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3-方剂

13-删补名医方论-第33页

石以润之,是滋养无形以行有形也。利水虽同,寒温迥别,惟明者知之。
\x五苓散\x(附∶茵陈五苓散) 治脉浮小便不利,热微消渴者。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中风 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
茯苓(十八铢) 猪苓(十八铢) 白术(十八株) 泽泻(一两) 桂(半两)
上五味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服暖水,汗出愈。
【注】是方也,乃太阳邪热入腑,水气不化,膀胱表里药也。一治水逆,水入则吐;一 治消渴,水入则消。夫膀胱者,津液之府,气化则能出矣。邪热入之,若水盛则水壅不化 而水蓄于上,膀胱之气化不行,致小便不利也。若热盛则水为热耗,而水消于上,膀胱 之津液告竭,致小便不利也。水入吐者,是水盛于热也;水入消者,是热盛于水也。二 证皆小便不利,故均得而主之。然小便利者不可用,恐重伤津液也。由此可知五苓散非 治水热之专剂,乃治水热小便不利之主方也。君泽泻之咸寒,咸走水府,寒胜热邪。佐二 苓之淡渗,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并泻水热也。用白术之燥湿,健脾助土,为之堤防以 制水也。用桂之辛温,宣通阳气,蒸化三焦以行水也。泽泻得二苓下降,利水之功倍,小 便利而水不蓄矣。白术须桂上升,通阳之效捷,气腾津化渴自止也。若发热表不解,以 桂易桂枝,服后多服暖水,令汗出愈。是此方不止治停水小便不利之里,而犹解停水发 热之表也。加人参名春泽汤,其意专在助气化以生津。加茵陈名茵陈五苓散,治湿热发 黄,表里不实,小便不利者,无不克也。
\x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x 治服桂枝汤或下之,无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 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x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方\x 于桂枝汤方内,去芍药加茯苓、白术各三两,余根据桂枝汤法煎服。小便利则愈。
【注】服桂枝汤已汗也,或下之已下也,今无有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之表;心下 满微痛,小便不利停饮之里;无汗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当用小青龙汗之。今无汗表不解,
有水气,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而不用小青龙者,以其已经汗下,表里俱虚也。故仍 用桂枝汤以解表,去芍药之酸收,避无汗心下之满;加茯苓之燥渗,因水停小便不利也。
余根据桂枝汤法煎服,谓根据桂枝汤法取汗也。小便利则愈,谓饮病输水道则愈也。此方即桂 苓甘术汤而有生姜、大枣。其意专在解肌,利水次之,故用生姜、大枣佐桂枝,以通津液 取汗也。桂苓甘术汤不用生姜、大枣而加茯苓,其意专在利水,扶阳次之,故倍加茯苓 君桂枝,于利水中扶阳也。故方后不曰根据服桂枝汤方也。
\x十枣汤\x 治太阳中风表解, 汗出而不恶寒,里有水气,小便不利,呕逆短气,心 下至胁痞满硬痛者。此治水之急方也。
大枣(擘,十枚) 甘遂 大戟 芫花(熬,各等分)
上三味,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 人一钱,羸人服半钱,平旦温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再服,加半钱。得快下后,糜 粥自养。
【集注】柯琴曰∶仲景治水之方,种种不同,此其最峻者也。凡水气为患,或喘或咳,
或悸或噎,或吐或利,病在一处而止。此则水邪留结于中,心腹胁下痞满硬痛,三焦升 降之气阻隔难通。此时表邪已罢,非汗散之法所宜,里饮实盛,又非淡渗之品所能胜,非 选逐水至峻之品以折之,则中气不支,束手待毙矣。甘遂、芫花、大戟三味,皆辛苦气 寒而禀性最毒,并举而用之,气味相济相须,故可夹攻水邪之巢穴,决其渎而大下之,一 举而患可平也。然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以毒药香邪,必伤及脾胃,使元冲和甘缓之品 为主宰,则邪气尽而大命亦随之矣。然此药最毒,参术所不能君,甘草又与之相反,故 选十枣之大而肥者以君之,一以顾其脾胃,一以缓其峻毒。得快利后,糜粥自养,一以使 谷气内充,一以使邪不复作。此仲景用毒攻病之法,尽美又尽善也。昧者惑于甘能中满 之说,而不敢用,岂知承制之理乎?
<目录>卷七<篇名>删补名医方论(七)
属性:\x大承气汤\x 治阳明病,潮热,手足 然汗出,谚语汗出多,胃燥独语,如见鬼状,喘 冒不能卧,腹满痛,脉滑实。又目中不了了,睛不和。又少阴病初得之,口燥咽干者。自 利清水,色纯青,心下痛,口燥舌干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
大黄(酒洗,四两) 浓朴(半斤) 枳实(炙,五枚) 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内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再上火 微煮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即停后服。
\x小承气汤\x 大黄(四两) 浓朴(炙,去皮,二两) 枳实(三枚)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三服。初服汤当大便,不尔再服,以 利为度。得便即止服。
【集注】柯琴曰∶诸病皆因于气,秽物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