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3-方剂

40-备急千金要方-第117页

胆寒暑疫毒等病。
颊里穴 从口吻边入往对颊里去口一寸针,主治马黄黄胆寒暑温疫等病,颊两边同法 手太阳穴 手小指端,灸,随年壮,治黄胆。
臂石子头穴 还取病患手自捉臂,从腕中太泽(泽当作渊)纹向上一夫接白肉际,灸七 壮 ,治马黄黄胆等病。
钱孔穴 度乳至脐中屈肋头骨是,灸百壮,治黄胆。
太冲穴 针灸随便,治马黄黄胆温疫毒等病。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篇名>温疟第十五属性:(论一首 方三十一首 灸刺法十九首 禳疟法一首 符二首)
论曰∶夫疟者皆生于风,夏伤于暑,秋为 疟也。问曰∶疟先寒而后热者何也?对曰 ∶夫寒者阴气也,风者阳气也,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也,病以时作,名曰寒 疟。问曰∶先热而后寒者何也?对曰∶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也,亦以时伤,
名曰温疟。其但热而不寒者,阴气先绝,阳气独发,则少气烦闷,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
问曰∶夫病温疟与寒疟,而皆安舍,舍于何脏?对曰∶温疟者,得之冬中于风寒,气藏于骨 髓之中,至春则阳气独发,邪气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脑髓铄,肌肉消,腠理发泄,因有所 用力,邪气与汗皆出,此病邪气先藏于肾,其气先从内出之于外也。如是则阴虚而阳盛,盛 则病矣。衰则气复反入,入则阳虚,虚则寒矣。故先热而后寒,名曰温疟。问曰∶瘅疟何如?
对曰∶瘅疟者,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上冲,中气实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开,
风寒舍于皮肤之内分肉之间,发则阳气盛,阳气盛而不衰则病矣。其气不及于阴,故但热而 不寒,气内藏于心而外舍于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脱肉,故命曰瘅疟。夫疟之旦发也,阴阳之 且移也,必从四肢始也。阳已伤阴从之,故气未并,先其时一食顷用细左索紧束其手足十指,
令邪气不得入,阴气不得出,过时乃解。
夫疟脉自弦也,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可下之,弦迟者可温之。若脉紧数 者可发汗,针灸之。脉浮大者吐之瘥。脉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
疟岁岁发至三岁,或连月发不解者,以胁下有痞也。治之不得攻其痞,但得虚其津液。
先其时发其汗,服汤已,先小寒者引衣自覆,汗出小便利即愈。疟者,病患形瘦,皮上必粟 起也。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瘥当月尽解也,今不愈当云何?师曰∶此病结 为瘕名曰疟母,急当治之。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温疟第十五<篇名>鳖甲煎丸属性:主治方。
成死鳖(十二斤治如食法,《要略》作鳖甲三两) 半夏 人参 大戟(各八铢) 瞿 麦 阿胶 紫葳(一作紫菀) 牡丹皮 石苇 干姜 大黄 浓朴 桂心 海藻(《要略》作赤 硝)
葶苈 蜣螂(各十二铢) 蜂窝 桃仁 芍药(各一两) 乌羽(烧,一作乌扇) 黄芩(各 十 八铢) 虫 虻虫(各三十铢《要略》作鼠妇) 柴胡(一两半)
上二十四味为末,取 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以酒渍灰,取酒煮鳖甲尽烂泯泯如 漆,绞去滓,下诸药煎为丸,如梧子大,未食服七丸,日三。(仲景方无大戟海藻多赤硝。)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温疟第十五<篇名>柴胡栝蒌根汤属性:治疟而发渴者方。
柴胡(八两) 黄芩 人参 甘草 生姜(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 栝蒌根(四两)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温疟第十五<篇名>蜀漆散属性:多寒者牡疟也,治之方。
蜀漆 云母 龙骨(等分)
上三味治,下筛,先未发一炊顷,以酢浆服半钱,临发服一钱。温疟加蜀漆半分。云母 烧三昼夜。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温疟第十五<篇名>牡蛎汤属性:牡疟者多寒治之方。
牡蛎 麻黄(各四两) 甘草(二两) 蜀漆(三两,无以恒山代之。
上四味先洗蜀漆三过去腥, 咀,以水八升煮蜀漆、麻黄得六升,去沫,乃纳余药煮 取三升,饮一升,即吐出,勿复饮之。
有瘅疟者,阴气孤绝,阳气独发而脉微,其候必少气烦满,手足热欲呕,但热而不寒。
邪气内藏于心,外舍于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脱肉也。
有温疟者,其脉平无寒时,病六七日,但见热也,其候骨节疼烦时呕,朝发暮解,暮发 朝解,名温疟。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温疟第十五<篇名>白虎加桂汤属性:治之方。
石膏(一斤)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上四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米烂去滓,加桂心三两煎取三升,分三服,覆令汗,先寒 发热汗出者愈。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温疟第十五<篇名>麻黄汤属性:治疟须发汗方。
麻黄 栝蒌根 大黄(各四两) 甘草(一两)
上四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未发前食顷一服,临发一服,服后皆浓覆 服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