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39-幼科类萃-第17页

木香 藿香 甘葛 甘草 上水一钟煎服 <目录>卷之六·诸热门\热证诸方<篇名>客热之剂属性:\x导赤散 泻心汤\x(二方见前心热方内)
<目录>卷之六·诸热门\热证诸方<篇名>癖热之剂属性:\x白术散\x(方见前)
\x珍珠丸 褐丸子\x <目录>卷之六·诸热门\热证诸方<篇名>寒热之剂属性:\x小柴胡汤\x 人参 半夏 柴胡 甘草 黄芩 上水一钟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x白虎汤\x 石膏 粳米 知母 上水一钟煎服 <目录>卷之六·诸热门\热证诸方<篇名>血热之剂属性:\x六合汤\x 治小儿血热每日巳午间发热遇夜则凉 当归 大黄 川芎 熟地黄 上为末三岁一钱水半盏煎至三分无时服 \x猪胆丸\x 治小儿每日半 后发热夜则身凉此血热也 胡黄连(二钱半) 宣黄连 赤芍药(各半两)
上为末猪胆汁和成剂入在胆中悬用浆水煮熟取出饭为丸如豆大三岁三十丸米汤送下日三 <目录>卷之六·诸热门\热证诸方<篇名>疹热之剂属性:\x升麻葛根汤\x 治小儿疮疹发热 升麻 葛根 芍药 甘草 上水一钟姜三片煎服 \x参苏饮\x 治小儿疮疹发热 人参 半夏 茯苓 甘草 桔梗 枳壳 甘葛 前胡 木香 紫苏 陈皮 上水一钟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目录>卷之七·疟疾门<篇名>脉法属性:要略云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下之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汗浮大者 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 脉经云疟脉自弦微则为虚代散则死 <目录>卷之七·疟疾门<篇名>疟论属性:内经曰夏伤于暑秋必 疟盖伤之浅者近而暴伤之重者远而为 者久疟也是知夏伤暑气 闭而 不能发泄于外邪气内行至秋而为疟也良由乳母抱持解脱不避风寒又因触冒暑湿致令邪气客于 皮肤痰饮积于脏腑阴阳偏胜邪正相攻而作往来寒热也若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先寒而后热者阳不 足也先热而后寒者阴不足也寒多而热少者阴胜阳也热多而寒少者阳胜阴也寒热相半阴阳交攻 也寒热相间阴阳乍离也大抵小儿皆自饮食上得之者为多须用先与消导然后随其得病所由而调 理之斯为良法 <目录>卷之七·疟疾门<篇名>治疟大法属性:明医杂着云疟是风暑之邪有一日一发有二日一发有三日一发有间一日连二日发有日与夜 各发有汗有无汗有上半日发或下半日发有发于夜者治法邪从外入宜散发之然以扶胃气为本 又须分别阳分阴分而用药邪疟及暂发者可散可截虚疟及久者宜补气血若过服截药致伤脾胃则 必延绵不休凡热多寒少无汗者桂枝麻黄各半汤有汗多者柴胡桂枝汤汗多而渴者白虎加桂汤小 便赤热多寒少者小柴胡汤寒多热少者清脾汤养胃汤久未止者鬼哭散止之热多汗出为泻腹痛者 大柴胡下之久疟不愈肠下结块者木香丸鳖甲饮子调之甚则以神 丸消之烦渴者五苓散有小儿 疟疾用药退热太早变作浮肿外肾肿大或食伤于脾胃浮者脾之外应也宜大腹皮汤草果饮之类 治之 <目录>卷之七·疟疾门<篇名>疟疾灸法属性:小儿疟疾灸大椎百会各随年壮然百会在发际上五寸 小儿久疟不愈灸足大指次指外间陷中各一壮名内庭穴也 <目录>卷之七·疟疾门<篇名>疟疾诸方属性:\x桂枝麻黄各半汤\x 麻黄 甘草 官桂 芍药 上水一盏煎服 \x柴胡桂枝汤\x 柴胡 官桂 黄芩 半夏 甘草 人参 上水一盏姜三片煎服 \x白虎加桂汤\x 治小儿疟疾发渴 石膏 知母 甘草 桂枝 上水一盏粳米一撮煎服 \x小柴胡汤\x 治小儿疟疾寒热往来 人参 半夏 柴胡 黄芩 甘草 上锉散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x清脾汤\x 治小儿疟疾作浮肿兼有寒热不退饮食不进 白术 茯苓 浓朴 青皮 陈皮 半夏 大腹皮 槟榔 三棱 蓬术 木通 甘草 上锉散水一盏每服三钱姜煎 \x养胃汤\x 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温中快膈能辟山岚瘴气寒疟脾胃虚寒呕逆恶心并宜服之 苍术 浓朴 半夏 藿香 草果 人参 茯苓 甘草 陈皮 上锉散每服三钱枣子一枚乌梅一个煎食前热服鬼哭散 止疟疾久不愈 常山 大腹皮 白茯苓 鳖甲(醋炙)
上锉散每服二钱桃柳枝各七寸同煎临发时服略吐出涎此方只用常山茯苓甘草煎服亦效 \x大柴胡汤\x 柴胡 黄芩 甘草 半夏 枳实 芍药 上锉散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x鳖甲饮子\x 治疟久不愈腹中结为 瘕名曰疟母 鳖甲(醋炙) 白术 黄芩 草果 槟榔 芎 橘红 甘草 浓朴 白芍药(等分)
上 咀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x大腹皮汤\x 治小儿疟疾用药太早退热变作浮肿外肾肿大饮食不进宜服之 大腹皮 槟榔 三棱 蓬术(各一钱) 枳壳 苍术(各二两) 甘草(三钱)
上锉散每服三钱生姜皮萝卜子椒目同煎 \x草果散\x 治小儿疟疾寒多热少或遍身浮肿 浓朴 青皮 草果 藿香 半夏 甘草 丁香 神曲 良姜 上锉散每服三钱姜枣煎服 \x四兽饮\x 治五脏气虚喜怒不节劳逸兼并致阴阳相胜结聚痰饮与卫气相搏发为疟疾兼治瘅 疟神效 半夏(泡) 人参 白术 茯苓 草果 陈皮(各一两半) 甘草(二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