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3-方剂

31-古今名医方论-第6页

r>口 桂枝固其卫气,芍药、秦艽和其营血,防风卑贱之卒,随令而行,葱根发汗之需,无微不达 ,又藉甘草以和之,而邪有不散者乎?
<目录>卷二<篇名>二黄汤属性:治上焦火盛,头面大肿,目赤肿痛,心胸咽喉口舌耳鼻热盛,及生疮毒者。
黄芩 黄连 甘草(各等分)
水煎,食后服。
柯韵伯曰∶诸肿痞痛,皆属心火,必用芩、连以泻心。然伤寒热结于内,而心下痞者,
是为 此热 渍之 清而火 芩、连 <目录>卷二<篇名>四磨汤属性:(《济生》)
治七情感伤,上气喘急,烦闷不食。
人参 槟榔 沉香 天台乌药 上四味,各浓磨水取七分,煎三五沸,放温,空心服,或下养正丹尤妙。
王又原曰∶经云∶圣人啬气,如持至宝;庸人役物,而反伤太和。此七情随所感,皆能 为病 宜泻 阴,
必盛 从而 气 急 <目录>卷二<篇名>升麻葛根汤属性:治阳明表热下利,兼治痘疹初发。
升麻 葛根 芍药 甘草(炙)
上四味,水煎服。
柯韵伯曰∶此为阳明初病,解表和里之剂,可用以散表热,亦可用以治里虚,一方而两 擅其 起,
是阳 葛 汗 承 下 法 根 甘草缓急和里,则下利自止可知。治里仍用表药者,以表实下利,而非里实故也。痘疹自里 达表,出于少阴而发于太阳,初起则内外皆热,故亦宜于凉散耳。
<目录>卷二<篇名>防风通圣散属性:风热壅盛,表里三焦皆实者,此方主之。
防风 川芎 当归 芍药 大黄 薄荷 麻黄 连翘 芒硝(各半两) 黄芩 石膏 桔 梗(各一 两) 滑石 每服三钱。
吴鹤皋曰∶防风、麻黄,解表药也,风热之在皮肤者,得之由汗而泄;荆芥、薄荷,清 上药 由后 石 归、芍和肝血;而甘草、白术,所以和胃气而健脾。刘守真氏长于治火,此方之旨,详且悉 哉。亦治失下发斑,三焦火实。全方除硝、黄,名曰双解散。解表有防风、麻黄、薄荷、荆 芥、川芎;解里用石膏、滑石、黄芩、栀子、连翘;复有当归、芍药以和血,桔梗、白术、
甘草以调气。营卫皆和,表里俱畅,故曰双解。本方名曰通圣,极言其用之妙耳。
<目录>卷二<篇名>藿香正气散属性:治外受四时不正之气,内停饮食,头痛寒热,或霍乱吐泄,或作疟疾。
藿香 桔梗 紫苏 白芷 浓朴 大腹皮 半夏 茯苓 陈皮 甘草 上十味,加姜、枣,水煎,热服。
吴鹤皋曰∶四时不正之气,由鼻而入,不在表而在里,故不用大汗以解表,但用芬香利 气之 甘平 之人 出远 之芬 <目录>卷二<篇名>防风黄汤属性:治中风不能言,脉沉而弱者。
防风 黄 (等分)
水煎服。
柯韵伯曰∶夫风者,百病之长也。邪风之至,急如风雨。善治者治皮毛,故用防风以驱 逐表 相 居 修 惟 补 <目录>卷二<篇名>稀涎千缗汤属性:治风痰不下,喉中声如牵锯,或中湿肿满。
半夏(大者,十四枚) 猪牙皂角(一挺,炙) 甘草(一钱) 白矾(二钱)
上四味研末,用生姜自然汁少许,冲温水一盏,调末一钱,灌之,得吐痰涎,即醒。
柯韵伯曰∶攻邪有汗、吐、下三法。仲景于吐剂立栀豉、瓜蒂二方,所以导热邪之外出,
逐 气 也 之 进 吐 <目录>卷二<篇名>麦门冬汤属性:(《金匮》)
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主之。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 粳米(三合) 大枣 (十 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二斗,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喻嘉言曰∶此方治胃中津液干枯,虚火上炎,治本之良法也。夫用降火之药而火反升,
用寒 凡肺病,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者,肺之母气也。本草有知母之名者,谓肺藉其清 凉,知清凉为肺之母也。有贝母之名者,谓肺藉其豁痰,豁痰为肺之母也。然屡施于火逆上 气,咽喉不利之症,而屡不应,名不称矣。孰知仲景妙法,于麦冬、人参、甘草、大枣、粳 米,大补中气以生津液,津液队中,又增入半夏辛温之味,以开胃行津而助润肺,岂特用其 利咽下气哉?顾其利咽下气,非半夏之功,实善用半夏 <目录>卷二<篇名>九味羌活汤、活人败毒散属性:(合论)
<目录>卷二\九味羌活汤、活人败毒散<篇名>九味羌活汤属性:九味羌活汤(一名冲和汤) 四时发散之通剂(合论一条)
羌活 防风 川芎 白芷 细辛 苍术 黄芩 甘草 生地 加生姜三片,葱白三茎,水煎服。
<目录>卷二\九味羌活汤、活人败毒散<篇名>活人败毒散属性: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川芎 枳壳 白茯苓 桔梗 人参(各一两) 甘草(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煎七分,温服,或沸汤点服。
治伤寒,温疫,风湿,风眩,拘蜷,风痰,头疼,目眩,四肢痛,憎寒壮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