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3-方剂

4-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第8页

纯阴,而亦有三阳。故天地 上下,各有风热火湿燥寒之六气,其斡旋运动乎两间者,而又有木火土金水之五运,人生其 中,脏腑气穴亦与天地相为流通,是知众疾之作,而所属之机无出乎是也。然而医之为治,
当如何哉?惟当察乎此,使无失其宜而后可。若夫诸风掉眩,皆属肝木;诸痛痒疮,皆属心 火;诸湿肿满,皆属脾土;诸气恚郁,皆属肺金;诸寒收引,皆属肾水;此病机属于五运者 也。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呕吐酸,皆属于热;诸躁扰狂越,皆属于火;诸痉强直,皆属 于湿;诸涩枯涸,皆属于燥;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此病机属于六气者也。夫惟 病机之察,虽曰既审,而治病之施亦不可不详。故必别阴阳于疑似之间,辨标本于隐微之际。
有无之殊者,求其有无之所以殊;虚实之异者,责其虚实之所以异。为汗吐下,投其所当投,
寒热温凉,用其所当用。或逆之以制其微,或从之以导其甚。上焉以远司气之犯,中焉以辨 岁运之化,下焉以审南北之宜,使大小适中,先后合度,以是为治,又岂有差殊乖乱之失耶?
又 六元正纪大论》曰∶无失天信,无逆气宜。《五常政大论》曰∶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此皆 无失气宜之意也。故《素问》、《灵枢》之经,未尝不以气运为言。既曰∶先立其年,以明 其气。复有以戒之曰∶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阴阳更胜。既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
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谆谆然若有不能自已者,是岂圣人私忧过计哉?以医道之要,
悉在乎此也。观乎《原病式》一书,比类物象,深明乎气运造化之妙,其于病机气宜之理不 可以有加矣。
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形诸 外,苟不以相参而断其病邪之逆顺,不可得也。为工者,深烛厥理。故望其五色以青黄赤白 黑,以合于五脏之脉,穷其应与不应。切其五脉急大缓涩沉,以合其五脏之色顺与不顺。诚 能察其精微之色,诊其微妙之脉,内外相参而治之,则万举万全之功可坐而致矣。《素问》
曰∶能合色脉,可以万全,其意如此。原夫道之一气,判而为阴阳,散而为五行,而人之所 禀皆备焉。夫五脉者,天之真,行血气,通阴阳,以营于身。五色者,气之华,应五行,合 四时,以彰于面。惟其察色按脉而不偏废,然后察病之机,断之以寒热,归之以脏腑,随证 而疗之,而获全济之效者,本于能合色脉而已。假令肝色如翠羽之青,其脉微弦而急,所以 为生,若浮涩而短,色见如草滋者,岂能生乎?心色如鸡冠之赤,其脉当浮大而散,所以为 顺,若沉濡而滑,色见如 血者,岂能顺乎?脾色如蟹腹之黄,其脉当中缓而大,所以为从;
若微弦而急,色见如枳实者,岂能从乎?肺色如豕膏之白,其脉当浮涩而短,所以为吉;若 浮大而散,色见如枯骨者,岂能吉乎?从至肾色见如乌羽之黑,其脉沉濡而滑,所以为生,
或脉来缓而大,色见如炱者死。死生之理,夫惟诊视相参。既以如此,则药证相对,厥疾弗 瘳者,未之有也。抑尝论之∶容色所见,左右上下各有其部,脉息所动,寸关尺中皆有其位。
左颊者,肝之部,以合左手关位;肝胆之分,应于风木,为初之气。颜为心之部,以合于左 手寸口,心与小肠之分,应于君火,为二之气。鼻为脾之部,合于右手关脉,脾胃之分,应 于湿土,为四之气。右颊肺之部,合于右手寸口,肺与大肠之分,应于燥金,为五之气。
颐为肾之部,以合于左手尺中,肾与膀胱之分,应于寒水,为终之气。至于相火,为 三之气,应于右手命门、三焦之分也。若夫阴阳五行相生相胜之理,当以合之于色脉而推之 也。是故《脉要精微论》曰∶色合五行,脉合阴阳。《十三难》曰∶色之与脉,当参相应。
然而治病万全之功,苟非合于色脉者,莫之能也。《五脏生成》篇云∶心之合脉也,其营色 也。夫脉之大小、滑涩、沉浮,可以指别;五色微诊,可以目察。继之以能合色脉,可以万 全。谓夫赤脉之至也,喘而坚;白脉之至也,喘而浮;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黄脉之至 也,大而虚;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此先言五色,次言五脉。欲后之学人,望而切之,以 相合也。厥后,扁鹊明乎此,述之曰∶望而知之谓之神,切脉而知之谓之巧。深得《内经》
之理也。下迨后世,有立方者,目之曰神巧万全,厥有旨哉!
治病必求于本 将以施其疗疾之法,当以穷其受病之源。盖疾源之源,不离于阴阳二邪也,穷此而疗之,
厥疾勿瘳者鲜矣。良工知其然,谓夫风热火之病,所以属乎阳邪之所客,病既本于阳,苟不 求其本而治之,则阳邪滋蔓而难制。湿燥寒之病,所以属乎阴邪之所客,病既本于阴,苟 不求其本而治之,则阴邪滋蔓而难图。诚能穷原疗疾,各得其法,万举万全之功可坐而致也。
治病必求于本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者如此。夫邪气之基,久而传化,其变证不胜其 众也。譬如水之有本,故能荐至汪洋浩瀚,派而趋下以渐大。草之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