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粗散,以水二升五合煮竹叶一升,取汁用煮药一匕半,煎取八合 为一服,日二。以绵裹散煮之。
<目录>卷十一肝脏\肝虚实第二<篇名>地黄煎方属性:治邪热伤肝,好生悲怒,所作不定、自惊恐。
生地黄 淡竹叶 生姜 车前草 干蓝(各切一升) 丹参 玄参(各四两) 茯苓(二 两) 石膏(五两) 赤蜜(一升)
上十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停冷,下蜜 肝胆俱实∶ 左手关上脉阴阳俱实者,足厥阴与少阳经俱实也,病苦胃胀呕逆,食不消,名曰肝胆俱 实 肝虚寒∶ 左手关上脉阴虚者,足厥阴经也,病苦胁下坚、寒热,腹满、不欲饮食,腹胀悒悒不乐 ,妇人月经不利,腰腹痛,名曰肝虚寒也。
<目录>卷十一肝脏\肝虚实第二<篇名>补肝汤方属性:治肝气不足,两胁下满,筋急不得大息,四肢厥冷,发抢心腹痛,目不明了,及妇人心 痛,乳痈,膝热,消渴,爪甲枯,口面青者。
甘草 桂心 山茱萸(各一两(《千金翼》作乌头) 细辛 桃仁(《千金翼》作蕤仁) 柏 子仁 茯苓 防风(各二两) 大枣(二十四枚)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五升,去滓,分三服。
<目录>卷十一肝脏\肝虚实第二<篇名>补肝散属性:治左胁偏痛久,宿食不消,并目KT KT 昏,风泪出,见物不审,而逆风寒偏甚,消 食破气止泪方。
山茱萸 桂心 薯蓣 天雄 茯苓 人参(各五分) 川芎 白术 独活 五加皮 大 黄 (各七分) 防风 干姜 丹参 浓朴 细辛 桔梗(各一两半) 甘菊花 甘草(各一两)
贯 众(半两) 橘皮(三分) 陈麦曲 大麦 (各一升)
上二十三味治下筛,酒下方寸匕,日二,若食不消,食后服;若止痛,食前服之。
<目录>卷十一肝脏\肝虚实第二<篇名>补肝酒属性:治肝虚寒,或高风眼泪等杂病,酿松膏酒方。
松脂十斤细锉,以水淹浸一周日,煮之,细细接取上膏,水竭,更添之,脂尽更水煮如 前,烟尽去,火停冷,脂当沉下,取一斤,酿米一石、水七斗、好曲末二斗,如家常酿酒法,
仍冷下饭,封一百日,脂、米、曲并消尽,酒香满一室,细细饮之 又方 取枸杞子捣碎,先纳绢袋中,率一斗枸杞子、二斗酒渍讫,密封泥瓮勿泄,曝干,
天 <目录>卷十一肝脏\肝虚实第二<篇名>防风补煎方属性:治肝虚寒,目KT KT 视物不明,谛视生花。
防风 细辛 川芎 白藓皮 独活 甘草(各三两) 橘皮(二两) 大枣(三七枚) 甘 竹 叶(
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九味,取四升去滓,下蜜更煎两沸,分四服,日三夜 一,若五六月以燥器贮,冷水藏之。
<目录>卷十一肝脏\肝虚实第二<篇名>槟榔汤方属性:治肝虚寒,胁下痛、胀满气急,目昏浊、视物不明。
槟榔(二十四枚) 母姜(七两) 附子(七枚) 茯苓 橘皮 桂心(各三两) 桔 梗白术 (各四两) 吴茱萸(五两)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若气喘者,加川芎三两,半夏四 两,甘草二两。
肝虚目不明,灸肝俞二百壮,小儿斟酌可灸三七壮。
肝胆俱虚∶ 左手关上脉阴阳俱虚者,足厥阴与少阳经俱虚也,病如恍惚,尸厥不知人,妄见,少气 不能言,时时自惊,名曰肝胆俱虚也。
<目录>卷十一肝脏<篇名>肝劳第三属性:(论一首,方二首)
论曰∶肝劳病者,补心气以益之,心旺则感于肝矣。人逆春气则足少阳不生,而肝气纳 变,顺之则生,逆之则死,顺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关格,病则生矣。
<目录>卷十一肝脏\肝劳第三<篇名>猪膏酒方属性:治肝劳虚寒,关格劳涩,闭塞不通,毛悴色夭。
猪膏 姜汁(各四升)
上二味,以微火煎取三升,下酒五合和煎,分为三服。
<目录>卷十一肝脏\肝劳第三<篇名>虎骨酒补方属性:治肝虚寒劳损,口苦,关节骨疼痛,筋挛缩,烦闷。
虎骨一升(炙焦,碎如雀头) 丹参(八两) 干地黄(七两) 地骨皮 干姜 川芎 (各四 两) 猪椒根 白术 五加皮 枳实(各五两)
上十味 咀,绢袋盛,以酒四斗浸四日,初服六七合,渐加至一升,日再服。
<目录>卷十一肝脏<篇名>筋极第四属性:(论三首,方七首,灸法七首)
论曰∶夫六极者,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咽,风气应于肝,雷气动于心,谷气感于脾,
雨气润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所以窍应于五脏,五脏邪伤,则六腑 生极,故曰五脏六极也。
论曰∶凡筋极者主肝也,肝应筋,筋与肝合,肝有病从筋生。又曰∶以春遇病为筋痹,
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则阳气入于内,阴气出于外,若阴气外出,出则虚,虚则 筋虚,筋虚则善悲,色青苍白见于目下,若伤寒则筋不能动,十指爪皆痛,数好转筋,其源 以春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