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汤成热服一升,不瘥复服一升。数用,治心痛最良。
《千金方》云∶九痛丸主九种心痛∶一、虫心痛;二、注心痛;三、风心痛;四、悸心 痛;五、食心痛;六、饮心痛;七、冷心痛;八、热心痛;九、生来心痛。此方悉主之,并 治 附子(二两) 巴豆仁(一两) 生野狼毒(一两,炙令极香,称) 人参(一两) 干 姜(一两) 吴 六味,蜜和,空腹服如梧子三丸。卒中恶腹痛,口不能言者,二日一服。连年积冷,流 注心 又方∶桃白皮煮汁,空腹服之。
又云,凡暴心痛,面无色欲死方∶ 以布裹盐如弹丸,烧令赤,置酒中消,服之。
又云∶灸心痛方∶ 心懊 (恼也),彻痛烦逆,灸心俞百壮。
心痛如刀,刺气结∶(灸膈俞七壮。)
心痛胸痹∶(灸膻中百壮。)
心痛冷气上∶(灸龙头百壮,在心鸠尾头上行一十半。)
心痛恶气上,胁急痛∶(灸通谷五十壮,在乳十二寸。)
心痛暴绞急绝欲死∶(灸神府百壮,附心鸠尾,正心有忌。)
心痛暴恶风∶(灸巨厥百壮。)
心痛胸胁满∶(灸期门有年壮。)
心痛坚烦气结∶(灸太仓百壮。)以上《短剧方》同之。
《救急单验方》冷心痛方∶ 吴茱萸(一升) 桂心(三两) 当归(三两)
捣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日再,渐加三十丸,以知为度。
又云∶蛔心痛方∶取蛐(音曲) (是演反)粪,烧令赤,末之,酒服验。
又云∶一切心痛方∶生油半合,温服立愈。
又方∶服当归末方寸匕,和酒服瘥。
《孟诜食经》治心痛方∶酢研青木香服之。
<目录>卷第六<篇名>治腹痛方第四内容:《病源论》云∶腹痛者,由腑脏虚,冷热之气客于肠胃募原之间,结聚不散,正气与邪 气交 《葛氏方》治卒腹痛方∶书舌上作“风”字。
又方∶捣桂下筛,服三方寸匕。苦参亦佳,干姜亦佳。
又方∶食盐一大握,多饮水送之,当吐即瘥。
又方∶掘土作小坎,以水满坎中,熟搅取汁饮之。
又方∶令人骑其腹,尿脐中之。
又方∶米粉一升,水二升,和饮之。
《如意方》治卒腹痛术∶书纸作两蜈蚣相交,吞之。(今按∶《葛氏方》同之。)
《医门方》治腹痛方∶ 桂心三两,切,以水一升八合,煮得八合,去滓,顿服。无桂心,煮干姜亦佳。
《范汪方》云∶当归汤主寒腹痛方∶ 当归(三两) 桂心(三两) 甘草(二两) 干姜(三两)
凡四物,水八升,煮得三升,服一升,日三。
又云∶当归丸治寒腹痛如刀刺方∶ 当归(三分) 夕药(三分) 黄芩(四分) 桂心(一分)
凡四物冶筛,和蜜丸如梧子,服十丸,先食,日三。
《千金方》温脾(俾移反)汤治腹痛脐下绕结绕脐不止方∶ 当归(五两) 干姜(五两) 附子(三两) 甘草(二两) 大黄(五两) 人参(三 两) 芒硝(三 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又云∶灸腹痛方∶ 灸巨阙穴,在鸠尾下一寸。
又方∶灸水分穴,在脐上一寸。
又方∶灸中极穴,在脐下四寸。
<目录>卷第六<篇名>治心腹痛方第五内容:《病源论》云∶心腹痛者,由腑脏虚弱,风寒客于其间故也。邪气发作,与正气相击。
上冲于心则心痛,下攻于腹则腹痛,上下相攻。故心腹绞痛,气不得息。
《葛氏方》云∶凡心腹痛,若非中恶霍乱,则皆是宿结冷热所为也。治心腹俱胀痛,短 气欲 桂(三两,)切 以水一升八合,煮得八合,去滓,顿服。无桂者,干姜亦佳。
又云∶若心腹痛急似中恶者方∶ 捣生菖蒲根汁,少少令下咽,即瘥。
《千金方》治心腹卒绞痛如刺,两胁支满,烦闷不可堪忍高良姜汤方∶ 高良姜(五两) 原朴(二两,炙) 当归(三两) 桂心(二两)
四味,切,以水八升八合,煮取一升八合,分为三服,一服六合,日二。若一服痛止,
便停 《短剧方》治寒疝心腹痛方∶ 夫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一身疼痛,灸刺诸药所不治者,桂枝汤加乌头汤主 之∶ 桂肉(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夕药(三两) 大枣(十二枚) 乌头 (五枚,破之,
凡五物,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纳蜜煎,分服五合,日三。
《极要方》疗心腹久寒,卒发,绞如鬼刺,欲死。汤方∶ 吴茱萸(二升) 香豉(三合) 生姜(四两)
上,以好酒五升,煮取二升,分服。服下喉,杯未去口,病便止。勿令咽水。
又云∶疗在心腹病不可忍方∶ 上,取桃东引枝,削去苍皮,取白皮一握,以水二升,煮取半升服之。
《医门方》疗卒心腹痛方∶ 浓朴(三两) 桂心(二两)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服之。若卒痛如刺者,但煮桂汁饮之佳。
《僧深方》治恶气心腹痛欲死方∶ 夕药(一两) 甘草(二两) 桂心(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