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下不肯食乳者,乃心热也。葱煎乳汁,令小儿服之亦妙,不若用黄连三分,煎汤一分,灌小儿数匙,即食乳矣,神效。
小儿初生,脐汁不干,用车前子炒焦为细末,敷之即干。
小儿肚脐突出半寸许,此气旺不收也,若不急安之,往往变为角弓反张,方用∶茯苓(一钱)车前子(一钱)甘草(二分)陈皮(三分)通草(三分)如无通草,〔用〕灯心一团,共煎汤,灌之,一剂即安,神方也
岐天师传治回毒方
回毒即消丹
金银花(五钱)甘草(一钱)人参(二钱)元参(三钱)水煎服,一剂即消大半,二剂痊愈,不须三剂也。画符一道,焚在药中,煎汤神效。凡服药魔作祟遍,此银花(五钱)甘草(一钱)人参(二钱)元参(一钱)水煎服(此方《方论》中无)。
此外,《儿科》中尚有“痘疮坏证已黑者,人将弃之,药下咽即活”,《方论》及《石室秘录》均无∶人参(三钱)陈皮(一钱)蝉蜕(五分)元参(二钱)当归(二钱)荆芥(一钱)水煎服此乃元气虚而火不能发也,故用人参以补元气,元参去浮游之火,陈皮去痰开胃,则三无碍而相得益彰。荆芥以发之,又能引火归经;当归生新去旧消瘀血,蝉蜕解毒除风,世人何知妙法。初起时不可服,必坏症乃可服。
岐天师又传治回毒岁久不愈方∶金银花(一两)当归(一两)白术(一两)黄(二两)薏仁(三两)甘草(二其服药之时,更须用药洗之∶金银花一两、生甘草三钱、生葱三条,煎二碗。
又传疹方,治夏日发疹者神效∶苏叶(一钱)麦冬(二钱)桔梗(一钱)甘草(一钱)升麻(五分)生地(二钱)元参(三钱)青蒿(三钱)水煎服岐真人曰∶张真人〔方〕治四时之疹,余方治夏时热疹也,切记此二方,何患疹病之难治哉。
附张真人传治四时疹方∶元参(三钱)麦冬(二钱)苏叶(一钱)升麻(八分)天花粉(一钱)金银花(三水煎热服,无不神效,惟夏天加青蒿三钱可也。小儿初数月,〔分量〕减半,一周〔岁〕外又传治水痘方,亦治热症而有水气也∶柴胡(一钱)茯苓(二钱)桔梗(一钱)甘草(五分)黄芩(五分)竹叶(十片)灯心一撮水煎服有痰者加天花粉三分;有食加山楂三粒、麦芽三分;有火加黄连一分;余可不必。有此一方
痘治法
天师曰∶今人看痘为难治,不知得其法则无难也。初起之时,不论身弱身强,先以补气补血助以回毒第一日方小儿身热,眼如醉眼者,此出痘兆也。若不是醉眼,则非出痘,不可用此方,用治外感方治黄(三钱)白术(一钱)甘草(一钱)当归(二钱)川芎(二钱)茯苓(三钱)柴胡(一钱)升麻(五分)麦冬(二钱)元参(三钱)陈皮(五分)荆芥(一钱)金此方五岁以上者,俱照此分量。五岁以下者减半,周岁内者又遽减之。服此药自然神思清爽第二日方白术(二钱)麦冬(三钱)甘草(一钱)桔梗(二钱)当归(五钱)生地(五钱)元参(二钱)柴胡(一钱)升麻(三分)荆芥(一钱)茯苓(二钱)白(三钱)白芥子(二钱)金银花(三钱)服此药后,一身尽见点矣。其色必红,而无色白、色黑之虞矣。
第三日方人参(五分)白芍(三钱)白术(二钱)茯苓(二钱)元参(二钱)神曲(三服此方后,尽皆灌浆,无不气血不足,永无退症之虞矣。
第四日方人参(一钱)当归(二钱)熟地(五钱)茯苓(二钱)金银花(三钱)陈皮(五煎服此方后,小儿必然口(脾)健,要吃食不已。不妨少少频与,亦不可食多也,第五方不必再第五日方人参(一钱)茯苓(三钱)白术(二钱)甘草(一钱)水煎服有食加麦芽五分、山楂五粒,若不伤食,不必加(也),止加金银花三钱。
能服此五方,期七日前而回春也。以上本儿年岁,小者俱照第一方减之。如小儿已身热〔见及《儿科》中有“治火丹方”二方,《石室秘录》中则无。《方论》中尚有“洗胎毒方”、“口疮方”、“夜啼方”、“尿血方”、“寒积食积方”,
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
怔忡不寐方
此心经血虚也,方用∶人参(三钱)丹皮(二钱)麦冬(三钱)甘草(一钱)茯神(三钱)生枣仁(五钱)熟枣仁(五钱)菖蒲(一钱)当归(三钱)五味子(二钱)水煎服此方妙在用生、熟枣仁,生使其日间不卧,熟使其夜间不醒,又以补心之药为佐,而怔忡安矣。
心惊不安夜卧不睡方
此心病而实肾病也,宜心肾兼治,方用∶人参(三两)茯苓(三两)茯神(三两)远志(二两)生枣仁(一两)熟地(三芥炼蜜为丸,每日送下五钱,汤、酒俱可。
此方治心惊不安与不寐耳,只宜用人参、茯神、当归、麦冬足矣;即为火起不寐,亦不过加不入桂以固是,肝,斯
心痛方
心痛之症有二,一则寒气侵心而痛,一则火气焚心而痛。寒气侵心者,手足反温;火气焚心
治寒痛方
良姜(三钱)肉桂(一钱)白术(三钱)草乌(一钱)苍术(三钱)贯众(二钱)甘草(一钱)水煎服
治热痛方
黑栀(三钱)白芍(二两)半夏(一钱)柴胡(一钱)甘草(一钱)水煎服
治胁痛方
此乃肝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