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51-证治准绳幼科明王肯堂-第274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亦治大人,孕妇无损。

《惠眼》芍药散 治大小便下药不通者。
芍药 大黄 甘草(炙) 当归 朴硝(各一分)
上为末,每服一大钱,水一盏,瓦器中煎至半盏,去滓服,即通。
〔吉氏〕治大小便不通方甘草节(炮) 槐花(洗。各一两)
上件末。每服一钱,茶半钱,汤点下。
又方滑石(一大钱) 灯心(一握)
上以水二碗,煎至一盏,温服。
《子母秘录》用蜂房烧末,酒服一钱,日再。
掩脐法海蛳(四十九个) 葱根(带土七个) 黑豆(七个) 盐(少许)
握宣丸 治小儿便难燥结,或服涩药腹胀闷乱,命在须臾,可用此丸,不移时、大小便自利。
巴豆(一钱半) 硫黄 良姜 附子 槟榔 甘遂(各等分)
上为细末,粟米饭和丸,如绿豆大。用椒汤洗小儿男左女右手,握之,用绵裹定,看行数多少,置药洗去,不用即止。
《千金》灸法 小儿大小便不通,灸两口吻各一壮。
卷之八·脾脏部(下)
大便不通
《百问》小儿大便秘,乃是肺家有热在里,流入大肠,以致秘结不通,乃实热也,当以四顺清凉饮(热)加柴胡。热甚者,加山栀、黄芩、流利之。其表里俱热者,面黄颊赤,唇燥口干,小便赤涩,大便焦黄,无汗者先解表,以柴胡散(伤寒)汗之,解后大便秘,或肚疼者,以清凉饮、大柴胡汤、承气汤(并热)皆可下之。积热者,神芎丸尤妙。〔薛〕因乳母或儿膏粱积热,及六淫七情郁火,传儿为患者,用清邪解郁之剂。
禀赋怯弱,早近色欲,大便难而小便牵痛者,用滋补肺肾之剂。《褚氏遗书》云:男子精未满而御女以通其精,则四体有不满之处,异日有难状之疾,老人阴已痿而思色以降其精,则精不出而内败。精已耗而复竭之,则大小便牵痛如淋。今童子即有此患,益见今人所禀,与古人大径庭矣。人之气血浓薄既殊,而医之用药疗法,又岂可泥执古方,而无加减之变乎。一小儿食粽停滞,大便不通,痛不可忍,手足发搐。用大柴胡汤调酒曲末一钱,下滞秽甚多,作呕不食,用五味异功散加升麻、柴胡、而愈。一小儿大便不通。审乳母饮食浓味所致。用清胃散以治母热,儿间饮以一二匙而愈。后乳母感寒腹痛,食姜酒之物,儿大便秘结兼便血,仍用清胃散每日数匙而愈。一小儿因乳母暴怒,大便不通,儿亦患之,兼用加味小柴胡汤,先用保和丸二服,后用五味异功散加升麻、柴胡,儿日饮数匙,并愈。
《圣惠》芎黄散 治小儿大便不通,腹胁妨闷。
芎 (半两) 川大黄(锉,微炒) 郁李仁(汤浸,去皮,微炒。各三分)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温水半盏调服,量儿大小,以意分减,以利为度。张涣兼治大小便不通。
张锐《鸡峰方》用麻子以水研汁饮之。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钱〕肺主喘。实则闷乱喘促,有饮水者,有不饮水者。虚则哽气,长出气。
肺病闷乱,哽气长出气,气短喘急。肺热,手掐眉目鼻面,甘桔汤主之。肺盛,复有风冷,胸满短气,气急喘嗽上气,当先散肺,后发散风冷。散肺,泻白散、大青膏主之,肺只伤寒,则不胸满。肺虚热,唇深红色,治之散肺虚热,少服泻白散。肺脏怯,唇白色,当补肺阿胶散主之,若闷乱气粗,喘促哽气者难治,肺虚损故也。脾肺病久则虚而唇白,脾者肺之母也,母子皆虚,不能相营,故名曰怯。
肺主唇白而泽者吉,白如枯骨者死。(此以唇诊肺之法也,唇白色者肺脏怯也,阿胶散主之,若手寻衣领及乱捻物者,肝热也,宜泻青丸,手掐眉目鼻面者,肺热也,宜甘桔汤之类是也。) 肺病见春,金旺,肺胜肝也,当泻肺,轻者肺病退,重者目淡青,必发惊,更有赤者,当搐。(海藏云:为肝怯,故目淡青也。)〔洁〕肺主燥,自病则喘嗽,燥则润之。实则喘而气盛,泻白散主之。虚则喘而少气,先益黄散,后阿胶散主之。心乘肺,贼邪,热而喘嗽,先地黄丸,中导赤散,后阿胶散主之。肝乘肺,微邪,恶风眩冒昏愦嗽,羌活膏主之。肾乘肺,实邪,憎寒嗽清利,百部丸主之。脾乘肺,虚邪,体重吐痰泄泻嗽,人参白术散主之。〔刘〕凡肺之得病,必先观心脾二脏之虚实,若心火烁金,即当先抑心气,后吃肺药。若心气和,即便看脾脉,若脾气虚冷,即不能相生,而肺家生气不足,则风邪易感,故患肺寒者,皆脾虚得之。若脾气盛实,则亦痞隔中焦,而大肠与肺表里不能相通,夫中焦热隔,则肺与大肠不通,其热毒之气,必上蒸于肺而生痰,故患肺热者,多脾实得之。心气盛者泻之,脾气虚者益之,脾气实者通之,然后随其肺之寒热以治之,故有抑心气、益脾气、通肺气、三药。若诊其脉气心、脾、两脏俱和,而肺自生疾,则但察肺家虚实而治之。〔薛〕肺经郁热,用泻白散。肺气自虚、用四君子汤。外邪所乘,用参苏饮。心火炎燥,用人参平肺散。中焦实痞、用大承气汤。脾不能生肺,用异功散。夫肺气盛者,肺中之邪气盛也,其脉右寸必浮而有力,宜用泻白散以泻之。若肺虚而有热者,执肺热还伤肺之说而不用人参,则误矣,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