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第一横理十四壮,灸猝死亦良。治久风猝风缓急、诸风猝发动不自觉知,或心腹胀满,或 半身不遂,或口噤不言、涎唾自出、目闭耳聋,或身冷直,或烦闷恍惚、喜怒无常,或唇青 口白戴眼角弓反张,始觉发动即灸神庭一处七壮,穴在印堂直上发际是。次灸曲差二处各七 壮,穴在神庭两旁各一寸半是。次灸上关二处各七壮,一名客主人穴,在耳前起骨上廉陷者 中是。次灸下关二处各七壮,穴在耳前下廉动脉陷者中是。次灸颊车二穴各七壮,穴在曲颊 陷者中是。次灸廉泉一处七壮,穴在当头直下骨后陷者中是。次灸囟会一处七壮,穴在神庭 上二寸是。次灸百会一处七壮,穴在当顶上正中央是。次灸本神二处各七壮,穴在耳正直上 入发际二分是穴(又作四分)。次灸天柱二处各七壮,穴在项后两大筋外入发际陷者中是。
次灸陶道一处七壮,穴在大椎节下间是。次灸风门二处各七壮,穴在第二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是。次灸心俞二处各七壮,穴在第五椎下两旁各一寸半是。次灸肝俞二处各七壮,穴在第九 椎下两旁各一寸半是。次灸肾俞二处各七壮,穴在第十四椎下两旁各一寸半是。次灸膀胱 二处各七壮,穴在第十九椎下两旁各一寸半是。次灸曲池二处各七壮,穴在两肘外曲头陷者 中屈肘取之是。次灸肩 二处各七壮,穴在两肩头正中两骨间陷者中是。次灸支沟二处各七 壮,穴在手腕后臂外三寸两骨间是。次灸合谷二处各七壮,穴在手大指虎口两骨间陷者中是。
陷者中是。次灸阳辅二处各七壮,穴在外踝上绝骨端陷者中是。次灸昆仑二处各七壮,穴在 外踝后跟骨上陷者中是。
治风灸上星及百会各二百壮,前顶二百四十壮、脑户及风府各三百壮。一云治大风灸百 会七百壮。治百种风。灸脑后项大椎平处两厢量二寸三分,须取病患指寸量,两厢各灸百壮 得瘥。治风耳鸣。从耳后量八分半,里许有孔,灸一切风得瘥,狂者亦瘥,两耳门前后各灸 一百壮。治猝病恶风欲死、不能语及肉痹不知人。灸第五椎名曰藏输,百五十壮,多至三百 壮便愈。心俞穴在第五节,(一云第七节)对心横三间寸,主心风腹胀满,食不消化,吐血 酸削,四肢羸露,不欲饮食,鼻衄目眩,KT KT 不明,肩头胁下痛,小腹急,灸二三百 壮。大肠俞在十六椎两边相去一寸半。主风腹中雷鸣、肠 泄利、食不消化、小腹绞痛、腰 脊疼强,或大小便难、不能饮食,灸百壮,三日一报。掖门在腋下攒毛中一寸,名太阳阴,
一名掖间。灸五十壮,主风。绝骨在外踝上三寸,灸百壮,治风身重、心烦、足胫疼。
<目录>卷八治诸风方<篇名>贼风第三属性:(论一首 方二十九首 灸法六首)
<目录>卷八治诸风方\贼风第三<篇名>桂枝酒属性:治肝虚寒,猝然喑哑不声、踞坐不得、面目青黑、四肢缓弱、遗失便利、
桂枝 川芎 独活 牛膝 薯蓣 甘草(各三两) 附子(二两) 防风 茯苓 天雄 茵 芋杜仲 蒴 根 白术(各四两) 干姜(五两) 踯躅(一升) 猪椒叶根皮(各一升)
大枣 (四十枚)
上十八味 咀,以酒四斗渍七日,每服四合,日二,加至五、六合。
肝风占候其口不能言,当灸鼻下人中。次灸大木椎次灸肝俞,第九椎下是,五十壮、余 处随年壮。眼暗灸之得明,二三百壮良。
<目录>卷八治诸风方\贼风第三<篇名>大定心汤属性:治心气虚悸恍惚方。(见十六卷小肠腑中。)
<目录>卷八治诸风方\贼风第三<篇名>干姜附子汤属性:治心虚寒风,半身不遂、骨节离解、缓弱不收,便利无度,口面 邪斜方。
干姜 附子(各八两) 桂心 麻黄(各四两) 川芎(三两)
上五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三日后服一剂。
<目录>卷八治诸风方\贼风第三<篇名>侧子酒属性:治心寒或笑或呻口欹方。(见前七卷香港脚门中。
<目录>卷八治诸风方\贼风第三<篇名>芎汤属性:治猝中风,四肢不仁、善笑不息方。
芎 (一两半) 黄芩 石膏(一方用黄连) 当归 秦艽 麻黄 桂心 干姜 甘草 (各 一两) 杏仁(二十一枚)
上十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目录>卷八治诸风方\贼风第三<篇名>荆沥汤属性:治心虚寒、阴气伤、寒损心惊掣悸,语声宽急混浊,口 冒昧,好自笑、
荆沥(三升) 母姜(取汁,一升) 麻黄 白术 川芎(各四两) 防风 桂心 升 麻茯 苓远志 人参 羌活 当归(各二两) 防己 甘草(各二两)
上十五味 咀,以水一斗五升煎麻黄两沸,去沫,次下诸药,煮取三升,去滓,下荆 沥、姜汁煎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目录>卷八治诸风方\贼风第三<篇名>白术酒属性:补心志定气。治心虚寒,气性反常,心手不随,语声冒昧。其疾源疠风损心,具如前方 所说无穷。
白术(切) 地骨皮 荆实(各三升) 菊花(二斗)
上四味,以水三石,煮取一石五斗,去滓澄清取汁,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