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48-慈幼新书-第13页


气短促失声,或出不快,或根窠不红活,或色白顶陷,或当脓而不脓,当靥而不靥,此
气血不能运送变化,宜速用温补。若参、 、归、术,力不及者,即丁香、桂、附佐之,亦
不为害,焉可解为?
痘毒蕴结于脏腑骨肉之间,与血气浑成一块,未曾破解,有感之后,渐渐分离。如
胎之将产,此解字乃分形解体也。故痘出一分,毒解一分,痘出二分,毒解二分,痘尽
出,则毒尽解,特在肌肉之间而未化耳。出不齐,胀不起,脓不化,痂不结,气血弱也,
速宜助之。助之者,恐胶结难解也。若曰未出可解之不出,多出可解之少出,将使胎之
在腹者,可使之不产,将产亦可使之有不产乎。
痘之发与杂症不同,杂症只在一经,痘则五脏之症俱见。古云似伤寒者,亦大概言
也。孟春沂曰∶寒出外入(故恶寒),痘由内出(故恶热),故恶寒无汗,头痛脊强,左额青纹,面
色惨而不舒,此伤寒之所有,痘症之所无也。两目含泪珠如水精,鼻气出粗,睡中微惊,耳
纹现(淡红者吉,青紫者凶),恶热不恶寒,此痘症之所有,伤寒之所无也。有云中指独冷,耳尻
冷等说,理亦信焉。
痘者豆也,肖其形则生,不肖其形则死。形之不肖,元神竭矣。尖圆而突,周净而松,
形之有神者也。如麸(色白)如沸(空壳),如疥(无根颗)如蚕种(黑小)如蛇皮(一片),如蚊迹(血,散)
如瘙斑(根散),如汤泡(皮肉,先烂)如火刺(血干),形之无神者也。形而无神,可冀生乎?至于色也,欲
如春花之在露(红活光润),不欲如秋草之经霜(黑暗干黄。)红白两分,明润光活,色之有彩者也。如
腻粉,如枯骨,如红米饭,如猪肝色,色之无彩者也。形不有神,色不现彩,生意可知矣。呜呼,神彩其生死
之门户也。
凡痘之看,先看元气。痘儿元气,非有非无,唯心领意会而已。如形色初善而终变
恶者,元气内竭也。形色初恶而终归善者,元气内强也。元气本也,形色未也,故善治者必求本。
程书焉曰∶昔人用人参、黄 、甘草为保元汤,始终不易,正欲使元气内强耳。
桂岩子曰∶人知痘藉气血,不知痘之所藉,尤有超于气血者,盖元气盛,则气血流
通,而领逐,而负载,并行祛毒,痘必应期而开落。元气一亏,则在外者内不续,在内
者外不固,毒肆妄行,或出或入,而为外剥内攻矣。调养真元,补益气血,诚治痘完策。
不得已而欲攻他症,中病即止。经曰∶常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夫
包血成圆者,气也,气能拘血制毒,则痘晕必光明而红活。顶陷者,气之虚,塌陷者,气
之离,晕枯者,血之虚,根散者,血之离。圆也晕也,气血之所为也。而所以成圆成晕者,气血不得专也。
吴东园曰∶根颗者,血之运,脓者,血之腐。六日前专看根颗,无根颗者,必不灌
脓(毒在内也)。六日后专看脓色,无脓色者,必难收靥(元气不足)。此理也势也。
无形者根据有形,有形者附无形,互相根据附,天地之道,亦气血之道也。气之离,不
由血之散乎,故自气血交后,常观根晕为凭准。粗紧红活,生意沛然。若微细而不现不
敛,且黯淡,则气将飞去而必不克制毒矣。是故内攻根散者死,内攻而根血犹附,非毒作
楚,必三因致之(因体虚、因秽触、因误药)。
气血有常,但不能盈于常,而能自亏于常。然亦有盈者,何也?毒壅于气,火搏于
血耳。斑者,血有余也; 者,气独盛也。经曰∶邪气盛则实,真邪夺则虚。
气居亲上之尊,则痘顶尖圆白润;血安亲下之分,则四围色晕红活。若通顶红色,必
不能浆,八九日痒塌而死。此非血之过,由气亏而失其尊,故血得妄行而僭居其位也。大
补其气,犹或可救,误认血热,以凉治之,毙矣(真血热则枯焦紫黑,甚至无痘处亦紫)。
凡形色大恶,气不交,浆不成,似为死矣。若精神爽朗,便食如故,而天庭有一二
悦目者,犹可发毒,作臭痘而愈。何也,毒在外,不在内也,故如此云。
陈氏云∶痘以太阴脾肺二经为主,肺宜温而脾宜燥。万氏云∶痘始终以脾胃为主,胃
当养而脾当补。马氏云∶痘以少阴心经为主
火不可太清,而血不可太寒。夫脾为孤脏,主肌肉,化水谷而生津液,灌溉诸经,而熏蒸
发育。肺主气,心主血,气血充盈。 濡流贯,而痘有不得其天者乎。
心主血而属火,痘藉之以运用一身,温则流行,寒则凝滞,世以犀角凉之,此不知
阴阳之属也,恶能使之运化痘毒而成功乎?故予只于痂后余毒用之。若天行疠气,与气血
争盛者,脉洪数,痘初出即带紫色,既出而稠密红紫,内症烦闷躁渴,小便赤涩,大便
秘结,量入清凉之味解之,或酒炒大黄微利之,甚有口鼻出血者,犀角暂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