者加味泻白散主 之,便硬,加味凉膈散煎服,则热退气清,而嗽自止矣。
\x食积咳嗽\x 食积者,因小儿食积生痰,热气熏蒸,肺气气促痰壅,咳嗽频频也。如便溏者,以曲麦二陈汤治之。便燥者,以苏 亭滚痰丸攻下之。
\x风寒咳嗽\x 小儿脱衣,偶为风寒所乘,肺先受邪,使气上逆,冲塞咽喉,发为咳嗽。如常嚏喷流涕,鼻塞声重,多唾痰涎,先 宣疏解风邪,以参苏饮主之,后清其痰嗽,用金沸汤主之。若寒邪壅当散其寒,以加味华盖散治之,则风邪解,而气道 通,气道通而咳嗽痊矣。
<目录><篇名>喘证门属性:\x总括\x 喘证者,则呼吸气出急促,外候抬肩欠肚也;哮则喉中有声音也。然致病之原不一,如实热者,则有气粗胸满,痰 稠便 而喘,如虚寒者,则有气乏息微,不能续息而喘。其中有风寒壅闭而喘,又有痰饮壅逆而喘,更有马脾风一证,
最为急候,医者须分别详明而治之。
\x火热喘急\x 火邪刑金作喘者,多口干舌燥,作渴,面赤唇红也。因于肺热者,以凉膈散主之。因于胃热者,以白虎汤清之。心 火刑金者,宜用导赤散主之。肾虚火来烁金者,宜用知柏地黄汤治之最灵也。
\x肺虚作喘\x 虚喘之证,气乏声音短涩,以洁古黄 汤治之最捷。若虚而夹痰喘促者,百合固金汤治之。若虚而夹热者,以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