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3-方剂

15-医心方-第73页

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呕胆汁;肺咳不 已,大肠受之,大肠咳之状,咳而遗屎;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之状,咳而失气,
气者与咳俱;肾咳不已,膀胱受之,膀胱咳之状,咳而遗尿;久咳不已,三焦受之,三焦咳 者,咳而肠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
《千金方》云∶问云∶咳病有十,何谓?师曰∶有风咳,有寒咳,有支咳,有肝咳,有 心咳 异?
咳则 咳 脐 《僧深方》云∶热咳,唾粘而如饴;冷咳,唾清澄如水。
《医门方》云∶夫酒客咳者,其人必吐血,此为坐极饮过度所致,难疗。
《极要方》云∶此病有数种,有冷热咳嗽,有肺萎嗽,有肺痈嗽,有水气嗽。若有本性 非热 嗽,
唾无 出 息,腹满闷,甚者头面有气过久,重者身体皆肿,此是水气嗽也。
《葛氏方》云∶上气喘嗽,肩息不得卧,手足逆冷,及面浮肿者,死。
《僧深方》紫菀丸,治咳嗽上气,喘息多唾方∶ 紫菀 款冬花 细辛 甘皮(一名橘皮) 干姜(各二两)
上五物,丸如梧子三丸,先食服,日三。
又方∶如樱桃大,含一丸,稍咽其汁,日三。新久嗽,昼夜不得卧,咽中水鸡,声欲死 者,
《录验方》小紫菀丸,治上气夜咳逆多浊唾方∶ 干姜(二两) 甘皮(二两) 细辛(二两) 紫菀(三分) 款冬花(二两) 附子 (二两)
凡六物,下筛,蜜和丸如梧子,先食,服五丸,日二。
大紫菀丸,治上气咳逆方∶ 紫菀(二两) 五味子(二两) 橘皮(二两) 香豉(二两) 干姜(二两) 桂心 (二两) 杏仁(
凡十一物,捣筛,蜜和丸如梧子,一服五丸,日二,夜含一丸如杏核大,咽汁,昼更含。
《承祖方》治上气咳嗽杏仁丸方∶ 杏仁(一升,熬) 干姜(二两) 细辛(二两) 紫菀(二两) 桂心(二两)
捣下筛,杏仁别如脂,合和以蜜丸,服如枣核一枚,日三。
《广济方》疗咽喉干燥,咳嗽,语无声,桂心散方∶ 桂心(六两) 杏仁(三两)
捣筛,以绵裹一枣大,含,细细咽汁,日三夜二,忌生葱油腻。
《范汪方》治咳紫菀牙上丸方∶ 紫菀〔一分(一方一两)〕 干姜(一分) 附子(一分) 桂心(一分) 款冬花(一 分) 细辛(
凡六物,冶筛,和蜜丸,丸如小豆,先食,以二丸着牙上,稍咽,日再,不知稍增。
又云∶投杯汤,治久咳上气,胸中寒冷,不能得食饮,卧不安床,牵绳而起,咽中如水 鸡声 款冬花〔四十枚(一方二十枚)〕 细辛(一两) 紫菀〔二两(一方一两)〕 甘草〔二 两(一 方三两)〕 凡十物, 咀,以水八升,煮得二升,先食,适寒温,再服,温卧汗出即愈。(今按∶《录 验方》∶麻黄三两,甘草三两,杏仁百枚。凡三物,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五合,未食分 三服。)
《短剧方》治咳嗽上气,呼吸攀绳,肩息欲死覆杯汤方∶ 麻黄(四两) 甘草(二两) 干姜(二两) 桂肉(二两) 贝母(二两)
凡五物,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再服即愈。(今按《范汪方》云∶苗诡士孙粟,男儿四 岁,
母 又云∶泼雪汤,治上气不得息卧,喉中如水鸡声,气欲绝方∶ 麻黄(四两) 细辛(二两) 五味子(半升) 干姜〔四两(一,或本)〕 半夏(四 两) 桂心(
凡六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服一升,投杯即得卧,一名投杯汤。令得汗,汗多喜,
不 杏仁三两 细辛三两 生姜十两 半夏四两 七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亦可五 合(七合)服,渐渐加之。〕 《千金方》云∶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坐极饮过多所致,浓朴大黄汤主之。
浓朴(一尺) 大黄(六两) 枳实(四两)
三味,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之。
《本草》云∶咳逆,鹿髓,以酒服之甚良。
又云∶ 膏,酒和三合服之,日三。 又云∶食鲤鱼肉也。
《孟诜食经》云∶疗卒嗽味方∶梨一颗,刺作五十孔,每孔中纳一粒椒,以面裹,于热 灰中 椒七枚。合煎含咽之。)
又方∶梨去核,纳苏蜜,面裹,烧令熟食之,太良。
又方∶割梨肉于梨苏中,煎之,停冷食之。(今按∶《朱思简食经》云∶凡用梨治咳,皆 须 《葛氏方》治卒得咳嗽方∶皂荚、干姜、桂心分等捣丸,服三丸,日三。
又方∶生姜汁(一名干姜)、百部汁和煎,服二合。
《集验方》治忽暴气嗽奔喘,坐卧不得、并喉里KT 声,气欲绝方∶ 麻黄(三两) 杏仁(四两) 干姜叶(二两) 紫(茈)胡(四两) 橘皮(二两)
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张仲景方》治三十年咳大枣丸方∶ 大枣(百枚,去核) 杏仁(百枚,熬) 豉(百二十枚)
凡三物,豉、杏仁捣令相得,乃纳枣,捣令熟,和调丸如枣核一丸,含之,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