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3-方剂

40-备急千金要方-第81页

阳陵泉、绝骨、昆仓、阴陵泉、三阴交、足太阴、复溜、然谷、涌泉、承山、束 骨等,此一十八穴,旧法多灸百会、风府。五脏六腑俞募顷来,灸者悉觉引气向上,所以不 取其法。气不上者可用之。其要病已成恐不救者,悉须灸之。其足十趾去趾奇一分,两足凡 八穴,曹氏乃曰八冲,极下气有效。其足十趾端名曰气端,日灸三壮,并大神要。其八冲可 日灸七壮。气下即止。病者非深相委悉,慎勿为人灸之。慎之。凡灸八冲艾炷须小作之。
论服汤药色目。风毒之气入人体中,脉有三品,内外证候相似,但脉有异耳。若脉浮大 而缓,宜服续命汤两剂应瘥。若风盛宜作越婢汤加白术四两。若脉浮大紧转快,宜作竹沥汤。
若病患脉微而弱,宜服风引汤,此人脉多是因虚而得之。若大虚短气力乏,可其间作补汤,
随病冷热而用之。若未愈,更服竹沥汤。若病患脉浮大而紧快,此是三品之中最恶脉也。或 沉细而快者,此脉正与浮大而紧者同是恶脉,浮大者病在外,沉细者病在内,治亦不异,当 消息以意耳。其形尚可,而手脚未容至弱,数日之中,气上即便命终。如此之脉,往往有人 得之,无一存者。急服竹沥汤,日服一剂。切要汤势常令相及,勿令半日之中空无汤也。此 汤竹汁多,服之若不极热,辄停在胸心,更为人患,每服当使极热。若服竹沥汤得下者必佳 也。若已服三剂竹沥汤,病及脉势未折而苦胀满,可以大鳖甲汤下之;汤势尽而不得下,可 以丸药助汤令下,下后更服竹沥汤,趣令脉势折气息料理便停服。三十二物八风散佳。凡初 得病便摩野葛膏,日再,顽痹脚弱都愈乃止。若服竹沥汤脉势折如未病时,气力转胜脚,故 未能行,体力充足,然后渐微行步。病重者瘥,后半年始能扶人行耳。既觉脉及体内瘥,但 当勤服八风散,勿以脚未能行,轻加余治,未必全得益,更生诸恶失此诸治也。猥人边亦勿 行野葛膏。有人闻竹沥汤云,恐伤腰脚者,即勿与治。宜知此法,此皆人无受入性,不可与 医故也,不为疑者说此之谓也。竹沥汤有三首,轻者服前方,重者以次第后方。此风毒乃相 注易病患,宜将空缺服小金牙散,以少许涂鼻孔耳门,病困人及新亡人喜易人强健人,宜将 服之。亦以涂耳鼻乃可临近亡人及视疾者,绛囊带一方寸匕男左女右臂上,此散毒宜从少为 始。(金牙散方在十四卷胆腑门)。病患惟宜饮赤小豆散,冬服侧子金牙酒续命汤。治风毒,
病初得,似时行毒病,而脉浮缓,终不变快,此不治。或数日而死,或十日而死,或得便不 识人,或发黄,或发斑,或目赤,或下部穿烂者,此最急得之。即先服续命汤一剂,须服葛 根汤麻黄汤下之。若此不折,更与续命汤两三剂必瘥。此病大急常令汤势相接,不可使半日 缺汤即便杀人。(续命汤方见十卷诸风门。)
<目录>卷七风毒香港脚方\汤液第二<篇名>第一竹沥汤属性:治两脚痹弱,或转筋皮肉不仁,腹胀起如肿,按之不陷,心中恶,不欲食或患冷方。
竹沥(五升) 甘草 秦艽 葛根 黄芩 麻黄 防己 细辛 桂心 干姜(各一两) 茯 苓(三两) 防风 升麻(各一两半) 附子(二枚) 杏仁(五十枚)
上十五味 咀,以水七升合竹沥,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千金翼方》无茯苓、杏 仁,有白术一两)
<目录>卷七风毒香港脚方\汤液第二<篇名>第二大竹沥汤属性:治猝中风,口噤不能言,四肢缓纵,偏痹挛急,风经五脏,恍惚恚怒无常,手足不随 方。
竹沥(一斗四升) 独活 芍药 防风 茵芋 甘草 白术 葛根 细辛 黄芩 川芎 (
各二两) 桂心 防己 人参 石膏 麻黄(各一两) 生姜 茯苓(各三两) 乌头(一 枚)
上十九味 咀,以竹沥煮取四升,分六服,先未汗者取汗,一状相当即服。
<目录>卷七风毒香港脚方\汤液第二<篇名>第三竹沥汤属性:治风毒入人五内,短气,心下烦热,手足烦疼,四肢不举,皮肉不仁,口噤不能言方。
竹沥(一斗九升) 防风 茯苓 秦艽(各三两) 当归 黄芩 人参 川芎 细辛 桂 心 甘草 升麻(千金翼作通草) 麻黄 白术(各二两) 附子(二枚) 川椒(一两) 葛 根(五两)
生姜(八两)
上十八味 咀,以竹沥煮取四升,分五服,初得病即须摩膏,日再,痹定止(千金翼无 麻黄川椒生姜)。
<目录>卷七风毒香港脚方\汤液第二<篇名>麻黄汤属性:治恶风毒瓦斯,脚弱无力,顽痹,四肢不仁,失音不能言,毒瓦斯冲心。有人病者,但一 病相当即服此第一服,次服第二、第三、第四方。
麻黄(一两) 大枣(二十枚) 茯苓(三两) 杏仁(三十枚) 防风 白术 当归 升 麻 川芎 芍药 黄芩 桂心 麦冬 甘草(各二两)
上十四味 咀,以水九升清酒二升合,煮取二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覆令小汗,
粉之,莫令见风。
<目录>卷七风毒香港脚方\汤液第二<篇名>第二服独活汤方属性:独活(四两) 干地黄(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