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3-方剂

40-备急千金要方-第47页

水法。
小儿初出腹有连舌,舌下有膜如石榴子中隔连其舌下,后喜令儿言语不发不转也,可以 爪摘断之,微有血出无害;若血出不止,可烧发作灰末敷之,血便止也。
小儿出腹六七日后,其血气收敛成肉,则口舌喉颊里清净也。若喉里舌上有物,如芦箨 盛水状者,若悬痈有胀起者,可以绵缠长针,留刃处如粟米许大,以刺决之,令气泄,去青 黄赤血汁也,一刺之止消息,一日未消者,来日又刺之,不过三刺,自消尽,余小小未消,
三刺亦止,自然得消也。有着舌下如此者,名重舌。有着颊里及上 如此者,名重 。有着 齿龈上者,名重龈。皆刺去血汁也。
小儿生辄死,治之法∶ 当候视儿口中悬雍前上 有泡者,以指摘取头决,令溃去血,勿令血入咽,入咽杀儿,
急急慎之。小儿初出腹,骨肉未敛,肌肉犹是血也,血凝乃坚成肌肉耳,其血沮败不成肌肉,
则使面目绕鼻口左右悉黄而啼,闭目聚口撮面,口中干燥,四肢不能伸缩者,皆是血脉不敛 也,喜不育。若有如此者,皆宜与龙胆汤也。(方出本卷惊痫篇。)
相儿寿夭法∶ 儿初生叫声连延相属者,寿。
声绝而复扬急者,不寿。
啼声散,不成人。
啼声深,不成人。
脐中无血者,好。
脐小者,不寿。
通身软弱如无骨者,不寿。
鲜白长大者,寿。
自开目者,不成人。
目视不正数动者,大非佳。
汗血者,多厄不寿。
汗不流,不成人。
小便凝如脂膏,不成人。
头四破,不成人。
常摇手足者,不成人。
早坐、早行、早齿、早语,皆恶性,非佳人。
头毛不周匝者,不成人。
发稀少者强,不听人(一作不聪)。
额上有旋毛,早贵,妨父母。
儿生枕骨不成者,能言而死。
尻骨不成者,能倨而死。
掌骨不成者,能匍匐而死。
踵骨不成者,能行而死。
膑骨不成者,能立而死。
身不收者,死。
鱼口者,死。
股间无生肉者,死。
颐下破者,死。
阴不起者,死。
阴囊下白者,死;赤者,死。
卵缝通达黑者,寿。
论曰∶儿三岁以上,十岁以下,视其性气高下,即可知其夭寿大略。儿小时识悟通敏过 人者,多夭,大则顶 、颜回之流是也。小儿骨法成就威仪回转迟舒稍费人精神雕琢者,寿 。其预知人意回旋敏速者,亦夭。即杨修、孔融之徒是也。由此观之,夭寿大略可知也,亦 犹梅花早发不睹岁寒,甘菊晚成终于年事,是知晚成者,寿之兆也。
<目录>卷五上少小婴孺方上<篇名>惊痫第三属性:(论三首 方十三首 灸法二十六首)
论曰∶少小所以有痫病及痉病者,皆由脏气不平故也。新生即痫者,是其五脏不收敛,
血气不聚,五脉不流,骨怯不成也,多不全育。其一月四十日以上至期岁而痫者,亦由乳养 失理,血气不和,风邪所中也,病先身热,掣 惊啼叫唤而后发痫。脉浮者为阳痫,病在六 腑,外在肌肤,犹易治也。病先身冷,不惊掣,不啼呼,而病发时,脉沉者,为阴痫,病在 五脏,内在骨髓,极难治也。病发身软时醒者,谓之痫也。身强直反张如弓不时醒者,谓之 痉也,诸反张,大人脊下容侧手,小儿容三指者,不可复治也。凡脉浮之与沉,以判其病在 阴阳表里耳。其浮沉复有大小滑涩虚实迟快诸证,各根据脉形为治。
《神农本草经》说∶小儿惊痫有一百二十种,其证候微异于常,便是痫候也。初出腹,
血脉不敛,五脏未成,稍将养失宜,即为病也。时不成人,其经变蒸之后有病,余证并宽,
惟中风最暴卒也。小儿四肢不好惊掣,气息小异,欲作痫,及变蒸日满不解者,并宜龙胆汤 也。
凡小儿之痫有三种,有风痫,有惊痫,有食痫。然风痫、惊痫时时有耳,十儿之中未有 一二是风惊者。凡是先寒后热发者,皆是食痫也。惊痫当按图灸之,风痫当与猪心汤,食痫 当下,乃与紫丸佳,凡小儿所以得风痫者,缘衣暖汗出,风因入也。风痫者,初得之时,先 屈指如数,乃发作者,此风痫也。惊痫者,起于惊怖,大啼乃发作者,此惊痫也。惊痫微者 急持之,勿复更惊之或自止也。其先不哺乳,吐而变热后发痫者,此食痫,早下则瘥,四味 紫丸逐癖饮最良,去病速而不虚人,赤丸(方中本无赤丸,详后,癖结胀满篇第一方,紫双 丸用朱砂色当赤,疑即赤丸也)瘥快,病重者当用之。
凡小儿不能乳哺,当与紫丸下之。小儿始生,生气尚盛,但有微恶,则须下之,必无所 损,及其愈病,则致深益,若不时下,则成大疾,疾成则难治矣。凡下,四味紫丸最善,虽 下不损人,足以去疾。若四味紫丸不得下者,当以赤丸下之。赤丸不下,当倍之。若已下而 有余热不尽,当按方作龙胆汤稍稍服之,并摩赤膏(方见本篇末)。风痫亦当下之,然当以 猪 心汤下之。惊痫但按图灸之,及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