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40-幼科证治准绳-第133页

也。病热而药性微寒,冷热相攻,则芍药治时行寒热,又活血痹,使疮痘易出 也,又利小便,疮疹有大热者,则利小便也。次有甘草调和之,况《新书》言,
疮疹渴燥甚者,亦用炙草散主之。四者解毒治热,调荣卫,为治疮疹之要药也。
为其疑二之间,非疮疹伏热而发热者,有伤寒、伤风、伤食、惊证兼患疮疹,而 禀气怯者皆发虚热,而非实热,若服之,是疮疹者则毒减而愈,他证者反以为害,
不能尽述其由,但有壮热而面青目白,睛不黄赤,大便不秘,小便清者,皆不可 服,里无蕴热故也。此药治未发疮疹之前,疮疹已愈之后,服之消毒故也,非正 出时服。
升麻 葛根 芍药 甘草(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同煎至半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亦可为细 末,汤调服。身心烦热即温服,寒多即热服。
海藏云∶升麻葛根汤,太阳阳明之药。陈文中云∶身热腹痛者、身热泄泻者、
身热惊悸者、身热汗出者、身热足冷者,俱不宜服升麻葛根汤。张巽之云∶凡 痘见 点,忌葛根汤,恐发得表虚也。万氏曰∶古人谓但见红点,便不可服升 麻葛根汤,恐发得表虚也。此盖为痘疏毒少者言,后人不达立言之旨,遽谓凡出 痘子才见红点,真不可服,殊不知升麻葛根汤四味,乃发表解毒、疏通血气、升 降阴阳之剂,痘出太密,正宜常服以解之,令陷者升之,燥者润之,郁者疏之,
过者平之,阴精不衰,而阳毒不亢也。苟谓痘疏毒少者,虽他药不可服,况葛根 汤乎。
古人治痘,以葛根汤为主,后世好奇,多立方法,法愈多而治愈难矣,苟能变 通,自发热以至收靥,葛根汤皆可增损用之,不特发表解肌而已,今以葛根汤为 主治,随证立增损法于后。
初发热解表,加柴胡、羌活、白芷、桔梗、防风。口干渴,内热也,加葛粉、
天花粉、麦门冬。自利,加条实黄芩生用。呕吐,加半夏、生姜。腹中痛,
加木香、青皮、枳壳、山楂肉。腰疼,加独活、北细辛。头疼,加羌活、
本、蔓荆子。惊搐,加木通、生地黄、灯心。小便少,加木通、车前子、瞿 麦。大便秘,加大黄。衄血,加山栀仁、玄参、生地黄。
发热三四日,热不减,加解毒药大力子、连翘、紫草、桔梗。疮不出,加防 风、蝉蜕、荆芥穗、红花子。眼痛,加密蒙花、柴胡、龙胆草。
疮出太稠密,加人参、当归、木香、紫草、大力子、防风、桔梗。咽痛,加 桔梗、连翘。疮干或带紫,或色大赤者,血热也,加当归稍、生地黄、红花、
地骨皮、牡丹皮。疮灰白色平陷者,气虚也,加人参、黄 、防风、木香、官 桂。手足疮不起,脾胃不足也,加防风、官桂、人参、黄 。
疮密起发不透,又渴者,此津液不足,加人参、麦门冬、天花粉。泄泻者,
里虚也,加人参、白术、诃子、白茯苓。疮不着痂者,湿热也,加黄 、防风、
官桂、白术。(李氏,加紫苏五分,笋尖、山楂、牛蒡子各一钱,冬月加制过麻黄一钱。)
\x惺惺散\x 治数证,皆为纯阳人所用,古人处为小儿药,非乃里寒者可服,且以药对 其证用之意,大抵浑身壮热,必由风热疮疹,伤寒时气,且先与之也,其头痛目 涩鼻流清涕者,用细辛。喘粗者,用桔梗、人参。多睡者,用茯苓。恐伤寒时气乘 里弱者,用白术也。治风热疮疹,栝蒌根也。栝蒌,味苦寒,治身热,烦满大热,
除肠胃中痼热,八疸面黄,燥渴,通月水,止小便利,热而胸痹不下乳,阳 证伤寒,治痈下乳,皆攻其热也,故非里寒者可用。其里寒者,由身有大壮热,
不渴而大便反利,小便不赤,面青目白,睛不黄赤,皆里寒证也,其中虽有白术 以温,终作为虚热者用。人之脏腑寒,则寒药先效,热药未必能制之,脏腑热,
则热药先效,寒未能制之,此势之自然也,岂得不辨表里冷热而用药也。《和剂 方》小儿伤寒壮热,当先服此,大效。次服羌活散。如壮热未退,切不可与通利 大便及凉药,恐是疮疹,服药则误矣。
苦桔梗 细辛(去叶) 人参 甘草(炒) 白茯苓(去皮) 栝蒌根 白术(各一两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薄荷二叶,同煎至三分,去滓,温服。要和 气,入姜煎,不拘时候。身虽壮热,大便自利者不可服。
海藏云∶惺惺散治风热,咽不利,脾不和,少阳渴,小便不利也。
\x荆芥散\x 治麻痘子兼瘙痒,或瘾疹,大便自过。
上,用荆芥少许,烂研,以新井水将布帛滤过,入一滴许麻油,打匀,令 饮之,便不乱闷。麻痘已出,用黄蜡煎青胶水饮,即安(青胶水乃牛皮胶也。)荆芥治血风,
麻子是疹子,常言风瘙瘾疹,则皆出皮肤,其毒轻而浮,又以麻油打匀,此滑窍 之理,又以黄蜡煎青胶水服则安,此滋血行荣卫,荣卫既顺,麻疹出矣。《指迷 方》荆芥汤,乃消毒饮加薄荷煎服之。
\x羌活散\x 解热散毒,治风壅、欲作疮痘者。
羌活 独活 川芎 桔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