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3-方剂

40-备急千金要方-第180页

茯苓 紫菀(各二两) 麦冬(四两) 生姜(五两) 杏仁(五十枚) 粳米(二合) 大 枣(十枚)
上十六味 咀,以水一斗三升,先煮桑白皮、粳米、大枣,以米熟去滓纳诸药,煮取 五升,分六服,日三。
又方 治肺气不足,心腹支满,咳嗽喘逆上气唾脓血,胸背痛,手足烦热,惕然自惊 皮毛起,或哭或歌或怒,干呕心烦,耳中闻风雨声,面色白方。
款冬花 桂心(各二两) 桑白皮(一斤) 生姜 五味子 钟乳(各三两) 麦冬(四 两)
粳米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粳米、枣令熟,去滓纳药,煎取二升,分三服,温 服之。
一方用白石英二两(《广济》有紫菀,人参各二两,名紫菀汤。)
<目录>卷十七肺脏方\肺虚实第二<篇名>麻子汤属性:治肺气不足,咳唾脓血,气短不得卧方。
麻子(一升) 桑皮 饧(各一斤) 桂心 人参(各二两) 阿胶 紫菀(各一两) 生 姜 (三两) 干地黄(四两)
上九味 咀,以酒一斗五升,水一斗五升,合煮取四升,分五服。
<目录>卷十七肺脏方\肺虚实第二<篇名>饧煎属性:治肺气不足,咽喉苦干方。
作饧任多少,取干枣一升,去核熟捣,水五升和使相得,绞去滓,澄去上清,取浊者纳 饴中搅火上煎,勿令坚,令连服如鸡子大,渐渐服之,日三夜二。
治肺风气痿绝,四肢满胀喘逆胸满方∶ 灸肺俞各二壮,肺俞对乳引绳度之,在第三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
肺与大肠俱虚 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阴阳俱虚者,手太阴与阳明经俱虚也。病苦耳鸣嘈嘈,时妄见光明 ,情中不乐或如恐怖,名曰肺与大肠俱虚也。
<目录>卷十七肺脏方\肺虚实第二<篇名>小建中汤属性:治肺与大肠俱不足,虚寒乏气,小腹拘急,腰痛羸瘠百病方。
大枣(十二枚) 生姜 桂心(各三两) 甘草(二两) 芍药(六两)
上五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合饴糖八两,煮三沸,分三服(《肘后》用 黄、人参各二两,名黄 建中汤。)
<目录>卷十七肺脏方<篇名>肺劳第三属性:(论一首 方三首 灸法一首)
论曰∶凡肺劳病者,补肾气以益之,肾旺则感于肺矣。人逆秋气,则手太阴不收,肺气 焦满,顺之则生,逆之则死。顺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关格,病则生矣。
<目录>卷十七肺脏方\肺劳第三<篇名>麻黄引气汤属性:治肺劳实气喘鼻张,面目苦肿方。
麻黄 杏仁 生姜 半夏(各五分) 紫苏(四分) 白前 细辛 桂心(各三分) 橘 皮 (二分) 石膏(八两) 竹叶(切一升)
上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目录>卷十七肺脏方\肺劳第三<篇名>半夏汤属性:治肺劳虚寒,心腹冷气逆游气,胸胁气满,从胸达背痛,忧气往来,呕逆饮食即吐,
虚乏不足方。
半夏(一升) 生姜(一斤) 桂心(四两) 甘草 浓朴(各二两) 人参 橘皮 麦 冬(各 三两)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四服。腹痛加当归二两。
<目录>卷十七肺脏方\肺劳第三<篇名>浓朴汤属性:治肺劳风虚冷痰 水气,昼夜不得卧,头不得近枕,上气胸满,喘息气绝,此痰水盛 溢方。
浓朴 麻黄 桂心 黄芩 石膏 大戟 橘皮(各二两) 枳实 甘草 秦艽 杏仁 茯 苓(各三两) 细辛(二两) 半夏(一升) 生姜(十两) 大枣(十五枚)
上十六味 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四升,去滓,分五服。
治喉痹气逆咳嗽口中唾涎方∶ 灸肺俞七壮,亦可随年壮至百壮。
<目录>卷十七肺脏方<篇名>气极第四属性:(论一首 方六首 灸法二首)
论曰∶凡气极者,主肺也。肺应气,气与肺合。又曰∶以秋遇病为皮痹,皮痹不已,复 感于邪,内舍于肺,则寒湿之气客于六腑也。若肺有病则先发气,气上冲胸,常欲自恚。以 秋庚辛日伤风邪之气为肺风,肺风之状多汗。若阴伤则寒,寒则虚,虚则气逆咳,咳则短气,
暮则甚。阴气至,湿气生,故甚阴畏阳气,昼日则瘥。若阳伤则热,热则实,实则气喘息上 胸噫,甚则唾血也。然阳病治阴,阴是其里。阴病治阳,阳是其表。是以阴阳表里衰旺之源。
故知以阳调阴,以阴调阳。阳气实则决,阴气虚则引。善治病者,初入皮毛,肌肤筋脉则治 之。若至六腑五脏,半死矣。
扁鹊曰∶气绝不治,喘(一作奔)而冷汗出,二日死。气应手太阴,太阴气绝,则皮毛 焦,
气先死矣。
<目录>卷十七肺脏方\气极第四<篇名>钟乳散属性:治气极虚寒,阴畏阳气,昼瘥暮甚,气短息寒,亦治百病,令人力强能饮食 钟乳(别研) 干姜 桔梗 茯苓 细辛 桂心 附子 人参(各一两六铢) 白术(一两)
、防风 栝蒌根 牡蛎(各二两半)
上十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