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无火加干姜一钱、甘草二分。此方健脾去湿而不耗气,二剂而痰自消也。
久病之痰
久病之痰,切不可作脾湿生痰论之。盖久病不愈,未有不因肾水亏损者也;非肾水泛上为痰熟地(五钱)薏仁(五钱)芡实(五钱)山药(三钱)山萸(三钱)北五味(一此治水泛为痰之圣药也。若火沸为痰,加肉桂一钱,补肾去湿而化痰。水入肾宫,自变化为又治久病之痰,方用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实有奇功。无火加附子、肉桂可耳。
〔老痰〕
痰在胸膈而不化者,为老痰也。方宜用∶白芍(三钱)茯苓(三钱)柴胡(一钱)甘草(一钱)陈皮(三分)白芥子(五〔此方〕妙在白芥子为君,薏仁、白芍为臣,柴胡、花粉为佐,使老痰无处可藏,用八、九
〔顽痰〕
又痰成而塞咽喉者,为顽痰也。方用∶贝母(三钱)半夏(三钱)茯苓(三钱)白术(三钱)神曲(三钱)紫菀(二钱)桔梗(三钱)白矾(一钱)甘草(一钱)水煎服此方妙在半夏、贝母同用,一燥一湿,使痰无处逃避。又有白矾消块,〔桔〕梗、〔紫〕菀去邪,甘草调中,有不奏功者乎?
泻火汤总方
栀子(三钱)白芍(五钱)丹皮(三钱)元参(二钱)甘草(一钱)水煎服心火加黄连一钱,胃火加石膏三钱,肾火加黄柏、知母各一钱,肺火加黄芩一钱,大肠火加治火何独治肝经也?盖肝属木,木易生火。肝火散而诸经之火俱散,但散火必须加下泄之药
初病治法
如人病初起之时,用药原易奏功。无如〔世〕人看不清〔症〕,用药错乱,往往变症蜂起。苟看病真,用药当,又何有变症耶?如伤风之症,必然头痛身疼,咳嗽痰多,鼻流清水,切防风(一钱)柴胡(一钱)黄芩(一钱)半夏(一钱)荆芥(一钱)甘草(一钱)水煎服一剂即止,不必再剂也。
〔伤寒〕
伤寒初起,鼻塞目痛,项强头痛,切其脉必浮紧,此伤寒也。方用∶桂枝(一钱)甘草(一钱)陈皮(一钱)干葛(一钱)水煎服一剂而愈。
〔伤食〕
如伤食〔必〕心中饱闷,见食则恶,食之转痛也。方用∶白术(一钱)茯苓(一钱)枳壳(一钱)山楂(二十粒)谷芽(二钱)麦芽(二剂愈。
〔伤暑〕
如伤暑,必然头晕口渴恶热,甚则痰多身热气喘是也。方用∶青蒿(一两)香薷(三钱)白术(五钱)陈皮(一钱)茯苓(三钱)甘草(一钱)水煎服有人参加一钱,无亦可。一剂愈。
〔伤湿〕
如伤湿,必然恶湿,身重足肿,小便短赤。又方用∶泽泻(三钱)猪苓(三钱)肉桂(五分)茯苓(五钱)白术(五钱)车前子(一钱)柴胡(一
〔燥症〕
燥病初起,咽干口燥,不吐痰,干咳嗽不已,面目红,不畏风吹是也。方用∶麦冬(五钱)元参(五钱)桔梗(三钱)甘草(一钱)花粉(一钱)陈皮(三分)百部(八
〔火症〕
火症初起,必大渴引饮,身有斑点,或身热如焚,或发狂乱语。方用∶石膏(三钱)元参(一两)麦冬(一两)甘草(三钱)升麻(三钱)知母(三钱)半夏(三一、二剂可止可安,〔三剂愈〕,不必四剂也。
发汗奇法
邪居腠理之间,必用汗药以泄之。方用∶荆芥(一钱)桔梗(一钱)防风(一钱)甘草(一钱)苏叶(一钱)白术(五钱)茯苓(此方妙在〔以〕白术为君。盖人之脾胃健,而后皮毛、腠理始得开阖自如。白术健脾去湿,
痨病症
劳病既成,最难治者。盖必有虫生之,以食人之气血也。若徒补其气血,而不入杀虫之品,则饮食入胃,只荫虫而不生气血矣。〔若〕但只杀虫而不补气血,则五脏尽伤,又何有生理哉?惟于大补之中,加入杀虫之品,则元气既全,真阳未散,虫死而身安矣。方用∶人参(三两)熟地(八两)地栗粉(八两)鳖甲(一斤,醋炙)神曲(五两)麦冬(五上共为末,将山药末打成糊,〔和〕为丸。每日滚白水送下五钱,半年而虫从大便出〔矣〕。
〔未成痨而将成痨病〕
未成痨病,而将成痨病者,方用∶熟地(一两)地骨皮(五钱)人参(五钱)麦冬(五钱)白术(一钱)山药(三钱)白芥子
阳虚下陷方
人因饥饱劳役,内伤正气,以致气乃下行,脾胃不能克化,饮食不能运动,往往变成痨瘵。
若疑饮食不进,为脾胃之火,肉黍之积,轻则砂仁、枳壳、山楂、麦芽之品,重则芒硝、大于此?方用∶人参(一钱)柴胡(一钱)陈皮(一钱)甘草(一钱)黄(三钱)当归(三钱)白术(三钱)升麻(三分)水煎服凡人右手寸脉,大于左手寸脉,即内伤之症;不论左右关、尺脉何如,以此方投之,最神效
阴虚下陷方
如人阴虚脾泄,岁久不止;或食而不化;或化而溏泄,方用∶熟地(五钱)山萸(五钱)白术(一两)山药(三钱)北五味(一钱)肉桂(一此方纯是补阴之药,惟升麻以提阴中之气;又有温湿之品,以暖命门而健脾土,又何至再溏
阴虚火动夜热昼寒方
如肾水虚兼感寒者,或肾水亏竭,夜热昼寒,此等症若认作阳症〔治之〕,则口渴而热益炽足而熟地(一两)北五味(五钱)地骨皮(三钱)白芥