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3-方剂

12-刘涓子鬼遗方-第8页

或生疖,黄 汤方\x 黄 (二两) 人参(一两) 芎 当归 甘草(炙,各一两) 远志(去心) 干地黄(各二两) 大 枣(二十枚) 生姜(五两) 麦门冬(去心,五两)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x治痈未溃,黄 汤方\x 黄 (四两) 甘草(二两,炙) 桂心(三两) 芍药 半夏 生姜(各八两) 饴(一斤)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饴化分三服。
\x治痈,内补竹叶黄 汤方\x 竹叶(切,一升) 黄 (四两) 甘草(二两) 芍药(四两) 黄芩(一两) 人参(二两) 桂心(一两,
如冷用半两) 大枣(十二枚) 干地黄(二两) 升麻(三两) 茯苓 生姜(各一两)
上十二味以水二斗,煮竹叶澄清,取九升,内诸药,更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x治补度冷下,赤石脂汤方\x 赤石脂 人参 甘草(炙) 干姜(各二两) 龙骨(一两,碎) 附子(大者,一枚,炮)
上六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温三服,如人行十里进一服。
\x治取冷过寒,下蚀见出,温中汤方\x 甘草(六分,炙) 干姜(六分) 附子(炮,去皮破,六分) 蜀椒(二百四十粒,去口者出汗)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x治断下补骨,附子汤方\x 附子(二分,炮) 当归 人参 黄连 甘草(炙,各一两) 干姜 桂心 芍药(各二分) 蜀椒(去汗目闭口,
半分)
上九味以水五升,煮取一斗五合,去滓分温二服。
\x治痈疮及恶疮,有恶HT ,猪蹄汤洗方\x 猪蹄(一具,治如食法) 白蔹(二两) 白芷(二两) 黄连(一两) 野狼牙(二两) 芍药(二两) 黄芩 独 活大黄(各一两)
上九味以水三斗,煮猪蹄一斗五升,去蹄内诸药煮,煮五升洗疮,日四次,甚良。
\x治痈疽肿坏多汁,猪蹄汤方\x 猪蹄(一具,治如食法) 芎 甘草(炙) 大黄 黄芩(各二两) 芍药(三两) 当归(二两)
上七味先以水一斗五升,煮蹄取八升,去蹄,内诸药,更煮取三升,去滓及温洗疮上,日三。亦可布内汤中,敷疮 肿上,燥复之。
\x治肘疽方\x 黄连 皂荚(各等分,炙去皮子)
上二味捣下,和以淳苦酒,调令如泥,涂满肘,以绵浓敷之,日三易,良。
\x治痈疽最脓,增损散方\x 黄 (五分,脓多倍之) 小豆(一分,热口干倍之) 芎 (二分,肉未生倍之) 白蔹(三分,有脓疮不合倍 之) 栝蒌(三分,若小便利倍之)
上六味捣筛,令细酒调温服方寸匕,日三。
\x治痈消脓,木占斯散方\x 木占斯 桂心 人参 细辛 败酱 干姜 浓朴 甘草(炙) 防风 桔梗(以上各一两)
上十味捣筛,酒服方寸匕,入咽觉流入疮中。若痈及疽之不能发坏者,可服。疮未坏,去败酱。已发脓,纳入败酱,
此药时有化痈疽成水者,方正桂为异,故两存焉(案∶正桂句似误)
\x治发背及妇人发房并肠痈,木占斯散方\x 木占斯 浓朴(炙) 甘草(炙) 细辛 栝蒌 防风 干姜 人参 桔梗 败酱(以上各一两)
上十味捣筛,清酒服方寸匕,日七夜四。以多为善。败酱,草名也。病在上者当吐,在下者当下脓血,此谓肠痈之 属也。诸病在里,惟服此药,即觉有力。及痈疽便即腹痛,长服。治诸疮及疽痔疮已溃,便即早愈。凡俗流医不知用此 药,发背有不善而渴,便勤服之。若药力行觉渴心,便消散。若虽服坏,终无苦,但昼夜服勿懈也。发此药消散不觉,
肿去时即愈。或长服即去败酱,偏治妇人乳肿诸产,疵速愈良。又云惟服有异,始觉背有不善之也。
\x治诸痈疽已溃未溃,疮中疼痛,脓血不绝,瞿麦散方\x 瞿麦 白芷 黄 当归 细辛 芍药 薏苡仁 芎 赤小豆(末,各一两)
上九味先以清酒小豆出于铜器中,熬令干后,渍渍后复熬五过止。然后治末,合捣筛,温酒服方寸匕,昼夜各五。
三日后痛痒者,肌肉也。又方∶用苦酒渍小豆,多痛倍瞿麦,疮口未开倍白芷,多脓倍黄 、薏苡仁、芍药等。
\x治痈食恶HT 散方\x 藜芦(一分半) 真珠(一分半) 石硫黄 雌黄 麝香(各三分) 马齿 矾石(熬) 漆头 芦茹(各三分)
上九味筛捣,粉疮上,亦可为膏和敷疮上。
\x治痈疽食恶,HT 散方\x 雄黄(一两) 矾石(一分,熬) 芦茹(一两)
上三味捣筛,稍着之,随用多少,不限一两。
\x治痈疽,兑膏方\x 当归 芎 白芷 松脂(各二两) 乌头(一两) 猪脂(二升) 巴豆(十枚,去心皮)
上七味 咀,纳膏中,微火合煎三沸,已纳松脂搅合相得,以绵布绞之去滓,以膏着绵絮兑头丈作兑,兑之疮虽深 浅,兑之脓就,兑尽即善。肉疮浅者不起,兑着疮中日三,恶肉尽则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