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42-幼科释谜-第50页

热汤冷水下。
治疟疾经久不愈者。
\x二仙饮\x 青蒿(二两) 桂枝(五钱) 每细末一钱。未发前冷酒调下。斩邪饮治暑疟尤妙。
治诸疟不拘久近。本方加香薷二两。芽茶五钱。合研。名斩邪饮。
\x苏合香丸\x 苏合香(五钱入安息膏内) 安息香(一两,另为末。酒半升。熬膏) 丁香 青木香 白檀香 沉香 荜茇 香附 煨诃子肉 皂荚(镑屑) 朱砂(各一两) 薰陆香 冰片(各五钱) 麝香(七钱半) 用安息 膏加炼蜜丸芡子大。空心沸汤下。小儿一丸。老人二三丸。
治传尸骨蒸诸痨瘵。卒暴心痛。鬼魅疟疾。霍乱吐泻。赤白痢。小儿惊搐。
\x地黄膏\x 豆粉 郁金(各半两) 炙甘草(一钱二分) 马牙硝(一钱) 生地汁、蜜。对分熬膏。丸药每服两皂 子大。热水含化。婴儿用鹅翎拭口内。
\x朱银丸\x 水银(蒸枣研如泥) 白附子(一钱半) 全蝎 南星 朱砂(各一钱) 天浆子 芦荟 牛黄(各五钱) 铅 霜(五分和水银 ) 冰片(一字) 麝香(少许) 僵蚕(七个炒) 蜜丸。
治胎风壮热痰盛。翻眼口噤。取下胎中蕴受之毒。亦治惊积。但量与。
\x沉香饮\x 沉香 丁香 南木香 藿香叶(各二钱半) 陈皮 白术 半夏 茯苓 肉豆蔻(各五钱) 炙草 (三钱) 每末五分至一钱。紫苏、木瓜汤调下。枣汤亦可。
治吐痢后神昏倦怠。食少不化。脾胃气虚。五心烦热。盗汗。自汗常出。或闻食恶心。
\x八珍汤\x 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 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 治气血俱虚。阴火内热。或因克伐之剂。脾胃亏损。肌肉消瘦。
\x排风汤\x 白鲜皮 白术 白芍 薄桂 防风 川芎 当归 杏仁 炙草(各五钱) 独活 麻黄 茯 苓(各七钱五分)
每二钱。加姜二片煎。
治中风狂言失音。神昏。惊瘫鹤膝。及足疾才愈。偶感外风。满面遍体虚浮。
\x龙脑鸡苏丸\x 薄荷叶(一两六钱) 生地(六钱) 麦冬(四钱) 蒲黄 阿胶 木通 银柴胡(各二钱) 甘草(钱半) 黄 人参(各一钱) 地黄汁熬膏加蜜丸。每二十丸。细嚼汤下。一方有黄连。
治肺有郁热。咳衄下血。热淋消渴。口臭口苦。
\x逍遥散\x 柴胡 酒当归 酒白芍 白术 茯苓(各一钱) 炙草(五分) 加姜、薄荷 治血虚肝燥。骨蒸劳热。咳嗽潮热。往来寒热。口干便涩。
\x加味逍遥散\x 柴胡 当归 白芍 白术 茯苓 炙甘草(各一钱) 以上逍遥散。加丹皮、山栀各七分。为 加味逍遥散。其姜、薄荷。酌量加否。
此方治肝脾血虚等症。
\x三黄丸\x 黄连 黄芩 煨大黄 等分。炼蜜丸。每三十丸。汤下。量大小加减。
治三焦积热。眼目赤肿。头顶肿痛。心膈烦躁。口疮。二便秘涩。五脏实热。或下鲜血。或疮 疖。
\x大柴胡汤\x 柴胡(四两) 黄芩 白芍(各两半) 大黄 半夏(各七钱半) 枳实(七钱) 甘草(一两)。每粗末二钱。加 姜二片煎。
此方解利风热。痰嗽腹胀。及里症末解。
橘皮(一两半) 炙草 竹茹(各五钱) 人参(二钱半) 每 咀五钱。加姜煎。
\x加味清凉饮\x 当归 赤芍 炙草 大黄(各三分) 牛蒡子 山栀(各四分)
治热毒积毒在内。大便不通。而欲痛作渴。或患疮疡丹毒。
\x固脾和中散\x 人参 茯苓 白术 葛根 炙草 扁豆 藿香 等分。 每末三钱。加姜枣煎。
此方和胃。止吐泻。定烦渴。治腹痛。
\x黄连香薷饮\x 黄连 香薷 浓朴 治中暑。热盛。口渴心烦。或下鲜血。
\x黄 六一汤\x 黄 (六两) 甘草(一两) 每末五钱煎。温服。亦可用汤调下三钱。
此方治诸虚不足。盗汗消渴。
\x茯苓半夏汤\x 半夏(二钱) 陈皮 茯苓 黄芩(各一钱) 甘草(五分) 加姜煎。
此方专治热痰壅盛为患。
\x四苓散\x 猪苓 茯苓 白术 泽泻 每末三钱煎服。
治风寒湿邪不解。烦渴欲饮者。
\x快膈汤\x 人参 青皮 砂仁 乌药 良姜 炙甘草 香附(各一两) 每末一钱。加少盐酒煎。
主胸膈不快。饮食少。能顺气和中。消导宿滞。
\x万灵丸\x 木香 黄连 莪术(各一钱) 橘皮 青皮(各二钱) 槟榔(一钱半一枚)。用巴豆一粒。醋煮杏仁二 枚。灯火上 。研烂。和醋糊丸。小绿豆大。每五七丸薄荷汤下。
此方主小儿诸积。根据形症用之。
\x东垣鼠粘子汤\x 鼠粘子(二钱) 酒归身 炙草 柴胡 黄芩 连翘 黄 (各一钱) 地骨皮(二钱半) 每 咀三 钱煎。服后慢与乳食。
治伤寒斑出。身表热急。
\x小柴胡加栀子汤\x 柴胡 黄芩 人参 半夏 甘草 山栀 加姜枣。热甚去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