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成脓去药。洗净为度。
万应针头丸 麝香(二钱) 血竭(三钱) 轻粉(三钱) 蟾酥(三钱) 硼砂(三钱) 大梅片(一钱) 金 头赤足蜈蚣(一条) 共为末炼蜜丸。凡一切痈疽。生于胸背。毒大欲死。向其头上用针撬破去血。以药一黍米大。放 疮口内。用纸花吐津周遭湿之。贴疮罨定。顷刻可愈。
化腐紫霞膏 轻粉(三钱) 蓖麻仁(三钱研) 血竭(二钱) 巴豆霜(五钱) 金顶砒(五钱) 螺蛳肉水(二 钱) 潮脑(一钱) 共研匀 罐贮。凡发背已成。瘀肉不腐。及不作脓者。又诸疮内有脓。外不穿者。俱用此膏。不腐烂者自腐。不溃者自溃。其功 甚于乌金膏。及碧霞锭子。临用以麻油调搽顽硬肉上。以绵纸盖之。或以膏药贴之亦可。
元珠膏 本鳖子肉(十四个) 斑蝥(八十个) 柳枝(四十九寸) 驴蹄甲片(三钱) 草乌(一钱) 麻油(二 两) 上药浸油内七日。
用文火炸枯去渣。入巴豆仁三个煎至黑。倾于钵内研如泥。加麝香一分。搅匀。入罐内。凡肿疡将溃。搽之脓从毛孔 吸出。已开刀者。用指护送孔内。脓腐立刻能化。
隔皮取脓法 驴蹄皮(一两)。炒为末。砂炒荞麦面(一两) 草乌(四钱。刮去皮。研末) 食盐(五钱) 共研 细。水糊作薄饼 丸。上炙微黄。再研细。以醋摊白纸上贴患处。其脓水从毛孔而出。盖以粗纸。掺湿再换。水尽纸燥肿即消。或患毒深 远。刀难直取。并患者惧开刀。候脓熟时。用此法最宜。如不从毛窍出者。其擦药之处。剩一洞。自为出脓。
<目录>卷二<篇名>点头部属性:代刀丸 白丁香(一钱) 蓖麻仁(一钱) 生白砒(三分) 共研为丸如黍米大。凡一切肿毒。内肿已成。惧开 刀者。用一粒放患顶。外以膏封之。次日即能破头。
又方 斑蝥(二十个) 巴豆(四十粒) 共为末和丸。如胡椒大。每用一丸放患顶上膏封。
万应代针膏 硼砂(一钱五分) 血竭(一钱五分) 轻粉(一钱五分) 蟾酥(五分) 连头蜈蚣(一条炙) 麝 香(一分) 冰片(少许) 雄黄(一钱) 共为末。用好蜜和成膏。凡一切恶疽生于胸背。毒大欲死者。用小针将头 拨破。以药搽上一粒。膏封过夜。
次早即破脓。
咬头膏 铜青 松香 乳香 没药 杏仁 生木鳖粉 蓖麻仁(各等分) 巴豆(不去油加倍) 捣成膏。每两膏 内加白砒(一分) 捣匀。临用。取绿豆大一粒。放患顶。用膏药盖之。溃后即揭下洗净。换贴另药。凡胎前产后忌用。
替针丸 川乌 草乌 五灵脂(各二钱) 轻粉(一分) 粉霜(一分) 斑蝥(二十个去翅足) 巴豆(二十个 去皮) 上先将二乌、灵脂为末研匀。次入轻粉、粉霜研匀后。入巴豆、斑蝥。以水调和为锭子。
<目录>卷二<篇名>拔毒部属性:十面埋伏散 麝香(一钱) 蜈蚣(十条) 炙甲片(五钱) 乳香 没药(各六钱。去油) 蝉衣(六钱) 银 朱(四钱) 僵蚕(八钱。炒断丝) 全蝎(五钱。漂淡) 带子蜂房(六钱。焙燥) 一切痈毒用之。自能拔毒收功。
九龙丹 斑蝥(五分。去头足糯米炒黄) 乳香 没药(各三分。去油) 雄黄(二分) 血竭(一分) 麝香(一 分五厘) 冰片(七厘) 元胡(五厘) 元参(五厘) 共为极细末掺之。拔毒生肌化腐。
附吊药 真蟾酥(火酒化) 雄黄 明矾 紫石英 硫黄各等分 共为末。用好酒调一日。次日作条。
八仙丹 蜈蚣(五条全用) 全蝎(五只。全用漂淡) 阿魏(三钱) 僵蚕(二钱。炒断丝) 炙甲片(二钱) 血 余炭(二钱) 乳香 没药(各二钱。去油) 血竭(二钱) 轻粉(二钱) 大梅片(三分) 儿茶(二钱) 麝香 (三分。浮肉不去) 加巴豆霜(一钱) 如生肌拔毒。则以原方用。
八将擒王散 蜈蚣(去头足) 炒甲片 漂全蝎 蝉衣去头足(各四钱) 炒僵蚕 炒蛇蜕(各二钱) 生五倍子 (一两)。另研极细末。麝香(一钱) 雄黄(五钱。水飞) 共为细末。疔毒忌用。
太白九转还元丹 南星 白芷 半夏 花粉 川乌(酒浸去皮) 川贝母(各三钱) 草乌(三钱去皮尖) 麝香 (一钱) 山茨菇(五钱。去毛) 真磁石(五钱) 上俱生晒为末掺。勿令出气。治一切痈毒。未成即消。已成即溃。
已溃即收功。
八将丹 川文蛤(一两六钱去毛) 乳香 没药(各三钱去油) 雄黄(三钱) 蜈蚣(七条酒洗瓦上焙) 全蝎 (七个漂勿焙) 炙蝉衣(七只) 炙甲片(七钱) 共研末掺。治一切痈疽。惟疔毒不宜用。
犀黄拔毒散 真正顶犀黄(五分) 明乳香(一钱) 净没药(一钱) 豆瓣斑蝥(一钱) 原麝(五分) 共制 细末掺。治痈疽发背。腐肉难化。势垂危者。立刻见效。此包氏之家藏方也。
<目录>卷二<篇名>去腐部属性:黑灵丹 大巴豆(十六两) 蓖麻子(五钱) 俱不可去壳。安石臼内捶匀。候天晴之日。将风炉放露天。上用铁锅以枥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