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钱) 牛黄(少许) 麝香一匙 每 末一匙。蜜水调下。量儿虚实用之。
此方治壮热。咽喉涎响。不省人事。或左右手偏搐。或唇口眼鼻颤动。此热涎内蓄。风邪外感 也。宜急服之。
\x栀子仁汤\x 栀子 赤芍 大青 知母(各一两) 酒黄芩 升麻 石膏(各二两) 柴胡(一两半) 甘草(五钱) 杏 仁(二两炒) 每三钱。加姜三片煎。
治阳毒壮热。百节疼痛。下后热不退者。
\x人参生犀散\x 犀角 地骨皮 秦艽 麦冬 枳壳 大黄 柴胡 桑皮 赤芍 赤苓 黄 人参 鳖 甲每粗末二钱。加乌梅半个。煎。不拘时服。
此方治小儿骨蒸肌瘦。颊赤口干。日晡潮热盗汗。五心烦躁。四肢困倦。及大病后余毒不解。
或伤寒后食羊肉体热。不思食。
\x调胃承气汤\x 大黄 芒硝(各一两) 炙草(五钱) 每末一钱。煎。少少温服。
治伤寒阳明症。不恶寒。反恶热。口渴便闭。谵语。腹满。中焦燥实。及伤寒吐后腹胀满者。
\x桂枝汤\x 桂枝 白芍 生姜 甘草 大枣 热服。温覆微汗。
治太阳中风。阳浮阴弱。发热头痛。自汗。鼻鸣干呕。恶风恶寒。及阳明脉迟。汗出多。微恶 寒。
\x麻黄汤\x 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治太阳邪在表。发热。头身腰骨节痛。项背强。恶寒恶风。无汗而喘。脉浮而紧。亦治哮症。
\x三拗汤\x 麻黄 杏仁 甘草 治感冒风寒。咳嗽鼻塞。
\x桂枝麻黄各半汤\x 桂枝 白芍 生姜 甘草 大枣 麻黄 杏仁 治太阳症如疟状。热多寒少。
\x小建中汤\x 桂枝 白芍(焙) 生姜 甘草 大枣 饴糖 \x大承气汤\x 大黄 芒硝 浓朴 枳实 治阳邪入里。胃实。不大便。发热谵语自汗。不恶寒。痞满燥实。杂病三焦大热。脉沉实者。
\x大青龙汤\x 麻黄 桂枝 甘草 杏仁 石膏 生姜 大枣 治太阳中风。脉浮紧。身疼发热。恶寒。无汗烦躁。又脉浮数。身重不痛。乍有轻时。无少阴 症者。
\x小青龙汤\x 麻黄 桂枝 白芍 细辛 甘草 五味子 干姜 半夏 治伤寒不解。心下有水气。发热。干呕而咳。噎。喘。渴。利。小便不利少腹满。短气不得卧。
\x麻黄附子细辛汤\x 麻黄 附子 细辛 此治少阴症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x四逆汤\x 附子 干姜 甘草 冷服。
治三阴伤寒。里寒外热。四肢逆冷。脉微细。
\x升麻葛根汤\x 升麻(三钱) 葛根 白芍(各二钱) 甘草(一钱) 加姜。
治阳明伤寒中风。头痛发热。恶寒无汗。口渴目痛。鼻干不卧。及阳明发斑欲出不出。
\x解肌汤\x 葛根 麻黄 黄芩 大枣 芍药 甘草 此方治伤寒温病。
\x地骨皮饮\x 地骨皮 柴胡(各二两) 知母 炙草 鳖甲 黄芩 人参(各二钱半) 赤芩(五钱)
治小儿骨蒸。潮热往来。心膈烦悸。及伤寒后气未解。每岁用末二钱。加姜梅各一片煎。
\x地骨皮散\x 知母 炙草 半夏 银柴胡 人参 地骨皮 赤苓(各等分) 每末二钱。加姜三片。煎。量儿 大小加减。惊热加蝉蜕、天麻、黄芩。若加秦艽。名秦艽饮子。
治虚热潮作。亦治伤寒壮热。及余热。
\x玉露饮\x 寒水石 石膏(各一两) 甘草(三钱) 每末五分至一钱。温水下。
治烦躁颊赤。咽干不卧。身热头痛。兼中暑发渴昏闷。小便秘。惊气入肾。梦中切牙。
\x万安饮\x 人参 当归 生大黄 柴胡 枳壳 半夏 白芍 防风 黄芩 甘草(各一两) 滑石末(六 两) 每末二钱。加姜煎。此方药品之外。惟可加枳壳、半夏。
主不拘表里症。能宣通气血。疏解风寒。宁心化痰去烦理热。并可常服。
\x黄连解毒汤\x 黄连(三钱炒) 黄柏(五钱炒) 栀子(四枚) 黄芩(二钱炒) 每二三钱煎。亦治热痢。
治时疾。三日汗已解。烦闷口呕口燥发热。
\x至宝丹\x 生犀角 生玳瑁 琥珀 朱砂 雄黄(各一两) 金箔(五十片半为衣) 银箔(五十片) 冰片(一匙)
麝香(一钱) 牛黄(五钱) 安息香(一两半为末。酒淘去砂取一两)酒煎成膏。上各研。再和研匀。入安 息膏。如干。量入熟蜜。丸桐子大。每一二丸。参汤下。量大小加减。
此方治惊痫心热。卒中客忤。烦躁。风涎搐溺。及伤寒狂语。伏热呕吐。
\x酸枣仁汤\x 枣仁 甘草 生地 山栀 麦冬 当归身 人参 等分。加灯心。不拘时服。
\x四物汤\x 当归 熟地(各二钱) 白芍 川芎(各一钱)
治血虚。发热烦躁。或晡热作渴。头目不清。
\x香瓜丸\x 大黄瓜(一枚) 胡黄连 煨大黄 柴胡 鳖甲 黄柏 黄连 芦荟 青皮 等分。诸药为 末。将黄瓜去顶。纳入至满。盖口。竹钉钉住。煨熟。将瓜药同研糊丸。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