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热太甚,分明识其痢疾,定是伏热,方可进此药。
治下赤痢,身体并无增寒壮热,此名肝心变 。
黄连(一两,蜜浸一宿,炙令香熟) 木香(三铢)
上为细末,浓煎,陈米汤调下二钱,食后,和滓服。
治赤痢不止,其脉反微小沉而又涩,其身热者死,热七日死,此候极危困,但吃上面通 神散一两盏,发热便退,亦庶几可治,便修合上面还真散,舶上黄丸,吃取安校,若吃通神 散后,发热不退,难治之也。
治患赤痢赤白,忽因先寒疟,后变成痢,忽因患痢后,却变成寒疟,但疾痢时,无问赤 白,若有增寒壮热,并宜吃上面通神散,吃了,热壮已退,便修合还真散,舶上黄丸,吃取 安校,缘此证候,乃水邪犯心,治之不可轻也。
桑寄生(半两) 地榆 芎 防风(各一两)
木香(各三铢)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取八分,和滓热服,经数日外,仍修合暖益脾药吃。
此方。
使君子(半两,蒸三度) 诃子(一两,面裹炮,去核使肉) 白芜荑 萆 榔肉豆蔻 木香(各一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半,空心,仓米汤调下,量儿大小服之。
治小儿肝受疳气,相刑于脾,所下之痢,多是鲜血,忽是脓血,忽赤白相杂,宜此方。
防风 地榆 芎 白蒺藜(去刺,各一分)
草(各三铢,炙) 黄连(四铢,二十四铢为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半,非时或食后任意,煎点冷吃。 治痰嗽,益真丸。
人参 黄 吴白术(各半两) 木香(一分)
归(去苗) 白芍药 枳实(一钱,炒)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非时,清汤下三十丸,一日两服。
治气弱腹结。
白术(半两) 人参(一钱) 大芎 甘草(炙)
苓(三分)
钱,炮)
上为细末,空心,水一盏,姜三片,枣二个,破之,同煎七分,去滓服。
治心气动,肝脉亏。
桑寄生(一分) 茯苓 防风 独活 (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磨沉香少许,煎七分。
治精血皆虚,鹿茸丸。
血茸(半两,用酥微炙) 五味子 山药(各一两,以上三件为末) 青盐(三钱,令 研 上炼蜜和作一块,收瓷合中,临时丸,每服三十丸,食前温酒下。
治肝肾气虚,外应目不荣,宜服此足精丸。
好熟干地黄(须是蒸九遍,用酒制造者) 当归(去苗) 白芍药 人参 山药(各 半两) 茄茸(酥炙,去皮,七钱) 五味子(六钱)
活甘菊(各三钱)
大芎 肉苁蓉(各四铢)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浓煎,糯米汤入盐少许,下五十丸。
又服洗肝散。
天麻(半两,酒浸一宿,湿纸裹煨) 白僵蚕(去口,去丝) 天南星(炮,各一分)
(二钱) 黄 薏苡仁 白芍药(各半两) 白蒺藜 (去刺,四分)
(炙) 人参(各三分) 木香(一钱半)
上为细末,水一盏,薄荷二叶,磨沉香少许,同煎药之时,取七分,去滓服,日进二三 服,每服二钱。
补心气人参散。
人参(七钱) 伏神 山药(各半两) 白芍药 分半) 甘草(一分,炙)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枣少许,煎七分。
司业六脉满而不实,寸口倍于人迎尺脉。
血浊而气浮,宜清血,抑肺气,如此,即隔通而气归于下,不可服燥烈之药,第一方。
人参(七钱,好者) 陈橘皮(去白,一分半) 白茯苓 麦门冬(去心,三钱)
梗紫菀 防风(各一分) 黄 刺)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非时或食后少时,水一盏,磨沉香少许,生姜一片,同煎八分,
初服三四服,觉膈快,便不须服,却只常服丸子,候三两日间,觉似壅,即进一服,此散子 不常服。
又方。
天麻(面裹炮) 肉苁蓉(酒浸一宿) 熟干地黄(好者) 菟丝子(酒浸一宿)
药柏子仁(各半两) 萆 茯苓 钱) 枳实(一分,面炒过)
上为细末,捣薏苡仁为粉,煮作稀糊,丸如梧子大,阴干,每日空心,浓煎,糯米汤入 盐,下五十丸,治小儿腹中有气不散,而脏腑微涩,夜有盗汗。
使君子(三钱) 京三棱 萆 白茯苓 活(二分)
上为细末,非时,水半盏,煎二钱,炼取三分,去滓服,觉气散,则已之,不可多服。
治小儿泻,本因伤水。
诃子 白术 白芍药(各一分) 甘草(炙)
连(半分,炒)
上为粗末,煎一钱许,去滓服,水七分,煎至半盏。
久便血。
黄连(一钱,炒半焦) 白蒺藜(去刺,半两) 槐花(炒焦) 独活 枳实(炒焦) 荆芥穗 蔓荆子(各一分)
钱,炙)
上为细末,食后,水一盏,煎三钱匕,取七分,和滓服,或炼蜜丸如梧子大,清汤下三 四十丸,无时日,一服或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