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温令暖,一 顿服 <目录>卷第十四<篇名>治嶂疟方第十九内容:《病源论》云∶山嶂疟,此病生于岭南,带山嶂之气也。其状寒热休作有时,皆由挟溪 源岭 《耆婆方》治瘴疟要方∶ 蜀恒山(三两) 甘草(二两) 光明砂(一两)
三种捣筛,以蜜和丸如梧子,未发前服三丸,发时服二丸,发后服一丸,于后三日更一 服,三日慎食。
《录验方》治疟及嶂气方∶ 恒山(二两) 甘草(二两)
切,以白酒大一升浸一宿,去滓分二服,未发前一服,临发又一服,任吐。慎生冷、酢 滑酒 <目录>卷第十四<篇名>治间日疟方第二十内容:《病源论》云∶间日疟,此由邪气与卫气俱行于六腑,而有时相失不相得,故邪气内薄 五脏 《集验方》治疟或间日发或夜发者方∶ 秫米(百粒) 石膏(八两,碎) 恒山(三两) 竹叶(三两)
凡四物,切,以水六升渍药,覆一宿,明旦煮取取二升,分三服,取未发前一食顷第一 服;
用余 《短剧方》断疟恒山酒方治 疟先寒战动地,寒解壮热,日日发、间日发并断方∶ 鳖甲(一两) 淡竹叶(切,三升) 恒山(三两) 甘草(三两) 久酒(三升)
凡五物,以酒渍药刀置上覆头,安露地,明旦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五服,未发前令尽。
当 <目录>卷第十四<篇名>治连年疟方第二十一内容:《范汪方》治连年疟不瘥牛膝酒方∶ 牛膝草(一把) 好酒(一升)
凡二物,牛膝纳酒中,渍一宿,明旦分三服。
《录验方》恒山汤治疟十岁二十岁方∶ 恒山(二两) 甘草(一两) 大黄(二分) 桂心(六铢)
凡四物,切,以恒山酒渍一夜,诸药以酒三升,水二升,煮取七合,顿服,下吐愈。
《僧深方》治三十年疟龙骨丸神方∶ 龙骨(四分) 恒山(八分) 附子(三分) 大黄(八分)
凡四物,冶筛,鸡子和,发前服七丸如大豆,临发服七丸。
《效验方》治三十年疟恒山散方∶ 恒山(五分) 干漆(四分) 牡蛎(二分) 杏子仁(二分)
凡四物,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
<目录>卷第十四<篇名>治发作无时疟方第二十二内容:《病源论》云∶夫卫气,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则腠理开,开则邪入,邪入则病作。当 其时 所 《葛氏方》治疟发作无常心下烦热方∶ 恒山(二两) 甘草(两半) 豉(五合)
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当快吐仍断,即饮食。
<目录>卷第十四<篇名>伤寒证候第二十三内容:《病源论》云∶经云∶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冰寒,此则四时正气之序 也。
气,
毒藏 温病 而反 多相 又云∶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六七日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
《葛氏方》云∶伤寒、时行、温疫,虽有三名,同一种耳,而源本小异。其冬月伤于暴 寒,
人骨 诊候 此,致 《医门方》云∶凡伤寒病五六日而渴欲饮水,水不能多,未宜与也。所以尔者,腹中热 尚少 与五 病反 <目录>卷第十四<篇名>伤寒不治候第二十四内容:《葛氏方》云∶阳毒病,面目斑斑如锦文,喉咽痛,下脓血。五日不治,死。
阴毒病,面目青,举体疼痛,喉咽不利,手足逆冷。五日不治,死。
阴毒病,发赤斑,一死一生。
热病,未发汗而脉微细者,死。
内热,脉盛躁,发汗永不肯出者,死。
汗虽出,至足者犹死。
已得汗而脉犹躁,盛热不退者,死。
汗出而 言,烦躁不得卧,目精乱者死。
汗不出而呕血者,死。
汗出大下利不止者,死。
汗出而寒不止,鼻口冷者,死。
发热而痉,腰掣纵齿 者,死。
不得汗而掣纵,狂走不食,腹满胸背痛,呕血者,死。
喘满 言直视者,死。
热不退,目不明,舌本烂者,死。
咳而衄者,死。
大衄不止,腹中痛,短气者,死。
呕咳下血,身热疹(耻刃反)而大瘦削者,死。
手足逆冷而烦躁,脉不至者,死。
大不利而脉疹及寒者,死。
下利而腹满痛者,死。
下利,手足逆冷而烦躁不得眠者,死。
腹满,肠鸣下利,而四肢冷痛者,死。
利止,眩冒者,死。
腹胀,嗜饮食而不得大小便者,死。
身面黄肿,舌卷身糜臭者,死。
不知痛处,身面青,聋不欲语者,死。
目眶陷,不见人,口干谬语,手循衣缝,不得眠者,死。
始得使一身不收,口干舌焦者,死。
疾始一日,腹便满,身热不食者,死;二日口身热,舌干者,死;三日耳聋阴缩,手足 冷者 溺血 脉若不数,三日中当有汗,若无汗者死。
《太素经》热病死候九∶ 第一汗不出,出不大灌发者死;第二泄而腹满甚者死;第三目不明,热不已者死;第四 耆老 汗不 <目录>卷第十四<篇名>避伤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