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3-方剂

31-古今名医方论-第2页

龙眼肉 酸枣仁 当归 远志 姜三片,水煎服。
罗东逸曰∶方中龙眼、枣仁、当归,所以补心也;参、 、术、苓、草,所以补脾也。
立斋 神,
意虑 见于 交。
以必 甚,故 耳!张路玉曰∶补中益气与归脾,同出保元,并加归、术,而有升举胃气,滋补脾阴之不同。
此 减食者,以其纯阴无阳,不能输化药力故耳!
<目录>卷一<篇名>保元汤属性:治气虚血弱之总方也。小儿惊痘家虚者最宜。
黄 (三钱) 人参(二钱) 甘草(一钱) 肉桂(春夏二三分,秋冬六七分)
上四味,水煎服。
柯韵伯曰∶保元者,保守其元气之谓也。气一而已,主肾,为先天真元之气;主胃,为 后天 外为 协 肺 元 治 如 以 气 从 平 用 如宜燥则加苓、术,宜润加归,宜收加芍,当散加芎。又表实去 ,里实去参,中满忌甘,
内热除桂,斯又当理会矣。(推明加减,其法灿然。)
又云∶人知火能克金,而不知气能胜火;人知金能生水,而不知气即是水。此义惟东垣 知之 知气 <目录>卷一<篇名>四君子汤属性:治面色痿白,言语轻微,四肢无力,脉来虚弱者。若内热,或饮食难化作酸,乃属虚火,
须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各二钱)
水煎,加姜、枣。
加陈皮,为五味异功散。加陈皮、半夏,为六君子汤。
张路玉曰∶气虚者补之以甘,参、术、苓、草,甘温益胃,有健运之功,具冲和之德,
故为 受荫 子随 何 <目录>卷一<篇名>香砂六君子汤属性:治气虚肿满,痰饮结聚,脾胃不和,变生诸症者。
人参(一钱) 白术(二钱) 茯苓(二钱) 甘草(七分) 陈皮(八分) 半夏(一 钱)
砂仁(八分) 木 上生姜二钱,水煎服。
柯韵伯曰∶经曰∶“壮者气行则愈,怯者着而为病。”盖人在气交之中,因气而生,而 生气总以胃气为本。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昼夜循环,周于内外。一息不运,便有积聚,或 胀满不食,或生痰留饮,因而肌肉消瘦,喘咳呕哕,诸症蜂起,而神机化绝矣。四君子气分 之总 然 利 肾 者 <目录>卷一<篇名>四物汤属性:治一切血虚、血热、血燥诸症。
当归 熟地(各三钱) 川芎(一钱五分) 白芍(二钱,酒炒)
上四味,水煎服。
张路玉曰∶四物为阴血受病之专剂,非调补真阴之的方。方书咸谓四物补阴,遂以治阴 虚发 纷 之 汤 必先调其气。又云,四物汤不得补气药,不能成阳生阴长之功。诚哉言也!然余尝谓此汤,
伤寒火邪解后,余热留于血分,至夜微热不除,或合柴胡,或加桂枝,靡不应手辄效,不可 没其功也。
<目录>卷一<篇名>圣愈汤属性:治一切失血,或血虚烦渴燥热,睡卧不宁,五心烦热,作渴等症。
四物汤加人参、黄 。一方去芍药。
上水煎服。
柯韵伯曰∶经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故阳中无阴,谓之孤阳;
阴 柏,久服便能绝孕,谓其嫌于无阳耳!此方取参、 配四物,以治阴虚、血脱等症。盖阴阳 互为其根,阴虚则阳无所附,所以烦热燥渴,而阳亦亡;气血相为表里,血脱则气无所归,
所以睡卧不宁,而气亦脱。然阴虚无骤补之法,计在存阳;血脱有生血之机,必先补气。此 阳生阴长,血随气行之理也。故曰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此方得仲景白虎加人参之义而 扩充者乎!前辈治阴虚,用八珍、十全,卒不获效者,因甘草之甘,不达下焦;白术之燥,
不利脾肾;茯苓渗泄,碍乎生升;肉桂辛热,动其虚火。此六味,皆醇浓和平而滋润,服之 则气血疏通,内外调和,合于圣度矣。
<目录>卷一<篇名>当归补血汤属性:治男妇肌热,面赤,烦渴引饮,脉来洪大而虚,重按全无。
当归(二钱) 黄 (一两)
水煎服。
吴鹤皋曰∶血实则身凉,血虚则身热。或以饥困劳役,虚其阴血,则阳独治,故诸症生 焉。
为 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也。《内经》云阳生阴长,是之谓耳!
<目录>卷一<篇名>酸枣仁汤属性:治虚劳虚烦不得眠。
酸枣仁(二升) 甘草(一两) 知母(二两) 茯苓(二两) 川芎(二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枣仁得六升,纳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罗东逸曰∶经曰∶“肝藏魂”,“人卧则血归于肝”。又曰∶“肝者,罢极之本。”又曰∶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故罢极必伤肝,烦劳则精绝,肝伤、精绝则虚劳虚烦不 得卧 肝血,
所谓以 极,则 而魂自 <目录>卷一<篇名>养心汤属性:治心神不足,梦寐不宁,惊悸,健忘等症。
白芍 当归 人参 远志 麦门冬 黄芩 山药 芡实 莲须 酸枣仁 茯神 石莲子 上十二味,水煎服。
吴于宣曰∶《难经》云∶心不足者,调其营卫。营卫者,血脉之所在,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