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3-方剂

40-备急千金要方-第92页

,恶风不得去帷帐,时复疼热,恶闻人声,不知痛痒,
身悉振摇,汗出,猥退,头重浮肿,抓之不知痛,颈项强直,口面 戾,四肢不随不仁偏枯,
挛掣不得屈伸,悉主之方。
天雄 当归 人参(各五分) 附子 天冬 防风 蜀椒 独活(各四分) 乌头 秦 艽 细辛 白术 干姜(各三分) 麻黄 五味子 桔梗 山萸 柴胡 莽草 白芷(各二分)
上二十味治下筛,合相得。酒服半方寸匕,渐至全匕,日三服,以身中觉如针刺状,药 行也。
<目录>卷八治诸风方\诸风第二<篇名>乌头汤属性:治八风五尸恶气游走胸心、流出四肢,来往不住,短气欲死方。
乌头 芍药 干姜 桂心 细辛 干地黄 当归 吴茱萸 甘草(各二两)
上九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目录>卷八治诸风方\诸风第二<篇名>苍耳散属性:治诸风方。当以五月五日午时干地刈取苍耳叶,洗曝燥捣下筛,酒若浆服一方寸匕,
日三。作散,若吐逆可蜜为丸,服十丸,准前计一方寸匕数也。风轻易治者,日再服。若身 体有风处皆作粟肌出,或如麻豆粒,此皆为风毒出也。可以铍针刺溃去之,皆黄汁,出尽乃 止。五月五日多取阴干之,着大瓮中,稍取用之。此草辟恶。若欲看病省疾者,便服之,令 人无所畏。若时气不和,举家服之。若病胃胀满、心闷发热即服之,并杀三虫。肠痔,能进 食,一周年服之佳,七月七、九月九皆可采用。
治心风虚热,发即恍惚烦闷、半身不仁挛急方∶ 荆沥 竹沥(各五升) 枸杞根白皮 麦冬(各一升) 香豉(三合) 人参 茯苓 栀 子 仁黄芩 川芎 桂心 细辛 杏仁 防风 白藓皮(各二两) 生姜 石膏 甘草(各三 两)
上十八味 咀,以水二斗,和竹沥、荆沥煮取三升,分四服,相去如人行六七里。凡五 剂间三日服一剂。(一用防己三两)
治虚热恍惚惊邪恐惧方∶ 荆沥(三升) 竹沥(三升) 香豉(三合) 牛黄(十八铢) 麦冬 人参(各三两)
升麻 铁精(各一两) 天冬 龙齿 茯苓 栀子(各二两)
上十二味 咀,以水二斗,煮取三升去滓,下牛黄、铁精,更煎五六沸,取一升七合 分五服,相去十里久。
<目录>卷八治诸风方\诸风第二<篇名>地黄煎属性:治热风心烦闷及脾胃间热不下食冷补方。
生地黄汁(二升) 枸杞根汁(三升) 生姜汁 酥(各三升) 荆沥 竹沥(各五升)
天冬 人参(各八两) 茯苓(六两) 大黄 栀子仁(各四两)
上十一味捣筛五物为散,先煎地黄等汁成煎,次纳散药搅和。每服一匕,日再渐加至三 匕,觉利减之。
又方 黄芩 干蓝 芍药 鼠尾草(各三两) 栀子仁 生葛(各六两) 羚羊角(五 两)
豉(一升,绵裹)
上八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
治积热风方∶ 地骨皮 葳蕤 丹参 黄 麦冬 泽泻(各三两) 清蜜 姜汁(各一合) 生地汁 (一 升)
上九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纳生地汁更缓火煮减一升,纳蜜及姜汁又煮 一沸,药成,温服三合,日再。
<目录>卷八治诸风方\诸风第二<篇名>大防风汤属性:治中风发热、无汗、肢节烦、腹急痛、大小便不利方。
防风 当归 麻黄 白术 甘草(各十八铢) 黄芩(三十铢) 干地黄 山茱萸 茯 苓 附子(各一两)
上十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一服七合。大小便不利纳大黄、人参各十八 铢、大枣三十枚、生姜三两,煮取三升,分三服。(深师加天冬一两。)
<目录>卷八治诸风方\诸风第二<篇名>大戟洗汤属性:治中风发热方。
大戟 苦参(等分)
上二味为末,以药半升,白酢浆一斗煮三沸,适寒温洗之,从上下寒乃止立瘥。小儿三 指撮浆水四升煮洗之。
<目录>卷八治诸风方\诸风第二<篇名>金牙酒属性:疗积年八风五疰,举身 曳、不得转侧、行步跛 、不能收摄。又暴口噤失音、言语 不正、四肢背脊筋急、肿痛流走不常、劳冷积聚少气、乍寒乍热,三焦不调,脾胃不磨饮 、
结实逆害、饮食酢咽、呕吐、食不生肌、医所不能治者方。
金牙(碎如米粒,小绢袋盛) 干地黄 地肤子(无子用茎,苏恭用蛇床子) 蒴 根 附 子防风 细辛 莽草(各四两) 羌活(一斤,胡洽用独活) 蜀椒(四合)
上十味 咀,以绢袋盛,用酒四斗于瓷罂中渍,密闭头,勿令泄气。春夏三四宿,秋冬 六七宿,酒成去滓,日服一合。此酒无毒,及可小醉,常令酒气相接不尽,一剂病无不愈,
又令人肥健。酒尽自可加诸药各三两,惟蜀椒五两用酒如前,勿加金牙也。冷加干姜四两。
服此酒胜灸刺。起三十年诸风 曳神验。(《肘后》、《备急》用升麻、干姜各四两,人参二 两,石斛、牛膝各五两、不用蒴 根,为十四味。苏恭不用地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