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亦有数条简明的现象,可以供给审察,以补助临病之治疗。如面色萎白,
枯瘦无润泽,更乏血色素,大便色青暗,或溏泻淡白,气味腥臭朽腐,肚腹虚 胀,时时肠鸣,眼白球色显豆青,或目瞳无神,呕吐乳食,完整不化,下利清水,足胫不温,指冷过掌,睡眠 露睛,凉汗时时自出,凡现此等病象,皆是虚寒之症,治疗大忌寒凉性之药品。是应用温补剂,解凝寒而回阳 气,扶脾温肾,以救气血之虚脱。气血能致不亏弱,斯天然的抗拒力量,始可战胜病之实邪。若只见外部呈现 的假热象,以为身体不甚虚弱,无防用凉解之药以施治,以为病去后,再用补气养血之药以善其后。不知以寒 药治寒症,病先不能解,其虚亏的气血,又何以致其补养耶?况症既寒,药性亦寒,阴虚凝结,胶固不能解,
其不脾胃先败,肾气随绝,以至于寒极而虚脱也几希。此是小儿寒热虚实的大略辨症法。尚有小儿的普遍最易 得之病,如伤食停乳,及外感风邪等症象,亦须细细辨明延医之,此等症象虽细微,然身热不退,日久伤阴,
表邪失治,能转向里攻,大症之来临,恐自兹为始也。为儿科医者,焉可忽之。若小儿无外感,只是停饮伤食,
其病象病能均甚简单,不过身热吐乳,睡眠不安,多啼烦躁等现象,无须用药医治。只是少与乳食,谨慎风寒,
俾其稚小的胃脾,能复其天然的弛张力,即自能消化食饮而愈也。或小儿已感外邪,头晕或头痛(其象儿头面 爱靠乳母怀中,或头时俯而眼枯涩等象),身壮热而毛孔拘紧,不时喷嚏,鼻流清涕,眼挂黄糊。此时之病形 病能,看似稍重,而胃中清净,不停食饮,不外邪不能乘胃满气滞而鼓荡之,以张大其病能。惟用清热解肌法 治之,皮肤舒解,外邪自散也。若小儿已伤食停饮,胃气之运化不灵,此时本有成病的可能,而会逢其适,又 感受外邪,其病形病能,均极紧张,而治疗之法,亦费手续。其症象为头晕重痛,身体壮热,四肢倦怠,吐乳 呕酸,烦躁不眠,出入息粗。凡此等现象,是内伤外感,里外兼病也。临床延医时,不可用攻下消导等药品,
防其外 邪随之内陷,热邪转向内而抗进,神经必其炙,发现紧张、痉挛、抽搐等危急之象,均行呈现。虽有高明医者,
不易措手矣。或知用攻下药,清理肠胃之遗害,而不敢用。专用消滞散风等药,以谋治疗,似稍近理,而亦非 是。愚意只清热解肌等药即可,肌解风散,胃虽满滞,无可假借之势,焉能酿成不易延医的病能。连带之症,
自能平复于无形。况消滞药用在风药之间,风邪即随胃气而上泛。肺位于上,首当其冲,气管及支气管,必因 风邪蕴结,发炎而作肿胀。其现于外的病型,为喉头气紧,气管做痒,气逆呛嗽,痰涎壅盛等象,一齐均至。
斯时又须兼治肺症,开肺驱邪,降痰平嗽,多一番手续也。不知专用清解法,使其外来之风邪,由表而解,体温 即平和。再用消滞药,去胃满以善其后。此为治法之最稳妥者也。不过小儿病痊后,仍应少与乳食,以防因新 停滞,运化迟顿,阻其天然生长之机能。日久发焦体瘦,渐渐为疳积也。盖其积滞初去,已受伤的胃脾,尚 未能撤消,病体初愈,正气犹待培养。是以为人之父母者,更须谨慎将护于小儿病体新痊之后也。
<目录><篇名>婴儿之天然蒸变论属性:婴儿降生后,普通结壮者,一月中间,大抵身体安和,少啼多睡,乳量必逐日加多,酣眠的时间亦必加长。
此等婴儿身体健全,五脏六腑自然茁实无病,是无须详细论其蒸变也。然婴儿实有此天然的蒸变发现,非为病 症,更不用延医,随其天然的演进可也。而为儿科医者,不能不研求蒸变之生理,以顺婴儿生长之机。不然既为 儿科医者,不知蒸变所以然之生理为何,亦大可令人齿冷也。故吾诸同学,明了婴儿的蒸变,为生理之一种 变态,不是病症的呈现即可,无须深切研究之也。凡婴儿弥月后,有时无故而发热,而其他各处肢体头面,确 无连带表现的病象呈露。
此等的热型,即所谓蒸变者是也。凡为人之父母者,应明了蒸变之生理,是婴儿变态的生长,天然不可避免,
更不必着急。其热忽然而来,仍倏然而去,于婴儿身体不但无害,而反有益。万不可惊慌无主,用医药以求治 疗。恐无恙健全之婴儿,反因医药之克伐,致成真病也。至于蒸变的生理现象若何,今简单书之于下。是婴 儿出世后三十二日,必发一蒸,后即随之一变,变者变坚实五脏,蒸者蒸养足六腑,均为长气血而生精神,
发身体而益智能也。盖婴儿之在胎元中,先生全身骨胳,继生全体气血。其五脏六腑,在体内虽各成雏形,
而未能健实。自蒸变之后,即长全身体之经脉,成五脏六腑之神经智能也。蒸者发热也,变者转易也,自内五 脏六腑而外达躯壳,自下腿足而上至头脑,是阴生于下,阳结于上也。故一发天然之蒸热,而变易旧有的状态 也。所以至三十二日,必发一蒸,随之一变。一次蒸过后,体格性情即与前日有异。至二次蒸变,须到六十 四日。二次蒸变过后,全体的骨胳渐成结壮,不同于昔日,而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