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40-幼科证治准绳-第274页

三丸,米饮下,日二服。久患,七服效。
\x木香丸\x 治疳痢。
黄连(净三钱) 木香 紫浓朴(姜制) 夜明砂(隔纸炒。各二钱) 诃子肉(炒,一钱)
上为末,饭丸麻子大。干艾、生姜煎汤,食前下。
<目录>集之八·脾脏部(下)\疳<篇名>疳痢腹痛属性:\x白术散\x 治小儿疳痢,腹胀 痛,日夜三二十行。
白术(一两,微炒) 当归 地榆(并锉,微炒) 木香 赤芍药 甘草(炙,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
\x胡黄连丸\x 治小儿疳痢,腹痛不止。
胡黄连(半两) 没药 木香(各二钱半)
上件药捣,罗为末,糯米饭和丸,如绿豆大。每服粥饮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
<目录>集之八·脾脏部(下)\疳<篇名>疳肿胀属性:治小儿五疳八痢,及发焦黄,肚胀,手足瘦细,肚上筋脉起,揩眼,鼻涕垂至口,咬 指甲。或下部生疮,及大小便不通,宜此疗之。
芦荟 夜明砂(炒) 蛇蜕(灰) 黄牛角屑(各一分) 蟾酥(少许)
上为末,更入麝香少许,炼蜜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用米饮下。服药间,
仍用桃柳叶汤浴儿了,将青皂衣盖之,更用药一丸至二丸,安儿脐中,便着醋面 糊,与青皂帛贴之,候虫出为度,如无虫,但汗出为妙。服药三日后,宜减一丸。
治小儿疳气腹肿,有似水气方 肉豆蔻(一个) 木香(炮) 麝香 朱砂(各一分) 胡黄连(半两,煨)
上为末,饭丸麻子大。米饮下三五丸。(庄氏第十八候用此方。)
《吉氏家传》治疳肚如鼓方 密陀僧 风化灰(各一钱) 黄丹(半钱)
上为末,以猪肉炙一片,用药半钱蘸上与吃,如不会吃,乳母嚼与。
〔御苑〕\x匀气散\x 治脾肺气逆,喘咳面浮,胸膈痞闷,小便不利。
桑白皮(二两) 净陈皮(一两半) 桔梗(炒) 甘草(炙) 赤茯苓(各一两) 藿香(半两) 木通(四两)
姜水煎服。
<目录>集之八·脾脏部(下)\疳<篇名>疳后天柱倒属性:详肾部天柱倒条 <目录>集之八·脾脏部(下)\疳<篇名>疳气入阴属性:《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小儿疳气灌入阴,黄亮色。
\x乌金膏\x 通草 黄皮 大黄(各二钱半,烧)
上各烧存性,为末,每用一钱, 猪胆调成膏,于阴上涂。如未退,煎蛇 床子汤洗后,再调涂之。
<目录>集之八·脾脏部(下)
<篇名>虚羸属性:母气不足,则羸瘦肉极。巢氏论小儿羸瘦,不生肌肤,皆为脾胃不和,不能 饮食,故血气衰弱,不能荣于肌肤也。挟热者,即温壮,身热,肌肉微黄。其挟冷 者,实时时下利,唇口青白。小儿经诸大病,或惊痫,或伤寒,或温壮,而服药或 吐利发汗,病瘥之后,气血尚虚,脾胃犹弱,不能传化谷气,以荣身体,故虚羸也。
钱氏,虚羸冷者,木香丸主之,夏月不可服,如有证,则少服之。热者,胡黄连丸 主之,冬月不可服,如有证,则少服之(虚羸与疳,同治也。木香丸、胡黄连丸见疳条。)薛氏云∶ 更当审其形色,察其见证,如面赤多啼,心之虚羸也。面青目札,肝之虚羸也。耳 前后或耳下结核,肝经虚火也。颈间肉里结核,食积虚热也。面黄痞满,脾之虚羸 也。面白气喘,肺之虚羸也。目睛多白,肾之虚羸也。仍审相胜而药之。又,寒热 二证,不可不辨,若腹痛泻利清白,不渴喜热,此属寒证,虽在夏月,宜木香丸。
身热烦躁,泻利焦黄,作渴喜冷,此属热证,虽在冬月,宜胡黄连丸。皆舍时从证 之治法也。钱氏,论用药识证云∶郑人齐郎中者,家好收药散施人,其子忽脏热,
齐自取青金膏,三服并一服而饵之,服毕,至三更泻五行。其子因睡,齐言子睡多 亦惊,又与青金膏一服,又泻二行。加口干而身热,齐言尚有微热未尽,又与青金 膏。其妻曰用药十余行未安,莫生病否?召钱氏,曰已成虚羸,先多煎白术散时时 服之,后用香瓜丸,十三日愈(白术散见渴,木瓜丸见汗。)薛氏治一小儿十三岁,面赤惊 悸发热,形体羸瘦,不时面白,嗳气下气,时常停食,服保和丸及清热等药。余曰 面赤惊悸,心神怯也。面白嗳气,心火虚也。大便下气,脾气虚也。此皆禀心火虚,
不能生脾土之危证,前药在所当禁者。不信,又服枳术丸、镇惊等药,而诸证益 甚,大便频数,小腹重坠脱肛,痰涎饮食日少。余先用六君子汤为主,佐以补心丸,
月余,饮食少进,痰涎少止,又用补中益气汤送四神而愈。毕姻后,病复作坠,时 至仲冬,面白或黧色,手足冷,喜食胡椒姜物,腹中不热,脉浮按之微细,两尺微 甚。乃用八味丸,元气复而形气渐充。年至二十,苦畏风寒,面目赤色,发热吐痰,
唇舌赤裂,食椒、姜之物,唇口即破,痰热愈甚,腹中却不热,诊其脉或如无,或 欲绝。此寒气逼阳于外,内真寒而外假热也。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