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3-方剂

27-华佗神方-第25页

方属性:白滞痢者,为肠虚而冷气客之,搏于肠间,津液凝滞成白者。宜用∶ 赤石脂八两 干姜 龙骨 当归各三两 附子(炮) 牡蛎(熬)各二两 芍药 甘草 (炙)各一 先以水一斗二升,煮白术取九升,内药煮取三升,分为三服;脓者加浓朴三两;呕者加 陈皮二两。
<目录>卷四<篇名>四一一○·华佗治冷热痢神方属性:冷热痢者,其痢乍黄乍白,由肠胃虚弱,宿有寒而为客热所伤,冷热相乘而致。方用∶ 香豉一升 白术六两 薤白一升 升麻二两 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为三服。
<目录>卷四<篇名>四一一一·华佗治热毒痢神方属性:苦参 橘皮 独活 阿胶(炙) 蓝青 黄连 鬼箭羽 黄柏 甘草 上等分捣末,蜜烊胶为丸如梧子,水下十丸,日三。
或以∶生犀角,酸石榴皮 枳实 共为末,每服二、三寸匕,日再。
<目录>卷四<篇名>四一一二·华佗治赤痢神方属性:香淡豉半升 黄连一升 先以水一升半,浸豉一日,滤取汁,碎黄连,薄绵裹豉汁中,煎取强半升,空腹顿服,
即止。
<目录>卷四<篇名>四一一三·华佗治久痢神方属性:久患赤痢,连年不愈。以∶ 地榆 鼠尾草各一两 用水二升,煮取一升,分为二服。
如不瘥,取屋尘,水尽去滓,服一升,日二服。
<目录>卷四<篇名>四一一四·华佗治赤白痢神方属性:凡痢皆由营卫不足,肠胃虚弱,冷热之气,乘虚入于肠间,肠虚则泄,故为痢也。热乘 于血,血渗肠内,则为赤痢;冷气搏于肠间,津液凝滞,则为白痢;冷热相交,则赤白相杂。
宜 鹿茸二分 石榴皮二两 干姜二分 枣核中仁七枚 赤地利一两(烧灰)
上共捣为散,先食饮服方寸匕,日三夜一,若下数者,可五、六服。
<目录>卷四<篇名>四一一五·华佗治五色痢神方属性:酸石榴皮五个 莲子捣汁二升 每服五合,神效。
<目录>卷四<篇名>四一一六·华佗治休息痢神方属性:肠胃虚弱,易为冷热所乘,其邪气或动或静,故其痢乍发乍止。治宜∶ 黄连二两 龙骨(如鸡子大)一枚 阿胶如掌大(炙) 熟艾一把 上四味,水五升,煮三物,取二升,去滓。乃纳胶烊之,分再服。
<目录>卷四<篇名>四一一七·华佗治噤口痢神方属性:木鳖子六枚 去壳,取净仁研泥,分作二分;用面烧饼一枚,切作两半,以半饼作一窍,其药纳中,
乘热覆患者脐,约炊许,再换其半,痢止即思食。
<目录>卷四<篇名>四一一八·华佗治疟疾神方属性:常山 甘草(炙) 大黄 桂心各四分 上四味末之,蜜为丸,如兔屎,每欲发,服六丸,饮下之。欲服药,先进少热粥良。
<目录>卷四<篇名>四一一九·华佗治温疟神方属性:凡疟疾先寒而后热者曰寒疟,因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也;若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则先 热而后寒,名曰温疟。方用∶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米烂,去滓。加桂心三两,煎取三升,分温三服,覆令汗,
先寒发热,汗出者愈。
<目录>卷四<篇名>四一二○·华佗治山瘴疟神方属性:本症生于岭南,带山瘴之气也。重于伤暑之疟。治宜用∶ 蜀漆 知母 升麻 白薇 地骨皮 麦门冬各五分 乌梅肉 鳖甲(炙) 葳蕤各四分 石膏三分 甘草三分(炙) 常山六分 豆豉一合(熬)
上捣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饮下十丸,日再服,加至二十丸,此方用无不瘥。
<目录>卷四<篇名>四一二一·华佗治间日疟神方属性:大黄三分 常山 甘草(炙)各一分半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更以水二升,煮滓取一升;未发服 , 是后煮者;
相 <目录>卷四<篇名>四一二二·华佗治三日疟神方属性:陈香橼一枚(去顶皮)
入研细明雄黄,同纳火中 之,取出研极细,每服七分,干咽下,不用水。
<目录>卷四<篇名>四一二三·华佗治三阴疟神方属性:凡疟过正午而发者,谓之三阴疟。用∶ 花椒二钱五分 朱砂一钱二分五厘 麝香 冰片各三分 共末之,分掺二膏药,一贴背脊第三椎肺俞穴,一贴当胸,极效。
<目录>卷四<篇名>四一二四·华佗治劳疟神方属性:疟积久不愈,则表里俱虚,客邪未散,真气不复,故疾虽暂闲,少劳便发,谓之劳疟。
鳖甲(炙) 蜀漆 知母各二两 常山三两 乌贼鱼骨 附子 蜀椒各一两 上七味以酒三斗浸一宿,平日服一合,稍稍加至二合,日三、四服。
<目录>卷四<篇名>四一二五·华佗治久疟神方属性:龙骨一两 常山三两 大黄二两 附子二分(炮)
上末之,以鸡子黄丸如梧子大,先发、临发各饮服五丸,无不断。忌生葱、生菜、猪肉 等。
<目录>卷四<篇名>四一二六·华佗治水肿神方属性:葶苈子(炒黑) 甘遂各一两 吴茱萸四两 上三味别捣,异下筛,和以蜜,丸如梧子,服五丸。
<目录>卷四<篇名>四一二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