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之体;尿者属壬,阳 水也,动而不居,为肾之用。是以肾主五液,若阴水不守,则真水不足,阳水不流,则邪 水泛行。故君地黄以密封蛰之本,即佐泽泻以疏水道之滞也。然肾虚不补其母,不导其 上源,亦无以固封蛰之用。山药凉补,以培癸水之上源,茯苓淡渗,以导壬水之上源。加 以茱萸之酸温,借以收少阳之火,以滋厥阴之液。丹皮辛寒,以清少阴之火,还以奉少 阳之气也,滋化源,奉生气,天癸居其所矣。壮水制火,特其一端耳。
【按】五行皆一,惟火有二,君火、相火也。君火为心经之火,君主一身之火也。相 火为肾中之火,宣布一身之火也。使君火无相火,则不能宣布诸火,以奉生身之本,相 火无君火,则不能君主诸火,以制其妄行之灾,故李杲立“内伤劳倦,火乘土位”之论,
以心火有余,用升阳气、泻阴火朱砂安神等药,而未及心火之不足者,以前人已有归脾、
养心等方也。震亨立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论,以肾火有余,用补阴、补天等药,而未 及肾火之不足者,以前人己有肾气、桂附地黄汤丸也,根据本方加附子、肉桂,名桂附地 黄丸,治两尺脉弱,相火不足,虚羸少气,王冰所谓“益火之原,以消阴翳”者是也。加 黄柏、知母,名知柏地黄丸,治两尺脉旺,阴虚火动,午热骨痿,王冰所谓“壮水之主,以 制阳光”者是也。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若阴阳偏胜,则疾病丛生。夫肾取象乎 坎,阳藏于阴之藏也。不独阴盛阳衰,阳畏其阴而不敢附,即阴衰阳盛,阴难藏阳亦无 可根据,虽同为火不归原,而其为病则异也。故于肾药中加桂、附,壮阳胜阴,使阳无所畏,
而自归原矣。加知柏补阴秘阳,使阳有所贮,而自归藏矣。世人但知以桂、附引火归原,不 知以知、柏平阴秘阳,举世皆蒙其误,故震汉特立补阴之论,以辟以火济火之非。而未 达其旨者,从而诽之,良可叹也。
\x八味地黄丸\x 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寒,饮食少思,大便不实,或下元 衰惫,脐腹疼痛,夜多漩尿等证。
熟地黄(九蒸为度,捣膏,八两) 干山药(四两)
山萸肉(四两) 白茯苓 丹皮 泽泻(各三两) 肉桂 附子(各一两)
上八味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集注】赵献可曰∶君子观象于坎,而知肾中具水火之用。今人入房而阳易举者,阴 虚火动也;阳事先痿者,命门火衰也。真水竭则隆冬不寒,真火熄则盛夏不热。是方也,
熟地、山药、泽泻、丹皮、茯苓、山萸皆濡润之品,所以能壮水之主;肉桂、附子辛润 之物,能于水中补火,所以能益火之原。水火得其养,则肾气复矣。
喻昌曰∶《金匮》用八味丸,治香港脚上入少腹不仁者。香港脚即阴气,少腹不仁即攻心 之渐,故用之以驱逐阴邪也。其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则因过劳其肾,阴气逆 于少腹,阻遏膀胱之气化,小便不能通利,故用之温养下焦,以收肾气也。其短气有微饮 者,饮,亦阴类,阴其胸中之阳,自致短气,故用之引饮下出,以安胸中也。消渴病,饮 水一斗,小便亦一斗,此肾气不能摄水,小便恣出,源泉有立竭之势,故急用以逆折其 水也。夫肾水下趋之消证,肾气不上升之渴证,非用是以蛰护封藏,蒸动水气,舍此曷 从治哉!后人谓八味丸为治消渴之圣药,得其旨矣。
柯琴曰∶命门之火,乃水中之阳。夫水体本静,而川流不息者,气之动、火之用也,
非指有形者言也,然火少则生气,火壮则食气,故火不可亢,亦不可衰。所云火生土者,
即肾家之少火游行其问,以息相吹耳。若命门火衰,少火几于熄矣。欲暖脾胃之阳,必 先温命门之火,此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 生肾气也。故不曰温肾,而名肾气,斯知肾以气为主,肾得气而土自生也。且形不足者,
温之以气,则脾胃因虚寒而致病者固痊,即虚火不归其原者,亦纳之而归封蛰之本矣。崔 氏加减八味丸,以五味之酸收,易附子之辛热,肾虚而不寒者宜之也。《千金方》于八味 外,更加元参之咸寒,以助熟地而滋肾;加芍药之酸寒,助丹皮以滋肝。总之为桂附加 锁钥耳。以之壮水则有余,以之益火恐不足也。《济生方》加牛膝、车前以治水肿,倍茯 苓以辅地黄、山药、茱萸,与泽、丹、车、牛等列,随证加减,允为得法。益阴肾气丸于 六味外加当归、五味、柴胡,以治目暗不见,化裁愈妙矣。
\x资生肾气丸\x 治肾虚脾弱,腰重脚肿,小便不利,腹胀喘急。痰盛,已成鼓证,其效如神。
熟地黄(四两) 白茯苓(三两) 牡丹皮(一两)
泽泻(一两) 干山药(一两) 车前子(一两) 山茱萸(一两) 牛膝(一两) 肉桂 (一两) 附子(五钱)
上十味,蜜和丸,每服八十九,空心米饮下。
【集注】李中梓曰∶经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又云∶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聚 水也。又曰∶肾者主水,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