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胃腑方\痼冷积热第八<篇名>竹叶汤属性:治五心热,手足烦疼,口干唇燥,胸中热方。
竹叶 小麦(各一升) 知母 石膏(各三两) 茯苓 黄芩 麦冬(各二两) 人参 (一两 半) 栝蒌根 半夏 甘草(各一两) 生姜(五两)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竹叶、小麦,取八升,去滓纳药,煮取三升,分三 服,老少分五服。
<目录>卷十六胃腑方\痼冷积热第八<篇名>半夏汤属性:治胸中客热,心一下烦满气上,大小便难方。
半夏(一升) 生姜(八两) 前胡(四两) 茯苓 白术(各五两) 杏仁 枳实(各 三两)
人参 黄芩(各二两) 甘草(一两)
上十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胸中大热者,沉冷服之。大小便涩者,加 大黄三两。一方用栀子仁二两,为十一味。
<目录>卷十六胃腑方\痼冷积热第八<篇名>承气汤属性:治气结胸中,热在胃脘,饮食呕逆渴方。
前胡 枳实 桂心 大黄 寒水石 知母 甘草(各一两) 硝石 栝蒌根 石膏(各 二 两)
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热气手足心烦热如火方∶ 竹叶(二升) 枳实(三两) 青葙子 白前(各一两) 吴茱萸 黄芩(各二分) 栝 蒌根 麦冬(各二两) 生姜(六两) 前胡(一作芍药) 半夏(各五两)
上十一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目录>卷十六胃腑方\痼冷积热第八<篇名>地黄煎属性:治热方。
地黄汁(四升三合) 茯神 知母 葳蕤(各四两) 栝蒌根(五两) 竹沥(三合,
一用竹 叶) 姜汁 白蜜 麦冬汁 鲜骨皮(各二升) 石膏(八两)
上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诸药,取汁三升,去滓,下竹沥、地黄、麦冬汁 ,微火煎四五沸,下蜜、姜汁,微火煎,取六升,初服四合,日三夜一。加至六七合。四月 五月作 治积热方∶ 枳实 黄芩 大黄 黄连 芒硝(各二两)
上五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空心酒服三十丸,加至四十丸,日一服。
治膈上热方∶ 苦参(十两) 元参(五两) 麦冬(三两) 车前子(二两)
上四味末,蜜丸如梧子大,一服十五丸,日二服。
<目录>卷十六胃腑方\痼冷积热第八<篇名>细丸属性:治客热结塞不流利方。
大黄 葶苈(各三两) 香豉(三合) 杏仁 巴豆(各三分)。
上五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日饮服二丸,以利为度。
治骨蒸羸瘦,烦闷短气,喘息鼻张,日西即发方∶ 龙胆 川连 栝蒌根(各四分) 芒硝(二分) 栀子(十枚) 苦参 大黄 黄芩 芍 药 青葙子(各二两)
上十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饮服二丸,日二,以知为度。(一方无苦参以下,只五味)
(张 治骨蒸方∶ 天灵盖如梳大,炙令黄碎,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起死人神方。
又方 水服芒硝一方寸匕,日二服,神良。
<目录><篇名>卷十七肺脏方属性:(凡八类)
<目录>卷十七肺脏方<篇名>肺脏脉论第一属性:(论一首)
论曰∶肺主魄,魄脏者任物之精也。为上将军使在上行,所以肺为五脏之华盖,并精出 入谓之魄,魄者肺之藏也。鼻者肺之官,肺气通于鼻,鼻和则能知香臭矣。循环紫宫上出于 颊,候于鼻下,回肺中荣华于发。外主气,内主胸,与乳相当。左乳庚,右乳辛。肺重三斤 三两,六叶两耳。凡八叶,有十四童子七女子守之,神名鸟鸿。主藏魄,号为魄脏,随节应 会。故云∶肺藏气,气舍魄。在气为咳,在液为涕。肺气虚则鼻息利少,气实则喘喝胸凭仰 息。肺气虚而梦见白物,见人斩血藉藉得其时则梦见兵战。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厥气客于 肺,则梦飞扬见金铁之器及奇物。
凡肺脏象金,与大肠合为腑,其经手太阴与阳明为表里。其脉浮,相于季夏,旺于秋,
秋时万物之所终,宿叶落柯,萋萋枝条。其KT 然独在,其脉为微浮,卫气迟,营气数,
数则在上,迟则在下,故名曰毛。阳当陷而不陷,阴当升而不升,为邪所中。(二气感激,
故为风寒所中。)阳中邪则卷,阴中邪则紧。卷则恶寒,紧则为 。寒 相搏,故名曰疟。
弱则发热浮乃来出旦中旦发,暮中暮发。脏有远近,脉有迟疾,周有度数,行有漏刻。迟在 上伤毛采,数在下伤下焦。中焦有恶则见,有善则匿。阳气下陷,阴气则温,阳反在下,阴 反在巅,故名 秋脉如浮,秋脉肺也,西方金也,万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气来轻虚而浮,来急去散,
故曰浮。反此者病,何如而反?其气来毛而中央坚,两旁虚,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毛而 微,此谓不及,病在中。太过则令人气逆而背痛,愠愠然。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而咳,
上气见血,下闻病音。
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秋以胃气为本,肺脉来,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