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炙,各二两)
上五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目录>卷第十五·补益\补五脏第四<篇名>温脾汤内容:主脾气不足,水谷下痢,腹痛食不消方∶ 半夏(四两,洗) 干姜 赤石脂 白石脂 浓朴(炙) 桂心(各三两) 当归 芎 附 子(炮,去皮) 人参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半,分三服。
<目录>卷第十五·补益\补五脏第四<篇名>泻脾丸内容:主脾气不调有热,或下闭塞,调五脏,治呕逆食饮方∶ 大黄(六两) 杏仁(四两,去皮尖及双仁,熬) 蜀椒(去目闭口者汗) 半夏(洗)
玄参 姜桂心 (各 上一十四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饮服六丸,日三。增至十丸。
<目录>卷第十五·补益\补五脏第四<篇名>泻脾丸内容:主毒风在脾中,流肿腹满短气,食辄防响不消,时时微下方∶ 干姜 当归 桂心 葶苈(各三分,熬) 野狼毒 大黄 芎 蜀椒(去目及闭口汗) 白 薇附子(炮,去皮) 甘遂 吴茱萸(各半两)
上一十二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饮服三丸,日三。
大温脾丸 主脾中冷,水谷不化,胀满,或时寒极方∶ 法曲 大麦 吴茱萸(各五合) 枳实(三枚,炙)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桂 心(
五两) 桔梗(三两) 附子(炮,去皮二两) 人参 甘草(炙,各三两)
上一十一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酒服七丸,日三。加至十五丸。
<目录>卷第十五·补益\补五脏第四<篇名>转脾丸内容:主大病后至虚羸瘦,不能食,食不消化方∶ 小麦曲(四两) 蜀椒(一两,去目及闭口汗) 干姜 吴茱萸 大黄(各三两) 附 子(炮 ,去皮) 浓朴(炙) 当归 桂心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一十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酒服十五丸,日三。
<目录>卷第十五·补益\补五脏第四<篇名>温脾丸内容:主胃气弱,大腹冷则下痢,小腹热即小便难,防响腹满喘,气虚乏干呕不得食,温中消 谷治脾益气方∶ 法曲 小麦 (各五合) 吴茱萸(三合) 枳实(三枚,炙) 人参 桔梗 麦门冬 (去心)
草(炙,各三 两)
上一十五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空腹饮服七丸,日三,亦可加大黄二两。
<目录>卷第十五·补益\补五脏第四<篇名>平胃汤内容:主胃中寒热呕逆,胸中微痛,吐如豆羹汁,或吐血方∶ 阿胶(炙) 芍药(各二两) 干地黄 干姜 石膏(碎) 人参 黄芩 甘草(炙,
各一两)
上八味, 咀,以水酒各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目录>卷第十五·补益\补五脏第四<篇名>胃胀汤内容:主胃气不足,心气少,上奔胸中,愦闷,寒冷腹中绞痛,吐痢宿汁方∶ 人参(一两) 茯苓 橘皮 干姜 甘草(炙,各二两)
上五味,捣筛为末,炼蜜和,要捣五百杵,丸如梧子,以水二升铜器中火上煮二十丸一 沸,不能饮者服一升,日三,可长将服。一名胃服丸,又名补脏汤。
<目录>卷第十五·补益\补五脏第四<篇名>和胃丸内容:主胃痛, 烦噫逆,胸中气满,腹胁下邪气寒壮积聚,大小便乍难,调六腑安 五脏,导达肠胃,令人能食,并主女人绝产方∶ 大黄 细辛 黄连 蜀椒(去目、闭口者,汗) 皂荚(炙,去皮子) 当归 桂心(各 一 分) 杏仁(去皮尖双仁,熬) 黄芩(各一两半) 葶苈(熬) 阿胶(炙) 芒硝(各 半两) 浓 朴(二分,炙) 甘遂(一两) 半夏(五分,洗)
上一十五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空腹酒服五丸,日三,稍加至十丸。
<目录>卷第十五·补益\补五脏第四<篇名>试和丸内容:主呕逆,腰以上热,惕惕惊恐,时悲泪出,时复喜怒妄语,梦寤洒洒淅淅,头痛少气,
时如醉状,不能食,噫闻食臭欲呕,大小便不利,或寒热,小便赤黄,恶风,目视 ,耳 中凶凶方∶ 防风 泽泻 白术 蛇床子 吴茱萸 细辛 菖蒲 乌头(炮,去皮) 五味子(各一 分)
当归 远志(去心) 桂心(各半两) 干姜(三分)
上一十三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空腹吞五丸如梧子,日三,加至十丸,华佗方∶ <目录>卷第十五·补益\补五脏第四<篇名>补肾汤∶内容:主肾气不足,心中忙忙而闷,目视 ,心悬少气,阳气不足,耳聋目前如星火。消渴 疽痔,一身悉痒,骨中疼痛小弱,拘急乏气,难咽咽干,唾如胶色黑方∶ 磁石 生姜(切) 五味子 防风 牡丹皮 玄参 桂心 甘草(炙,各二两) 附子 (一 两,炮,去皮) 大豆(二十四枚)
上一十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铜器中扬之三百遍,纳药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得二 升八合,分为三服。
<目录>卷第十五·补益\补五脏第四<篇名>肾着汤内容:主腰以下冷痛而重,如带五千钱,小便不利方∶ 茯苓 白术(各四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