癖梗。水谷不行。气脉如捆。三焦热焚。脏腑毒蕴。治之之 法。疏导为稳。至于癃淋。阴茎诸 。肠头痒痛。痈毒高坟。尿血肠红。一切宜审。二便病除。阴阳 分畛。
<目录>卷四\大小二便<篇名>大便不通原由症治属性:王肯堂曰。百问云。小儿大便秘。乃是肺家有热在里。流入大肠。以致秘结不通。乃实热也。
当以四顺清凉饮加柴胡。热甚者。加山栀、黄芩流利之。其表里俱热者。面黄颊赤。唇燥口干。小 便赤涩。大便焦黄。无汗者。先解表。宜柴胡散汗之。解后大便秘。或肚疼者。以清凉饮、大柴胡 汤、承气汤皆可下之。积热者。神芎丸尤妙。
<目录>卷四\大小二便<篇名>小便不通有阴闭阳闭癃闭属性:曾氏曰。小便不通。有阴阳二症。阴闭者。为冷湿乘虚入里。因而不通。以白芍药汤加南木 香。及用炒盐熨脐四围。阳闭者。因暴热所逼。涩而不通。又有癃闭。乃五内气虚。受热壅滞。宣化 不行。非涩非痛。但闭不通。腹胀紧满。宜木通散、玉露饮。
薛己曰。东垣云。小便不利。有在气在血之分。在气分者。病居上焦。必渴。肺中有伏热。水不 能生。绝小便之源也。法当淡渗。能泄肺中之热。而滋水之化源。在血分者。病居下焦而不渴。热 蓄膀胱。是热涩其流。而溺不泄也。须用气味浓。阴中之阴药治之。
<目录>卷四\大小二便<篇名>诸淋皆由肾虚属性:巢元方曰。诸淋症。皆肾虚所致。肾与膀胱为表里。至水下入小肠。通于胞。行于阴。而为溲。
肾气通于阴。下流之道也。淋有五。曰膏淋。小便有肥脂似膏。浮在上。此肾虚不能制其肥液而下 行也。曰冷淋。先战栗而后小便。此亦肾虚而下焦受冷。冷气入胞。与正气交争。故小便涩而战 栗。曰热淋。下焦有热。热气传于肾。流入于胞。其溺黄多而涩。间有鲜血。曰血淋。热之极也。心 主血。外行经络。内行脏腑。热盛则失其常道。心与小肠表里。故下流入胞。为血淋。曰石淋。肾主 水。水结则化为石。肾为热所乘。遇小便则茎中痛。不得流利。痛引小腹。则沙石从小便出。甚至 寒痛。令人昏闷。遍身有汗而后醒也。并以局方五淋散。下龙脑鸡苏丸。自愈。
<目录>卷四\大小二便<篇名>遗尿有寒热异因属性:刘完素曰。遗尿不禁者。为冷。肾主水。膀胱为津液之腑。肾与膀胱俱虚。而冷气乘之。故不 能拘制其水。出而不禁。谓之遗尿。睡中自出者。名尿床。此皆肾与膀胱俱虚。而挟冷所致也。以 鸡肠散主之。亦有热客于肾部。干于足厥阴之经。廷孔郁结极甚。而气血不能宣通。则痿痹而神 无所用。故液渗入膀胱。而旋溺遗失。不能收禁也。
<目录>卷四\大小二便<篇名>尿白属性:薛己曰。小便如泔。或良久变白。亦有脾虚食积。湿热下注者。先用茯苓散五七服。次用四味 肥儿丸。
王肯堂曰。小便初出微赤。良久白浊者。乃热疳之邪也。初出黄白。久白浊者。乃冷疳之候 也。冷者益黄散。热者牛黄丸。冷热兼者芦荟丸。纯下白浊者。浓朴丸。
<目录>卷四\大小二便<篇名>阴肿疝属性:巢元方曰。诸筋会于阴器。邪客于厥阴、少阴之经。与冷气相搏。则阴囊肿痛而引缩。经中虽 分四症。曰肠 、气 、水 、卵 。然小儿患此。若治之不早。则成痼疾。如腰曲腹痛。冷汗自出。
而阴囊二子吊缩入腹。痛止方出。名曰内吊。用匀气散及金铃散。
曾氏曰。有阴茎全缩不见。有阴囊光肿不痛。此因肝肾气虚也。宜金铃散、匀气散。盖筋遇寒 则引缩。遇热则弛张。故三因用法。以宽小肠气疏风为治。然小儿此症。多因坐阴冷之处。及感风 湿而得。用当归散加槟榔、苍术。水姜煎服。有外肾无故而肤囊肿大。不燥不痛。光亮如吹。此 气虚所致。宜三因家韭子丸、匀气散。一症外肾肤囊赤肿通明。及女儿阴户肿胀。乃心热之所 传。皆以木通散、导赤散为治。间有啼叫怒气闭系于下。结聚不散。加以水窦不行。以致阴肿核 肿者。宜桃仁丸。小儿狐疝。气偏有大小。时时上下者。此名偏坠。以蜘蛛十四个炒焦。桂枝五 钱。共为末。每服八分。日再。酒调下。蜜丸亦可。外敷黑散。
<目录>卷四\大小二便<篇名>尿血属性:钱乙曰。溺血者盖心主血。与小肠相合。血之流行。周遍经络。循环脏腑。若热聚膀胱。血渗 入脬。故小便血出也。
薛己曰。热入大肠。则大便下血。热入小肠。则小便出血。小儿多因胎中变热。或乳母六淫七 情。浓味积热。或儿自食甘肥积热。或六淫外侵而成。小便出血者。实热。清心莲子饮。虚热。六味 地黄丸。
<目录>卷四<篇名>脱肛肛痒属性:肺为华盖。表里大肠。大肠有户。肛门是张。肛即肠头。本属五内。其气通流。来往输将。肺如 实热。肠结非常。肺如虚寒。肠出而长。虚寒实热。此其大纲。致脱之故。还宜细详。风木克土。脾 胃是伤。暑湿风热。俱聚其方。清浊既混。洞泄莫当。久则肠虚。传送力 。风冷所袭。肛脱为殃。
他如久痢。努力是妨。禀赋怯弱。神气 。皆能致脱。病非孔臧。又有肛痒。甘肥过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