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3-方剂

40-备急千金要方-第101页


上六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服七合,日三服,令尽。
治风痹游走无定处,名曰血痹大易方∶ 萆 薯蓣 牛膝 泽泻(各二两) 白术 地肤子(各半两) 干漆 蛴螬 车前子 狗 脊天雄(各十铢) 茵芋(六铢) 山茱萸(三十铢) 干地黄(二两半)
上十四味为末,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下十丸,日三,后稍加。
治游风行走无定,肿或如盘大,或如瓯,或着腹背,或着臂,或着脚,悉主之方∶ 海藻 茯苓 防风 独活 附子 白术(各三两) 大黄(五两) 当归(一本作当陆)
鬼 上九味 咀,以酒二斗渍五日,初服二合,渐加,以知为度。
<目录>卷八治诸风方\风痹第八<篇名>铁精汤属性:治三阴三阳厥逆寒食,胸胁支满,病不能言,气满胸中急,肩息,四肢时寒 热不随,喘悸烦乱,吸吸少气,言辄飞扬虚损方。
黄铁(三十斤,以流水八斗扬之三千遍,以炭烧,令赤,投冷水复烧七遍,如此澄清,
取汁二斗煮药) 人参(三两) 半夏 麦门冬(各一升) 白薇 黄芩 甘草 芍药(各 四两 )石膏(五两) 生姜(二两) 大枣(二十枚)
上十味 咀,纳前汁中煮取六升,服一升日三服,两日令尽。
治诸风痹方∶ 防风 甘草 黄芩 桂心 当归 茯苓(各一两) 秦艽 葛根(各二两) 生姜(五 两)
大枣(三十枚) 杏仁(五十枚)
上十一味 咀,以酒水各四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
<目录>卷八治诸风方\风痹第八<篇名>白蔹散属性:治风痹肿,筋急展转易常处方。
白蔹(半两) 附子(六铢)
上二味治下筛,酒服半刀圭,日三。不知增至一刀圭,身中热行为候十日便觉。
<目录>卷八治诸风方\风痹第八<篇名>附子酒属性:治大风冷痰癖胀满诸痹方 大附子一枚,重二两者(亦云二枚),酒五升渍,春五日。每服一合,日再,以瘥为度。
<目录>卷八治诸风方\风痹第八<篇名>麻子酒属性:治虚劳百病,伤寒风湿,及妇人带下,月水往来不调,手足疼痹着床,服之令人肥健 方。
麻子(一石) 法曲(一斗)
上二味先捣麻子成末,以水二石着釜中,蒸麻子极熟,炊一石米顷出滓,随汁多少,
如家酝法,候熟,取清酒,随性饮之。
<目录><篇名>卷九伤寒方上属性:(凡九类)
<目录>卷九伤寒方上<篇名>伤寒例第一属性:(论三首)
论曰∶《易》称天地变化,各正性命,然则变化之迹无方,性命之功难测,故有炎凉寒 懊风雨晦冥,水旱妖灾虫蝗怪异,四时八节种种施化不同,七十二候日月营运各别,终其晷 度,方得成年,是谓岁功毕矣。天地尚且如然,在人安可无事?故人生天地之间,命有遭际,
时有否泰、吉凶悔吝、苦乐安危、喜怒爱憎、存亡忧畏、关心之虑,日有千条,谋身之道,
时生万计,乃度一日。是故天无一岁不寒暑,人无一日不忧喜,故有天行温疫,病者即天地 变化之一气也,斯盖造化必然之理,不得无之。故圣人虽有补天立极之德,而不能废之。虽 不能废之,而能以道御之。其次有贤人善于摄生,能知撙节,与时推移,亦得保全。天地有 斯瘴疠,还以天地所生之物以防备之。命曰知方,则病无所侵矣。然此病也,俗人谓之横病,
多不解治,皆云日满自瘥,以此致枉者,天下大半。凡始觉不佳,即须救疗,迄至于病愈,
汤食竞进,折其毒势,自然而瘥,必不可令病气自在恣意攻人,拱手待毙,斯为误矣。今博 采群经以为上下两卷,广设备拟,好养生者,可得详焉。
《短剧》曰∶古今相传称伤寒为难治之疾,时行温疫是毒病之气,而论治者,不判伤寒 与时行温疫为异气耳,云伤寒是雅士之辞。天行温疫,是田舍间号耳,不说病之异同也。考 之众经,其实殊矣,所宜不同,方说宜辨,是以略述其要。经言∶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 气清凉,冬气冰冽,此四时正气之序也。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周密则不伤于寒。或触 冒之者乃为伤寒耳。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而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为杀疠之气也,
中而即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其寒毒藏于肌骨中,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 热极,重于温也。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病热病者,皆由冬时触冒寒冷之所致,非时行之 气也。凡时行者,是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冷,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 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病无长少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伤寒 之病,逐日深浅以施方治。今世人得伤寒,或始不早治,或治不主病,或日数久淹困乃告师 。师苟根据方次第而疗则不中病,皆宜临时消息制方,乃有效耳。
华佗曰∶夫伤寒始得一日在皮,当摩膏火炙之即愈。若不解者,二日在肤,可根据法针,
服解肌散发汗,汗出即愈。若不解,至三日在肌,复一发汗即愈。若不解者,止勿复发汗也 。至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